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055大驱为何能吊打带500枚导弹的俄军基洛夫级

中国055大驱为何能吊打带500枚导弹的俄军基洛夫级
2018年07月17日 10:51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在今天,中国海军的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055型万吨级大驱为代表的新一代国产主战舰艇未来可期,而俄罗斯海军则还在吃老本,以基洛夫级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为代表的主战舰艇是一部厚重的历史,而这两种代表中国海军未来和俄罗斯海军底蕴的战舰,哪个更厉害一点?

  图片:055型大驱1号舰

  看到这场隔空对决,很多军迷可能觉得055型万吨级大驱显然是越级挑战了,因为俄罗斯海军阵中还有吨位与055更加接近的11000吨级的1164型光荣级导弹巡洋舰,25000吨级采用核动力推进的1144型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几乎算得上二战时的战列巡洋舰了,不过不要紧,这两种战舰毕竟代表着中俄海军目前主战舰艇中除航母外最强的水平,比一比也无妨。

  图片:吨位上光荣级更接近055

  首先说说吨位,基洛夫级基本上相当于055型的两倍大,长度250米、宽28米也比约180米长、21米宽的055大整整一圈,在动力上,基洛夫级采用了核动力推进,但除了2台核反应堆外还有4台蒸汽轮机辅助推进,是很独特的核蒸混合推进,但这也给基洛夫级带来了巨大的人力需求,编制高达700多人,维护难度大和出勤率偏低,而055型采用了全燃动力,马力充沛且自动化水平较高。

  图片:基洛夫核动力巡洋舰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原伏龙芝号)

  从武器来看,拥有“500”枚导弹的基洛夫级十分吓唬人,也难怪在美剧《末日孤舰》中最后的大反派会是它。

  但其实基洛夫级的500枚导弹细分一下,就会发现它对比055的优势不那么明显了,首先用于远程反舰的P-700/SS-N-19“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只有20个垂发单元,远程防空有12组8单元的S-300F“暗礁”远程舰空导弹“左轮”式垂发装置,因此基洛夫级用于远程防空和反舰任务的垂发单元,其实只有116个,并不比055的112个多多少,而且“花岗岩”用的“准垂发”(其实是倾斜发射装置)和“暗礁”的“左轮”垂发完全不通用。

  图片:彼得大帝号发射“花岗岩”,导弹是斜着射出去的

  而在远程防空和反舰导弹质量方面,055更是拥有在智能化、抗干扰性能方面的全面优势。055型可以根据任务装载数十枚鹰击18超音速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射程高达600公里以上,比550公里的“花岗岩”射程更远,除了不能使用凶残的核弹头,在隐形、突防性能方面完爆“花岗岩”,055上的红旗9B远程舰空导弹,性能上比使用TVM制导的“暗礁”(中国海军装备的出口型叫“里夫”)强不少,在本舰碾压级的信息优势加持下优势更为巨大。

  图片:052D的通用垂发发射红旗-9B

  实际上,055型驱逐舰相比基洛夫级唯一比较弱的是近防能力,基洛夫级作为红海军的头牌主力战舰,利用庞大的舰体堆砌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近防武器。

  以4号舰彼得大帝号为例,有16组8单元(合计128单元)的“短剑”(SA-N-9/3K95)短程舰空导弹垂发装置,6套“卡什坦”弹炮合一近防系统(可带144枚9M311/SA-N-11点防御舰空导弹)可以说是相当碾压,因此基洛夫级彼得大帝号的500枚导弹里,这两种近防系统的导弹数量几乎占了大半,而055型近防系统相当精炼,除了舰艏的1130近防炮外,只有直升机库上方一组24单元的红旗-10,不过055型的通用垂发,未来也完全可以容纳类似于“改进型海麻雀”这样的新一代“1坑4弹”中程舰空导弹,大幅提升本舰短程反导能力。

  图片:基洛夫级的500枚导弹,近防舰空导弹占据了很大比例

  最后,比起基洛夫级的古董级舰载雷达、电子战系统,055型全面采用综合射频理念,以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为核心的舰载雷达、电子战系统可谓拥有压倒性优势,因此,比起冷战时期的“远古恐龙”,055在综合性能上显然还是胜过它不少的,在海上真遇到了,基洛夫级被吊打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作者署名:乌龙防务评论)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