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绝非山寨的杰作:中国首支自研冲锋枪怪的有名堂(图)

绝非山寨的杰作:中国首支自研冲锋枪怪的有名堂(图)
2018年03月05日 08:14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序:不同于仿制“花机关”、或者晋造汤姆逊之类的依样画葫芦,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支国产冲锋枪,是一款真正自行研制的作品。尽管这款神秘冲锋枪的研制者是谁,我们至今还无从得知……

  四川博物馆展出的冲锋枪实物。也许大家觉得这支枪长得奇形怪状,丑的如此熟悉……

  丑如绍沙!绍沙是设计糟糕,底缘弹坑爹,但国产神秘冲锋枪这种丑,却有奥妙在其中

  它出现在民兵手里,却不像是八路造的

  这篇文章是很伤感的。即使我要说的是一支诞生于那个时代、又远高于那个时代的国产冲锋枪。我很担心,我给这位神秘的枪械设计师加戏太多,把他普通的作品想的太过先进;但是反向的担心也是存在的,我怕把这位设计师的作品说的微末了……

  无论如何,他努力过,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时候探索过,并且有了成果。

河马的渣画质线图河马的渣画质线图

  旧中国自产武器,可谓是轻武器历史爱好者的大谜题。就连外国的轻武器爱好者有时候都喜欢讨论一下,各种奇怪的“神秘中国手枪”。之前河马介绍过“刘庆恩将军自装枪”,并制作了一期视频节目。

刘庆恩研制的半自动步枪刘庆恩研制的半自动步枪

  之前与小伙伴讨论的时候,说起《战地1》是个极好的游戏平台——让许多颇为奇门诡道的早期自动武器获得了一个可以动态地让普通玩家进行互动的机会。河马作为轻武器爱好者可谓一本满足!

  说着说着,就想到了我们帧察公众号存在的重要目的——介绍中国武器装备,又想到可惜《战地1》联网游戏禁止了MOD,不然真能做个中国军阀混战的DLC。

  军阀混战是个极端可怕的年代,我苦难的祖国,经历了多少恐怖的磨难。近代史以来混乱不堪的国内形势,好比鲜血淋漓未曾愈合的伤口,又因为军阀之间互相争夺地盘,屡添新创。

  这支冲锋枪的实体,出现在国内两个博物馆。分别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馆。

  军博展出的神秘国产冲锋枪。养鸡看到这张图终于回忆起来,当时他还以为这是某个奇怪国家搞出来的卡宾枪——把小握把当弹匣了

  其最早可确信的照片记载,源自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的《北行漫记》(又名红色中国报道),他拍摄到的陕北根据地我军民兵持有这支枪。而在四川著名大地主刘文彩的护院武装中,也能发现有这么一支枪。

哈里森·福尔曼拍摄到的陕北根据地民兵使用该冲锋枪哈里森·福尔曼拍摄到的陕北根据地民兵使用该冲锋枪

  但是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只有模糊的“冲锋枪”三个字——或者说我找不到。如果这支冲锋枪是我党我军控制区域内的产品,基于其作为突击自动武器的特殊性,找不到文字记录的可能性极大降低,我和小伙伴们更倾向于这是一支川造武器。

  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这个就更不可考了,只能说最早可能出现在1921年左右——因为刘文彩和刘文辉是兄弟,而刘文辉1921年就发迹了。

刘文彩护院武装的武器中,就有这样一支神秘冲锋枪刘文彩护院武装的武器中,就有这样一支神秘冲锋枪

  每个部件都有来头,组在一起就不认识

  回到枪的问题上。

  一战末到二战,是轻武器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冲锋枪一直是这一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主角,到二战中后期才被突击步枪所取代。

  当时的军阀混战在中华大地上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列强(也是武器工业较发达的国家),摆出了“制裁中国,军事装备禁运”的姿态,偶尔有主战装备也要绕道日本亦或者各种洋行,让国内千奇百怪的长枪少了许多。但是手枪之类却不在禁运之列,导致进口的自产的,可以作为近战突击武器的玩意儿极端泛滥。加上混战的军阀总有各种手段搞到武器,古往今来“制裁”作用之糟糕,可见一斑。

各路正规或不正规的武装都有大量的盒子炮各路正规或不正规的武装都有大量的盒子炮

  积贫积弱,重工业虽有,但比起体量而言却微不足道,是对旧中国军事工业较好的描述。但是,这并没有限制住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对于一个具有相应工业实力的国家而言,冲锋枪都是很简单粗暴的武器。概括起来无非三个点:阻铁、弹簧、质量。

  冲锋枪嘛,自由枪机、开膛待击——阻铁挂住枪机,弹簧把枪机顶上去供弹并击发,闭锁时靠的是枪机质量。但是!

