新浪新闻客户端

网络中心战颠覆传统空战:仅分散配置就可集中战斗力

网络中心战颠覆传统空战:仅分散配置就可集中战斗力
2020年01月31日 16:18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网络中心战”已经成为信息化空战发展的新阶段。在近几场战争实践中,美军以其独自拥有的信息优势,改变了“以平台为中心”的机械化空战方式,实验和打造了“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化空战方式。

  随着信息优势在战场上的完美表现,美军认为,以功能强劲的作战指挥系统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可以将各信息化作战单元和各信息化作战职能系统联系在一起的、可使各级作战人员共享战场态势信息、能高效率地实施信息作战和精确作战行动的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化作战体系,将推动信息化空战走向新阶段。

  美军网络战司令部,资料图

  一、“网络中心战”理论的提出

  “网络中心战”既是一种作战思想,也是一种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网络中心战”最早由美国海军于1997年提出,1999年后成为美国陆、海、空三军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和主要作战形态。

  “网络中心战”的实质是将军队的所有通信系统、探测系统和武器系统组成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由探测网络、交战网络和通信网络等三个无缝隙相互连接的“子网络”组成的网络体系。

  其中,探测子网络将所有战略、战役和战术级探测器材联为一体,能为参战人员迅速提供可靠的战场空间态势感知信息。交战子网络连接战场上的各主要武器系统,形成全面有力的火力配系。

  美军网络战标志,来源网络

  通信子网络是整个网络体系的神经中枢,并对前两者提供支撑作用,各级作战人员均可利用该网络体系感知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

总体而言,“网络中心战”就是通过使战场上的各作战单元和各作战职能系统之间的联系网络化,将各种分散配置的侦察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集合成为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各级作战人员既能共享战场态势信息,又能高效率地实施信息战和精确作战。

  美军作战指挥中心,资料图

  相对于传统的空战方式而言,“网络中心战”的优势在于:

  • 一是可使分散配置的部队在不实施机动、不集中兵力的情况下实现战斗力集中,从而减少部队战场机动带来的伤亡风险,减轻后勤保障的输送量;
  • 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体系,使部队对敌情了如指掌,对指挥员的意图一清二楚,实现战场单向透明,进而发挥出最大的作战效能;
  • 三是作战空间的各作战单元通过网络联为一体后,分散部署的兵力兵器既能有效地协调行动,也能在战场情况变化时迅速转换作战样式,从而增强部队战斗力的凝聚性和灵活性。

  美军武器系统CG图,来源网络

  二、“网络中心战”思想的实践运用

  以C4ISR系统为中心,组建一体化信息保障网络。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没有停留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经验的层面上,而是按照“网络中心战”思想的要求,重新设计了信息保障网络。

  C4ISR系统示意图,来源网络

  • 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的联合空中作战指挥中心,在对各侦察系统获取的战场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并实时或近实时地传输到作战飞机乃至美国本土基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战争中,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的指挥部,没有像以往一样设在阿富汗附近地区,而是留在了美国本土佛罗里达的坦帕,主要依靠通信卫星和国防信息系统网等通信系统,在远隔重洋的12000公里以外指挥战争。

  美军中央司令部还通过卫星与设在科威特的前方司令部,以及设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下属空降兵司令部共享作战信息,基本具备了实施“网络中心战”所需要的态势感知能力。这表明各军种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已经基本上成为无缝、综合的一体化C4ISR网络,成为实施“网络中心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基础。

  阿富汗战争,资料图

  •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全球军事资源,特别是海湾战区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合理配置,建立起覆盖全局、以信息为主导的作战网络,进一步完善了战场C4ISR指挥自动化系统。

其基本做法是全面调动通信、侦察、导弹预警、导航定位、气象等空间卫星系统,为美英联军提供早期预警、战场监视、目标指示、战果评估等信息支援;由监视卫星、U-2侦察机以及“全球鹰”无人机不间断地对伊拉克空中和地面进行侦察,并将数据传输至位于卡塔尔的指挥中心;空中预警机不间断地在战区上空搜索敌方战机或导弹,E-8C系统搜索地面的移动车辆,“捕食者”无人机在美军部队上空盘旋,准备对“联合星”系统所发现的任何移动目标进行数字成像,为指挥官提供关于目标身份及位置的更为完整的情报。

