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如何造出世界最强两栖战车 空军海军技术都试过

中国如何造出世界最强两栖战车 空军海军技术都试过
2018年09月24日 14:05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每当满月之夜,63式水陆坦克来到海边上陆产卵,然而由于天敌攻击机、地雷以及反装甲火箭的存在,刚刚孵化的小坦克很难安全返回大海。为此,科研人员将卵采集起来进行人工孵化,图为我国科研人员正在放生人工孵化的63式幼体。。。。。。”

  抖机灵到此为止,但生存能力一直是两栖装甲战斗车辆面临的重大考验。无论是风浪条件还是敌方火力,都影响着登陆部队的作战效能。

  63海改与63A水陆坦克的105毫米坦克炮,至今领先各国两栖车辆的火力水平

  我国研制的63式水陆坦克,本质上仍是一种为适应南方稻田水网以及内河浮渡作战的两栖装备。上世纪末,为应对严峻的反分裂形势,我国在63式水陆坦克基础上先后研制了63海改以及63A等两栖坦克以赋予其渡海作战的能力。

  尽管63系列两栖坦克已经是世界同类装备中火力最强的两栖装甲战斗车辆,但由于63A两栖坦克仍然是一种传统类型的两栖车辆,不仅抗风浪性能依然不佳,其水上最大航速也只是从63基本型的12千米/小时提高到15千米/小时,仅略超过美国70年代初研制装备的AAV7两栖装甲输送车。

  这种技术指标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已经难以满足更高技术条件下的渡海登岛作战需求,我军急需一种更先进的两栖作战装备来承担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任务,而这就是目前广泛装备我军陆军两栖机械化合成旅和海军陆战队的05系列两栖装甲车族。

  尽管东部战区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在军改后依然装备63A两栖坦克,不过江麓厂继续量产中的05两栖步兵战车,预示着他们不久之后也将迎来换装

  本世纪初,美国AAAV系列先进两栖突击车正在进行整车试验,批量列装似乎就在眼前,尽管后来更名为EFV的AAAV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下马,但它为世界各国打开了新的思路,使用滑行体车体将车体进行抬升,减小车体浸入水中体积的方式进行减阻,以获得远高于传统两栖车辆的水上速度。

  急需提高两栖装甲战斗车辆性能的我军,自然也将目光转向了滑行体车体。但AAAV高达46千米/小时的水上航速,不仅因其设计复杂的底部结构,还依托一台水上输出可达2700马力的MTU883Ka524柴油机。而截至目前,我国同等工况下的车用柴油机才刚刚突破2000马力级别,在本世纪初的条件下达到类似AAAV的同等性能,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过,即便如此,能在上一代两栖作战车辆的水上航速基础上提高一倍左右,仍然拥有巨大的战术价值。

  为达到水上高航速,AAAV不仅使用了强劲的发动机,为形成较为完美的平面车底,其车体下部设计也较为复杂,研制技术要求很高,对其勤务性有着不小的影响

  作为63系列两栖坦克的主要生产单位,重庆铁马承担了05系列车族基型车两栖突击车的研制,在纪录片《军工记忆》中,该厂在研制WZ212项目(即05式两栖突击车的总装代号,63式水陆坦克总装代号则为WZ211)中几个阶段的样车几乎是首次曝光。由于先进两栖车辆的特殊性,其研制过程相比一般装甲战斗车辆也更为有趣。

  使用已有装备验证新型号所需设备,这听上去很像某种军用作战飞机的研制方式,对于WZ212项目来说,在制造完整样车之前提前进行重要设备的试验,也是一种节省时间确保研制进度的方法。

  加装车体滑板的63式水陆坦克底盘

  这种方式给人一种F-15 STOL/MTD的既视感

  其后的首辆试制样车,其基本特征已经接近现款05式两栖突击车,前后滑板、新型喷水推进器以及可收放式履带均已安装到位,但还是与后来的05系列车辆存在着多处区别。

  发生沉没事故后正在维修的1号样车,可见其履带收起方式——导向轮向后延伸自然带动履带张紧收起

  05车族的可调悬挂在陆上也能使用

  铁马厂试制的首辆WZ212样车,注意其车体与炮塔均与05式两栖突击车存在区别

  仍带有一些63A的特征

  经过一系列发展与试验,样车的车体逐渐向现有05车族的外观转变,这是由水上适航性以及防护性能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另外由于05系列车族本身发动机功率无法与AAAV相比,其车体抬升程度也逊于AAAV,浸入水中体积所带来的阻力相对也更大,这使得样车速度迟迟无法突破20km/h。

  AAAV的车体抬升程度相当大

  对于靠蛮力就可以直接滑起来的AAAV来说,车体底部形成封闭平面当然更好,但对于05系列来说只能另寻他路,修改尾部滑板,使其具有水翼功能,对车体尽量起到抬升作用,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水翼在高速下抬升效果明显

  WZ212首辆样车尾部滑板还是一块单纯的平板

  定型车的尾滑板已经采用了类似机翼剖面的形状,尽量将车体抬离水面

  为减轻重量,尾滑板也采用了类似机翼的中空结构

  历经几轮调整,加上从采用铝合金车体到首上滑板支柱简化在内的一系列减重措施,05系列车族整体达到了25千米/小时的水上航速,部分型号(轻量化的步战车型和装输车型)甚至能接近30千米/小时,与我军以前所装备的两栖装甲战斗车辆相比近乎翻倍,成功让我军两栖装甲作战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而另一个没有体现在外观上的特性,就是该车在研制中增加了前后滑板随速度自动变化角度的能力,以求在不同航速下实现最佳的减阻效果,降低驾驶员的操纵压力。这是一种非常有航空器既视感的方式(有点像F-14的变后掠翼调节,也有点像那些可调式进气道设计),完全可以说,为了这辆战车,咱们把天上的海上的技术都拿来试过了。

  最终,05系列不打折的水上行驶性能(在速度迟迟无法突破20之前,部队一度都考虑是不是把指标降低一些得了),对得起部队的期待,对得起客户的赞誉。而研制05系列期间积累的宝贵经验,在各方面技术条件更加成熟的今天,必然将催生性能更加均衡强大的下一代装备。(作者署名:扬基帧察站)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