  做到了极简的司登冲锋枪,“管子工的杰作”的实现基础是——有大量合格的“管子”

  这特么是中国啊!旧中国啊!

  原理上简单,实践上是要有着强大的工业实力的国家才可实现。

  就如我之前在文章上说过的,同样是因陋就简的“单打一”手枪,我国军民可能要几人合力,耗费好几天的时间,生产出来的手枪还笨重而难用。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生产的标准“单打一手枪”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生产的标准“单打一手枪”

  美国OSS用于支援德占区反抗力量的武器,著名的FP-45“解放者”。它的产量达到1000000支,这庞大的数量是300名工人在11个星期内完成的。也就是说,生产其全部23个零件仅需6.6秒,装配手枪的时间仅需10秒,总计16.6秒就能造出一把美式“单打一”手枪……

二战期间美国标准的“单打一”手枪二战期间美国标准的“单打一”手枪

  这支冲锋枪在四川博物馆展出的实体,少了各种保险,但是有弹匣;而在军博展出的实体,少了弹匣却有各种保险操纵片。

  虽然一些外行会简单地把它当做山寨“汤姆逊”;对轻武器了解一些的人,看到这支武器的部件,也能简单地说出来头;但是组合在一起之后,就不对劲了,这不是山寨,是有人设计的!

  枪托,从背带孔能看出来,非常毛瑟步枪的设计。

  标尺,也是步枪的。

  扳机护圈,也很步枪。

  小握把和弹匣卡榫解脱连杆,看起来像是汤姆逊冲锋枪改了个角度。

  枪管和枪管上的散热箍,也很汤姆逊。

  但是机匣——没见过;弹匣——也没见过。

  调亮了的右侧视图,拉机柄位置在小握把上方,这边本身控制面不多,过于模糊也无法进行判断分析

  可以说这两点,是河马与小伙伴确定,这是一支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武器的重要原因。冲锋枪用手枪弹,自动武器消耗弹药快,自然会选择国内最常见最大量的弹药——这种类似于后来苏制冲锋枪(PPSh和PPS)35发弹匣的造型,指向的是7.63×25mm毛瑟手枪弹。

  如果说有什么手枪的流行,贯穿中国整个近现代史,那当然是毛瑟C96自动手枪,C96用的就是7.63×25mm毛瑟手枪弹。

毛瑟手枪弹(右)显然是最可能适配这一弹匣的弹药毛瑟手枪弹(右)显然是最可能适配这一弹匣的弹药

  弹匣弹匣,装子弹的匣子。听起来并无特殊,讲起来原理也简单,底板卡进去,上面是托弹簧,顶着托弹板,弹匣顶部是抱弹口。

  然而,真说到实际制造的时候,弹匣没有一个部分是好制造的——

  PPS-43的弹匣,但是这种武器要么当时还没有出现,即使出现也远没有在中国流行起来

  弹匣体,要考虑弹药锥度,弹匣本身的弧度要能让弹药正常有序排列,不会晃动,也不会卡死——为啥AR-15弹匣比较直,AK-47弹匣弧度大,因为要适配不同弹药的锥度。

  托弹板,要确保可靠供弹,如果是双排单进弹匣,那么就要宽窄适中,既不会把弹药漏下去,又能通过弹匣收窄段把弹药顶上来;如果是双排双进弹匣,那就要确保弹药正确的交替顶上,供给枪机头。

  AK的10发短弹匣,左边为组合状态,右边为分解状态,分解出来无非3到5个部件,但是每个部件,都不是空口白牙说说就能造好的,要经过无数遍的调教和适配

  托弹簧,弹簧线材绕制、热处理工艺都很有讲究,要调教到符合使用标准并不简单。托弹簧要确保供弹可靠,那么就是弹簧了力度要够大,又不能太大导致摩擦力过大影响枪机运动,又不能太松软导致供弹慢或者供不上弹,还要确保装填弹药不是个太痛苦的活。