  以数据链为载体,组建一体化攻击网络。数据链是指挥中心与作战终端、武器系统与武器系统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是使战场上散布的武器系统实现系统集成的纽带,是提高战场感知能力、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关键技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美军的预警指挥机、侦察和监视飞机以及轰炸机和战斗机上,都安装了LINK-16数据链系统,使不同作战平台实现了连网,缩短了从传感器到发射器的反应时间。

  伊拉克战争示意图,来源网络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空军还部署了“时间敏感瞄准”快速响应分系统。该系统可实时获取战场计划中或计划外的信息情报。一旦发现时间上非常敏感的目标,系统只用几分钟就可以准确地识别目标、决定最佳攻击行动,并迅速将指令发送给适当的空中作战飞机,极大地提高了对时敏目标的快速打击能力。

  加装了“数据链-16”的F-15, F/A-18、B-2等型战机的飞行员,可以实时接收指挥中心和各种侦察系统发送的地形及目标图像,在飞行中即可及时修正航向,而不再依靠指挥控制系统的引导。轰炸机可以在飞行途中接收目标信息和任务指令,作战中心还可以将无人机拍摄到的“影相流”直接输人到飞行中的作战飞机的驾驶舱内。

  LINK-16数据链,资料图1

  在C4ISR“综合信息指挥系统”的控制下,美空军各类侦察平台和作战平台成功地实现了链接,基本达到了信息共享、实时传递的一体化要求,提高了空中打击的时效性、灵活性和精确性。

  更为突出的是,美军在两次战争中使用的战场“态势感知”系统,可使作战部队向指挥所传送目标位置、自身弹药等数据,并通过接收指挥所传递回来的数据对附近车辆进行敌我识别。

  战机与轰炸机均载有激光制导/GPS制导炸弹或导弹。飞行员能随时对炸弹或导弹进行指令编排,引导其攻击目标。据有关资料统计,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方式与以平台为中心的作战方式相比,白天作战的平均杀伤率从3.10:1提高到8.11: 1,提高了2.61倍;夜间作战平均杀伤率从3.62:1提高到9。 40:1,提高了2.59倍。

  LINK-16数据链,资料图2

  三、“网络中心战”能力的拓展延伸

  近年来,美军在以往成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拓展“网络中心战”能力的新努力。为此,美国空军任命了首席信息官及其领导下的信息官执行委员会,具体负责空军的信息技术一体化工作;制订了向盟军扩展“网络中心战”的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指挥控制系统的效能;启动高级卫星通信系统,提供适应“网络中心战”能力的高级宽带系统;在提高空战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基础上,组建专门实施信息攻击战的第八航空队。

  美军网络战研究中心,资料图

  在进一步努力拓展“网络中心战”能力的过程中,美军特别重视强化数据链的作用。其具体做法:

  • 一是追求数据链的通用化,进一步实现信息平台的一体化。美国空军提出了通用武器接口的概念,并将其列为武器更新计划的最优先位置。希望通过开发通用数据链,使空战平台无缝接收信息平台发布的各种控制指令,并使空射精确弹药能与机载或地面控制器相连接,从而获得在飞行中重新瞄准和更快速、更精确地攻击和评估等能力;
  • 二是追求数据链的微型化,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小型武器平台和装备上;

  美军导航卫星系统,资料图

  • 三是追求数据链的高速化。信息化空战瞬息万变,空中侦察监测到的图像一类的信息资源,只有实时传递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
  • 四是追求数据链的可编程,为作战单元提供专用、可靠的信息参数;
  • 五是注重数据横向融合,主要是在作战飞机上加装网络与数据处理设备,使数据信息能顺利出人全球信息栅格;开发联合战术广播系统,使各军种信息系统之间实现数据融合互通;研制网络中心操作系统,使地面、空中、太空的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实现一体化横向融合;开发一系列软件,使得多源情报、多媒体情报和多类别情报等各种情报数据,能够在不同信息系统中流通、融合和筛选、提取和显示。目的是加强系统的横向互通能力,特别是数据融合能力,使所有系统的数据都能根据现有的联合技术结构术语标准进行标记、登记、交换和提取。

  美军网络中心战示意图,来源网络

  为进一步提高“网络中心战”模式下飞行员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美国空军还加强了对快速和准确探测、确定与跟踪固定和移动目标、采用近太空平台进行战场监视等问题的研究。(作者署名:兵者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空战空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