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国空军曾试图向西方引进先进战机,其中,最接近于达成协议的当属,英德联合研发的狂风战机,可惜我军最终放弃了,回头去研发歼轰7,如今只能说,狂风差点落户中国,放到今天也谈不上什么大事,只能说是一件小事,但是有时,也不免会想一下:为什么我军放弃了一款比强5更先进的攻击机?许多人谈到了价钱太贵,其实这不是主因,更多为需求与理念问题。

当时我们追求的一款攻击机,主要用户为空军,而不是海军,国产歼轰7实为海军的项目,空军对它的兴趣不大。
狂风的战机性能不错,最快可以飞到2.2马赫,最大航程3800公里,最多可以挂弹8500公斤,这样的性能不错,但是它的问题也一样存在不足。

如果大家看过歼轰七发展史的话,会提到一个海军与空军对设计方式的争执,其中空军要求采用双座并列的设计,以方便对地攻击的观察投弹等动作,海军认为双座串列即可,强调对海攻击的目的,这只当时海军与空军争执的一个问题,结果空军因分歧,一度退出了该项目。

从设计上说,狂风与歼轰7在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可变后掠翼之外,其他方面有许多类似,任务也是一样的,如此一样,这样的设计能否让空军方面满意呢?

任何一项采购涉及甚广,需要数年来谈判,价格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其他方面就不重要吗?中国对外军售中,人们回顾起来,往往只谈的最多价格,再不就是引进的条件,对性能谈的少,且多以称赞为主,别人的东西就是完美,没什么缺点,更象是故意删减的东西。
那么狂风真的很完美吗?不,相反问题不少,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狂风也是主力机种参战,据说先后出击2400多架次,主要打击伊军控制的机场,号称达到近百处,取得非常不错的战果,让伊军几乎没机会再起飞什么战机了。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狂风的损失也非常大,一共有8架被击落,另有多架被击伤,如果论型号,损失数量与比例都是最高的。

造成损失大的原因,主要原因竟是高炮火力,不是空战损失,与最初中国空军不喜欢歼轰7设计一样,认为它无法满足在超低空攻击地面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说,狂风在平坦的中东战争上,只能进行中低空的突击,正好成了地面防空火力的靶子!

直到战后,狂风才开始大量配备制导武器,把攻击高度由低空变成高空,这才算解决了问题,后来中国空军同意接收歼教七,主要因就是航电的升级,不必进行近距离攻击了!(作者署名:麦田军事观察)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这家企业先后撂倒三名地方大员
- 【 军事 】 出鞘:为何中俄伊还在发展远程空空导...
- 【 财经 】 北京日报:明星天价片酬搞乱了人们思...
- 【 体育 】 武磊获西媒猛:今年就能成历史第二人
- 【 娱乐 】 纪凌尘出轨添实锤?微博晒照王艺疑入...
- 【 科技 】 苹果市值或率先突破1000000000000美元
- 【 教育 】 "孩子管孩子"的幼教困境 暴露出啥问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