  抱弹口,既要能够稳定抱住弹药,又要不干涉枪机行动顶上弹药。

  而作为全自动武器,弹匣整体必须考虑到武器的射速,确保在武器设计的射速中不会因为自身问题,导致本身摇晃而使得供弹失灵——比如说BAR轻机枪在改进时,一旦提高射速就会因为弹匣整体设计无法匹配高射速,导致托弹板、托弹簧振动过大,弹药跟着前后晃荡,抱弹口抱不住弹,非得重新设计弹匣不可。

  WAR=温彻斯特自动步枪,射速600RPM,。30-06弹药武器射速提高以后,原BAR弹匣(射速300-450RPM)就不堪用了,得重新设计弹匣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支武器的弹匣不仅形制上没有任何外国可参考物(该枪出现的时代远早于苏制冲锋枪进入国内的时代);弹匣上还有开孔,既可以观察弹药量,也能漏水漏沙。从体积上来看,弹容量应该是30发级别——非自动武器并不需要巨大的弹容量,这就是一支冲锋枪。

  在那样一个时代,有一位(或者几位)中国人,不仅仅想着去修理、仿制进口武器,更是自己设计出了一支冲锋枪!虽说弹匣位置十分靠前,或许让人产生枪管太短的疑虑——但冲锋枪哪个是枪管够长的?近距离强火力泼水突击武器,还要啥自行车?

  河马和小伙伴猜想的该冲锋枪不完全分解效果图。其上机匣尾端为拱门形空间,可以向前拉出上机匣,不影响弹簧与枪机,这种设计让分解时的零件变少,不易丢失

  前文说了,弹簧是冲锋枪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但对于工业落后的旧中国,弹簧线材绕制和热处理工艺都是不小的拦路虎。所以要让武器自动射击运作可靠,那就要加长弹簧长度,提高弹簧圈数,尽可能抵消弹簧质量的不稳定。弹簧线数增加了、减小弹性系数、同时延长后座行程,可以控制一下成品的质量。

  虽然并不知道内部具体的样子如何,但为防止拆卸武器时主弹簧乱飞,大部分冲锋枪(“斯登”等少数管状机匣的除外)在机匣内部都有复进簧导杆,所以在制图中河马也加上了复进簧导杆。

  说到了机匣,机匣机匣,装枪机的匣子,解释起来不难。如果说枪机是武器的根本识别特征;那么其次难改的,是保险快慢机的位置;再之后不容易变的,则是机匣。

  冲锋枪机匣形式,比较常见的有MP18这种尾盖式,也有PPSh这样利用主弹簧作为摁扣的——那基本上就是铰接式机匣。这支神秘的冲锋枪采用的并非上述两种形式,其机匣尾端似乎是一体的,并无可动部件,也没有看到铰接式机匣的销钉。

MP18不完全分解图,右上角连着主弹簧与导杆的就是尾盖MP18不完全分解图,右上角连着主弹簧与导杆的就是尾盖
PPSH的上机匣尾端是个摁扣,注意其摁扣下挂钩PPSH的上机匣尾端是个摁扣,注意其摁扣下挂钩

  那么河马判断,这支冲锋枪的枪管上机匣组件,是沿着棱条嵌入、卡到位的——这是非常“汤姆逊”的设计,区别是“汤姆逊”的枪机在上机匣,这支冲锋枪的枪机在下机匣。

注意上机匣较粗的棱条,骑在下机匣较细棱条上面(右侧露出部分)注意上机匣较粗的棱条,骑在下机匣较细棱条上面(右侧露出部分)

  这支枪机匣的分解结合方式,很可能类似于“汤姆逊”,当然由于两者枪机位置不同,所以上下也是反过来的

  虽然确实长得丑,但是很趁手

  说到这里,大概可以勾勒出这位武器设计师的不凡。我们至今不知道他姓甚名谁,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和实践背景(可能有比较丰富的“汤姆逊”修理经验)。但是,他至少是一位非常有生产经验的工人,知道怎么样将低劣的原材料、有限的加工能力综合起来,设计出一支可堪使用的自动武器!

注意扳机和小握把附近的快慢机和保险注意扳机和小握把附近的快慢机和保险

  但是他的设计之所以传奇,还不止于此——虽然因为小握把的位置,导致这支冲锋枪长得很怪,但这也正是其人机功效很好的原因!

