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俄罗斯13年才研制出这型潜艇 为何仅建造3艘就被放弃

俄罗斯13年才研制出这型潜艇 为何仅建造3艘就被放弃
2018年10月15日 17:00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前不久,俄罗斯拉达级潜艇的次艇喀琅施塔得号潜艇在圣彼得堡下水。该潜艇是俄罗斯非常重要的常规潜艇,但是在动力上使用的仍然是柴电动力,而不是更为先进的AIP动力。同时,早在2016年,俄罗斯官方就已经宣布在结束第2、3艘拉达级潜艇建造后,彻底终止该项目,并采购636.3基洛级潜艇作为未来主要常规潜艇。

  拉达级之所以被放弃,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在拉达级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研发新技术,但是众多新技术的不成熟,使得该潜艇的问题不断。拉达级首艇于1997年开工,2004年才下水,直至2010年才服役,可谓13年磨一剑。

圣彼得堡号圣彼得堡号

  同时,苏联虽然在潜艇制造领域有很强的实力,但是各个厂商和技术部门分散在各个加盟共和国内,苏联解体之后,许多技术厂商都已经转型不再从事军工生产,而从乌克兰进口的关键设备也因为俄乌矛盾而无法得到。因此,拉达级上使用的新设备很多都需要另外重建生产线,重新培养熟练地产业工人。所以,俄罗斯并非有心放弃拉达级,而是实在是迫于技术和资金的问题暂时选择放弃拉达级。

  那么在拉达级上,俄罗斯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首先,俄罗斯最擅长的是双壳体设计,双壳体潜艇内部为耐压层,外部为非耐压层,两层中间分布着线路和管道和海水。而单壳体潜艇则只有一层耐压壳体。这两种设计各有优点,双壳体潜艇一般抗打击能力更强,上浮速度更快,抗沉性能也更好,但是内部空间小。单壳体潜艇通常内部空间要比双壳体潜艇大40%,能装下目前各种复杂的电子设备,改进空间也更大。在考虑到服役30年以上的拉达级需要不断的改进,俄罗斯采用了单壳体结构,但在尾部部分使用了双壳体,这一设计本身对于俄罗斯是放弃传统的做法,具有不小的加工难度。

  其次,拉达级还采用了全新的利蒂综合指挥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依靠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数据总线的方式,潜艇需要全新的制造工艺。同时,该潜艇舰艇的传感器都击中传输到中央处理器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对中央处理器的制造要求很高。拉达级比以往的俄式潜艇也配备了更多的传感器,比如水声探测上,就有艇首,两侧,以及拖拽三部分。很多设备都是全新的。

636.3潜艇636.3潜艇

  而最不成熟的应该属于动力了。按照规划,拉达级应当使用AIP动力。俄罗斯在AIP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燃料电池上,俄罗斯在2011年就研制出了第3代燃料电池,并且在20120型潜艇上进行了相关的技术检测,本来是打算给拉达级潜艇装上两套,加上原有的柴电系统,拉达级将成为混合动力的AIP潜艇。

  但是俄方通过较长时间的检测发现这种电池的技术很不成熟,事故率很高。在放上拉达级潜艇首舰圣彼得堡号之后,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俄罗斯官方多次表示,该燃料电池的性能很差,达不到设计标准,多数时候都不能在需求功率上工作。这也是圣彼得堡号迟迟不能服役,后续舰无法建造的本质原因。

636.3潜艇636.3潜艇

  正是因为拉达级力求先进的性能,俄罗斯放弃了很多过去传统的优势技术,而采用了相对陌生的设计,而很多设备为了满足性能要求,要么是未形成战斗力的,要么就是重新设计制造的,安全可靠性都很差。而受困于资金问题,燃料电池的技术又迟迟突破不了。因此俄罗斯宣布放弃了继续制造拉达。

  而俄罗斯之所以选择636.3型基洛级潜艇,也正是出于以上的原因:636.3型由636M型改进而来,在技术水平上并不比拉达级落后多少,在停掉现有的技术开发后,只需要把拉达级的成熟技术移植到636.3型就可以。而且636.3型还能使用很多现存的设备,对控制成本也大有好处。

  但放弃拉达并不绝对,实际上,俄罗斯在做两手准备,升级基洛级的同时,继续改进拉达级。如果俄罗斯在第3艘拉达级上实现全部的技术预期,基洛级可能就不再是俄罗斯考虑的对象了。(作者署名:利刃/WZB)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潜艇俄罗斯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