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运20如何建造:成飞造机头西飞造机身沈飞造机尾

中国运20如何建造:成飞造机头西飞造机身沈飞造机尾
2018年10月24日 15:42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自大型运输机立项起,中国航空人就踏上了一条需要集行业智慧,举全国之力的决胜之路。如何让图纸变成现实?属于中国自己的大型运输机将以怎样的面貌精彩呈现给世人?

  航空工业西飞,是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也是大型运输机的主制造商。“一个模式,六个统一”是航空工业集团研发大型运输机过程中协同攻关最核心的管理体系。

  大型运输机项目采取全国范围内的大联合、大协作。参研单位之多、系统之复杂、跨越区域之广、参研人数之多,开创了中国航空发展史上的第一。

  自立项起,航空工业六大主机厂与两百多家企业,上千家零部件供应商一道汇成十几万研制的大军,遵循共同规矩与方法,形成举国之力,各项工作高度交叉并行,踏上了决胜之路。

  为保大型运输机五年首飞的节点,2011年必须完成结构总装下线。航空工业遵循组建的“一院六厂”的项目组织模式,强化总体部署、协同调动,集合优势兵力、跨区域联合研制,搭建起大型运输机集成管控体系。

  何胜强,航空制造技术首席专家,时任西飞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在他投身航空事业的近三十年间,正是国防装备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各类新型号任务层出迭代时期,他带领团队,放飞了一个又一个新研制的型号。

  大型运输机项目启动时,时年42岁的何胜强出任总制造师,他提出了一套立足于型号研制实际需求,被精炼概括为“一个模式,六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各项研制工作有条不紊,工程研制在制造系统守住了所有的重大节点。

  沈飞、哈飞、成飞、西飞、陕飞、中航起,这些中国航空工业内赫赫有名的制造商,随着大型运输机数字化设计、结构发图的完成,数字化的制造、装配、检测、试飞也相继提上日程。

  大家分工协作,在这个全新的体系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将型号研制上升为国家意志,一切资源优先配置大运型号。

  成飞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成飞开始与国外公司合作,专项研发机头,几十年来,在机头的设计研发上积累了大量经验。大型运输机机头的研制,成飞责无旁贷。

  大型运输机机头设计的直径五米有余,是成飞过往研制机头尺寸的一倍以上,零件数量更是相当于一整架歼击机。

  成飞从实现开铆到部件交付,仅用时不到三个月。

  西飞

  西飞,承担前机身、中机身、机翼等大部件的研制和整机总装集成任务,这些是大型运输机决胜期间最核心的环节。经过七个月的奋战,工装设计全线告捷!

  开铆,标志着大型运输机制造全线打响了第一枪。

  陕飞

  陕飞作为大型运输机后机身与五开门的承制商,必须遵循统一的行业规范,全面数字化改革势在必行。

  大型运输机引领着航空工业陕飞跨越发展,引领着中国工业走向高端制造。数字化制造使陕飞迅速实现蜕变,一年间,他们完成了三千七百多件工装制造,九千多件零件制造,大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了大型运输机后机身与五开门研发的节点。

  沈飞

  大型运输机尾翼,是大T型翼,结构复杂,各种复合材料加工等均为首创,其中整个尾翼一半以上的制件都必须使用复合材料。沈飞,承担着制造大型运输机尾翼的任务。

  时任沈飞总经理的罗阳提出,沈飞承担的虽然是大型运输机的尾巴,但在项目上决不能当尾巴。

  经过整整四年的反复试验,沈飞制造的大型运输机尾翼,使用国产复合材料,减重百分之十五。

  哈飞

  哈飞,在大型运输机中承担着翼身整流罩、机身尾段和主起整流罩的研制。

  零部件主要为复合材料。他们充分发挥了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在行业领先的优势,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如期完成研制和交付任务。

  中航起

  对于这个二百吨级巨大载荷的“灵活的胖子”来说,设计安装可靠的腿脚至关重要。起落架在飞机起飞的180秒和降落的480秒内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大型运输机在这十一分钟的安全起降,航空工业起落架先后攻克八百余项技术难题,经过半年的研制圆满交付。

  运-20机载设备供应商遍布全国各地,有十几个省市,五、六十家单位参与其中,集合了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船舶、高校、民企等各个领域的精英。

  “快速以太网”(AFDX)被誉为大飞机航电系统的“皇冠”,航空工业一飞院和计算所成立AFDX网络攻关团队,他们仅凭一纸国际公开的协议标准,先后攻克了九大技术难关。他们可以自豪的说:“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每一个元件都是中国人做的。”

  而中国航空工业光电所,则为大型运输机打造了一双拥有全景视野、能够全天候飞翔的“明亮眼睛”。

  运-20,线缆插头种类高达两千种以上,而数量则达到了以万为单位来统计。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插头和线缆,汇集成运-20的神经。航空工业中航光电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并成功进军了C919。

  2011年10月30日,大运机翼进行了柔性对接。研究员们经过五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最终为大型运输机插上了翱翔的翅膀。此后,大型运输机装配也迎来了最关键的环节——机翼与机身对接。

  2011年12月6日,大十字对接一次成功,耗时仅仅四十分钟。这标志着中国航空制造业一举跃入世界先进水平。

  采用数字化进行中机身与后机身对接

  2011年12月30日,历时九个月后,大型运输机完成结构总装下线。在这每个零件诞生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创造者的心血与汗水。(作者署名:航空制造)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