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的是,在当今世界的远程火箭炮领域,身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可谓当之无愧的领跑者,诸如A100/200/300、AR-1/2/3、“卫士”-1/2多种产品线涵盖了280毫米到370毫米口径,用途从传统的战场遮断打击,到先进的远程对地精确打击应有尽有,甚至个别型号还能一定程度上替代短程弹道导弹,成了“小国的战略武器”。
但这些远程火箭炮系统并没有解决一项固有的缺陷:它们所发射的火箭弹,只能攻击时速不高的地面目标。
而在大洋彼岸,同样装备有M270和HIMARS(前者轻量化版本)的美国陆军显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成本极高的NLOS垂直发射导弹因成本问题,和整个FCS(未来作战系统)项目一同下马之后,美国陆军就被迫和接近成型的远程机动目标打击能力失之交臂。
为此,美国陆军就盯上了美国空军的一样“新玩具”,那就是原本专为隐形战斗机设计的“小直径炸弹”(SDB)。
由于“小直径炸弹”弹如其名,其直径尺寸为适应隐形战斗机的狭窄弹舱设计,所以它也能塞进MLRS火箭炮的220毫米发射管,这成了美国陆军“看上它”的最大原因。
当然,小直径炸弹本身不具备动力,它只能在战机投放之后展开弹翼进行滑翔,因此美国陆军肯定不会将小直径炸弹直接“塞”进M270火箭炮的发射管,而是用现役的M26型220毫米火箭弹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小直径炸弹的助推器,整个系统就被称为“陆基发射型小直径炸弹”。
图为搭载激光制导炸弹的MQ-9“死神”无人机,使用无人机进行激光制导已经是成熟战术。
据美国陆军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搭载第一代“小直径炸弹”的试验产品已经趋近成熟化,目前现在能达到150千米的射程,而精准度则和空军投放的小直径炸弹没有区别,在GPS模式制导下能达到3米的圆半径误差,因为火箭弹只负责将滑翔炸弹推举到目标附近的高空,最后的制导是在弹翼滑翔状态下进行的。
至于能打击移动目标的改进型号,在今年已经经过美国陆军的多轮测试。其机制和美国空军的“第二代小直径炸弹”完全类似,其制导流程也能用无人机解决。
图为公开展出的AR-3火箭炮系统。该系统最新改型能发射反舰和对地导弹,实质上是“模块化短程地对地导弹系统”。
那有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射程达到280公里,圆概率误差也在五米之内的中国远程火箭炮就不能攻击移动目标呢?根源还是在其制导方式上。就和第一代“小直径炸弹”一样,使用GPS/北斗/格洛纳斯等导航系统坐标制导的武器一般来说只能打击静止/地速地面目标,因为要令制导系统实时更新目标坐标的难度非常之大。
而美国的“陆基发射型小直径炸弹”显然是另辟蹊径,给出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思路:在成熟的空射精确制导武器的基础上,使用远程火箭炮的火箭系统提供助推,以此达到优化前线打击力量分配的效果。虽然打击机动目标时,依旧需要无人机提供照射制导,但武器不需挂载在无人机上,这无疑在提高了打击持续性的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无人机本身的生存能力,整体成本甚至要比原本的打击手段更低。(作者署名:利刃/TO)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推荐新闻
- 【 新闻 】 白宫报告称中国“经济侵略”
- 【 军事 】 出鞘:中国如何在东非之角战略布局胜...
- 【 财经 】 潘石屹:有的行业赚不了多少钱 还挺烧...
- 【 体育 】 俄罗斯世界杯32强最终23人名单汇总
- 【 娱乐 】 张卫健发文否认吸毒被带走:我好的很
- 【 科技 】 通达系退出丰巢 顺丰菜鸟或暗战加剧
- 【 教育 】 全国31省市近12年高考各批次分数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