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超级炸药技术获重大突破 功臣居然是位美籍专家

中国超级炸药技术获重大突破 功臣居然是位美籍专家
2018年07月11日 09:52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7月9日,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成功在世界上,首次一举成功合成超高含能材料聚合氮和“金属氮”物质,为未来“N2爆炸武器”这类无核辐射第四代核武器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据悉,这次所谓的超高能含能材料是指能量比常规炸药,至少高一个数量级的新型高能物质,是实现高效毁伤的核心技术,与常规我们了解的那些TNT类爆炸物质不同,目前,除去反物质等比较遥远的高含能物之外,超高能含能材料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化学能的高能物质,比如纳米铝、纳米硼等高活性储能材料,还有一类就是全氮类物质、金属氢或者金属氮。这其中,全氮化合物是未来全世界新型推进剂和炸药等高能密度材料( HEDM)最有应用前景的候选物。

  我们知道,武器技术的突破主要来自于材料突破,金属氢或者金属氮技术甚至足以再次引导一次工业革命级的军事技术大变革。“N2爆炸武器”这类无核辐射第四代核武器都是基于金属氢或者金属氮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武器技术,他们并不像上一代核武器,是通过核聚变以及核裂变产生能量的,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让核武器不仅不敢使用,而且也不能使用,放射性危害对地球的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或者至少几百年都难以消除,这让核武器成为不能使用的武器,成一种威慑,但第四代核武器由于能量级别达到和第三代热核武器类似的水平,但又不存在核辐射问题,因此其应用前景广阔的多。

  更有意思的是,能量上的突破能够极强的增强我军的作战能力,且可以研发出最先进的火箭和航天飞机,将我军的整体作战能力提升到一个极高的地步,而且最关键的就是这比金属氢要现实的多。十倍的能量密度意味着爆炸威力可以提升10倍以上,同时推进剂的效率也可以提升数倍乃至十数倍,对于火箭、导弹等装备的性能提升比现在要强很多,如果能将火箭的推进剂效率提升,那么其运载能力的提升是极其显著的。尤其是对于火箭来说,推进剂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火箭装载重量仅有3%到5%,即1000吨起飞重量的火箭,载重量仅有30吨左右,即使火箭进一步提升,将最大起飞重量提升到3000吨以上,其装载重量最多也仅有120吨左右,例如美国的土星五号和俄罗斯的能源系列,其最大起飞重量都在3000吨上下,装载重量也仅有100到120吨。

  如果能够将推进剂效率提高数倍,那么意味着火箭完全可以将装载重量提升到20%以上,是现在的6到7倍,即使考虑使用金属氮会提高一定的成本,也完全能将成本降低4到5倍,如果研发出能够重复使用的火箭,则很可能将发射成本降低10倍以上。届时发射一公斤物品进入太空的成本很可能会降低到1000美元以内,如果再利用高空发射的大型客机以及平台,甚至能够降低到100美元,这个价格仅有航空飞行的10倍左右,随着技术提升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人类很可能借此跨入星际飞行时代。而如果这种材料用在武器上也是突破性的改进,使用金属氢制造炸弹,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完全可以将炸弹的威力提升10到20倍,必要情况下甚至可以提升100倍,如此完全可以研发出没有辐射,但威力也不亚于核弹的第四代核武器。

  此外,此次技术突破主要的功劳来自我国美籍科学家——亚历山大·冈察洛夫教授,他是从事高压、高温等极端条件下材料和矿物研究的国际顶级科学家,现任我国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是该所极端环境量子物质中心科研团队的核心成员。他领衔自主设计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集高压、高温、低温等为一体的极端条件综合实验平台,带领团队依托该平台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使我国固体所正在发展成为国际高压极端环境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脉冲激光加热-金刚石对顶砧装置研究的主要研究单位,亚历山大·冈察洛夫教授的团队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毫无疑问,我国未来金属氢武器的理论突破将从固体所开始。(作者署名:利刃军事)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