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俄载人飞船发射事故宇航员如何逃生?这一系统立大功

俄载人飞船发射事故宇航员如何逃生?这一系统立大功
2018年10月12日 15:39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北京时间昨天下午16时40分,俄罗斯宇航员Alexey Ovchinin和美国宇航员Nick Hague乘坐“联盟”MS-10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谁料火箭发射失败,两名宇航员通过紧急逃生系统顺利返回地面,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从故障的火箭上逃生,应该算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挑战,那么火箭的应急逃生系统到底是什么工作的呢?

  火箭发射后故障照片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次意外的发生过程,这原本是很平常的一次载人发射任务,两名宇航员预计将在当晚22时44分停靠国际空间站,完成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然而就在火箭升空1分58秒后,意外发生了。4枚助推火箭燃料耗尽后关机分离,但其中一枚并未被成功抛离,反而一头撞上了芯级火箭,这次碰撞导致推进剂箱泄露和姿态失稳,芯级火箭直接停机,发射被迫中止,升空2分03秒后,紧急逃生系统被自动激活。

  首先是火箭整流罩被抛弃,然后联盟号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也与飞船的下半部分紧急分离。升空2分40秒后,整段火箭被分成了三个部分,沿抛物线弹道继续升高到大约60-95公里高空,随后向哈萨克斯坦境内坠落,由于是无动力状态下的飞行,返回舱的最终坠落地点只能大致估测范围,具体坐标只能等宇航员落地后发回指挥部,这段过程也就是国内媒体这两天一直提到的“弹道式返回”,整个过程与弹道导弹的弹头再入大气层高度相似。

  两名宇航员

  虽然火箭发射失败,但俄罗斯人的紧急逃生系统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最终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了杰兹卡兹甘以东20公里初,距离发射场大约400公里,两名宇航员毫发无伤。从紧急逃生程序启动再到落地,整个”弹道式返回“过程差不多经历了半小时。由于火箭顶部的逃逸塔早在1分54秒时就已抛弃,所以此次立功的逃生系统并非我们之前所熟知的逃逸塔,而是相对陌生的高空逃逸发动机(RDG)。

  火箭顶部的逃逸塔和高空逃逸火箭

  火箭发射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风险极大的活动,而宇航员又是千挑万选的顶尖人才,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载人火箭其实安装了多重逃生装置,来确保意外来临时能带他们安全返回地面。首先是最知名的逃逸塔,它被安装在火箭的最顶端,拥有数个火箭推进器,可以在火箭发射前后的特点时间段内,拖曳整个整流罩里的舱段与火箭分离,以我国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为例,这个时间段一般是在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20秒以内。

  逃逸塔工作过程

  RDG的工作时间段要比逃逸塔更晚,它一般由两对小型助推火箭组成,一般安装在整流罩顶端。RDG要负责逃逸塔分离后再到整流罩分离前这段时间内的紧急逃生,所以它能在更高的高度上工作。当应急系统启动后,RDG的两对发动机将以0.32秒的速度间隔分别工作,然后把整流罩从火箭上分离开来,随后整流罩抛弃,飞船进入返回状态。

  长征火箭模型,可见整流罩顶部的一组高空逃逸发动机

  那么一旦整流罩抛弃成功,飞船准备进入轨道这个阶段发生故障怎么办?别慌,还有最后一个紧急逃生窗口。这个阶段的飞船可以直接和二级火箭分离,然后返回舱就能实现紧急返回了。所以说载人火箭发射入轨的整个过程都是丝丝入扣,每个阶段都有完全手段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长征-2F火箭逃生示意图

  事实上这也不是载人火箭发射过程中的第一次成功逃生了,而是第三次。第一次发生在1975年4月5日,苏联的联盟-18A飞船发射第288.6秒时,火箭二三级分离失败,偏离预定轨道,第295秒激活紧急逃生程序,返回舱与飞船分离返回。最终两名宇航员通过“弹道式返回”降落在了距离中国新疆边境西北830公里的地方,当时中苏关系非常紧张,由于无法确定自己的具体位置,他们还迅速销毁了飞船搭载的任务文件,然后在雪地中熬了一整天才获救。

  此次联盟MS-10飞船的返回舱落在了相对容易搜索的哈萨克斯坦

  第二次发射中逃生也是发生在苏联,1983年9月28日,联盟T-10-1飞船起飞前30秒,发生助推器起火事故,不过逃逸塔成功工作及时将宇航员从火箭上脱离,这也是逃逸塔诞生以来唯一一次实际使用,成功完成了自己的设计使命。

  获救后的宇航员状态稳定

  此次联盟MS-10飞船发射事故也是既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后,首次发生载人航天事故,不幸中的万幸是此次紧急逃生系统经受住了考验,将宇航员安全带回地面。目前俄罗斯已经宣布暂停所有载人飞船发射计划,具体的事故报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事后,身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Alexander Gerst发文写道:“很高兴我的朋友们都很好,感谢神奇的联盟号MS-10飞船,以及超过1000名搜索和救援专业人员的努力,能够在这样的事故中,拯救宇航员们的生命。太空飞行不容易,我们必须继续为人类的利益而努力。”(作者署名:啮花熊)

  国际空间站拍摄到的火箭飞行画面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