  当双手持枪的时候,左手(支撑手)握在小握把上,不仅可以操作弹匣卡榫连杆,还能操作保险——要知道,开膛待击的冲锋枪保险一直是个难题。因为子弹短,所以可能出现枪栓因挂到杂物而往后拉(但远没有挂上阻铁),意外将子弹顶上膛并击发的情况;因此安全携行非常重要!因此河马与小伙伴判定前面的保险片应该是保险——这一保险片的位置,也可能在枪机开膛待击时,卡住枪机避免击发。

  PPSh-41的保险位置,右侧箭头为携行保险,防止走火;左侧箭头为开膛待击后保险

  而位于右手(射击主手)拇指位置附近,则设置了快慢机。也就是说,射手在准备射击和射击时,双手不必离开握持位置,换弹匣也非常方便。

  蓝色是弹匣卡榫连杆,红色为保险、快慢机,双手保持握持姿势即可操作,这样的人机功效,可谓匠心独具,让人惊叹

  前面枪管下方的护木其实用处有限,一者人的手一般没那么长,射击时握那里并不舒服,二者还容易摸到枪管。不过护木前面和环套上,还有个刺刀座——这一方面说明这支武器的定位是长枪,一方面也说明设计护木不是全无理由,真要用来刺杀时,左手反而不适合握在小握把上了。

  注意前面的刺刀座,这支武器作为长枪的功能是很完全的

  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都说明该枪不是仓促之作。但如果像前文推测的那样,这是一把川造武器,真的是军阀下面的军工厂头头们搞的,费了不少功夫搞出这把枪,也不应该出现图片不多、而文字记载更少的情况——想来那位神秘的设计师(们),恐怕是当年被视为“籍籍无名”之辈的普通造枪工人。

  但是,他必然是有着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并在这支枪的设计中融入了相当的战斗经验。否则,他不可能做到立足极端糟糕的客观条件(很多部件得取材于其他枪支),极尽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制造出这样的武器来。

  旧中国惨淡经营的军工产业虽然规模小而分散,但仍锻造出了一批产业工人

  虽然产量不会很高,但能有两支留存到现在,也说明该枪还是生产了一批的。而从陕西四川两地均有使用来看,这支武器至少是堪用的。这就是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的劳动者一个鲜明的特点:不学而有术。虽然没有科学训练,也无法把自己所知归纳成科学,但是硬是用一身过硬的经验和技术,制造出了令人啧啧称奇的优良产品。

  在那个年代,轻武器设计可谓脑洞大开。如果是欧洲、美国、苏联之类的国家,搞出这样的冲锋枪一点都不奇怪。

  说到早期冲锋枪,我们可能记得Villar-Perosa、MP18、汤姆逊、索米、PPD,似乎现代自动武器总是外国人搞出来的。

  不,并不!

  但是,这种冲锋枪的存在,就是最坚实的证明。

  我们,探索过!

  即使是在最惨不忍睹的时候,我们也探索过!

  1940年春天,黄崖洞兵工厂研制出“五五式”步枪,是八路军第一种自行研制的步枪

  即使河马和小伙伴现在还没有机会去博物馆把这支武器请出来,分解结合了解内部结构。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来理顺这支冲锋枪的技术脉络。而这位神秘设计师背后的故事……我们还是一无所知。

  在一穷二白还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搞出来这个的?

  从1921年到1935年,四川战乱400余次,1936年,四川饥荒。

  除了武器之外,设计师的故事,和他所受的苦难,恐怕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他后来怎么样了?活下来了吗?活了多久?

  如果他和他的作品一起去了陕北,黄崖洞是个他大展身手的好地方,但是又被鬼子打上门过……

  即使资历深厚、地位煊赫如刘庆恩将军,身为汉阳兵工厂总办,为自己设计的半自动步枪奔走忙碌许久,最终也被气得含恨而终。

  前辈的姓名无从知晓,但您的作品,将激励着我们继续砥砺奋进!

  最后要说,文中反复提及的这位小伙伴,与河马曾在警展上亲密接触的这支冲锋枪,有着莫大的关系。今天的中国轻武器人,尽管路程艰辛坎坷,但依旧有着为国造枪的初心……(作者署名:扬基帧察站)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