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建核航母是否太烧钱:使用成本或还低于常规航母

中国建核航母是否太烧钱:使用成本或还低于常规航母
2018年02月05日 12:11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迄今为止,共有三个国家研制过核动力航母,但真正取得成功并批量装备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而法国那艘病泱泱的残次品“戴高乐”号,最大航速只有27节,其实应该算是失败的案例。多年以来,美国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经济实力,当初在发展核动力航母的时候也出现过反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舰艇太贵了。但是,美国海军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批量装备核动力航母呢?

  美国建造“企业”号航母共花费4.5亿美元,这同今天的“福特”级航母相比简直不值一提。然而我们讲一个事实就会让您改变这个想法。“企业”号是同“小鹰”号和“星座”号同一年服役的。“企业”号的排水量是9.47万吨,而“小鹰”号和“星座”号的排水量是8.2万吨,仅仅比它们大了一万吨多吨。然而,“企业”号的造价是后两艘舰艇的总和。

  如果都满载类似的舰载机,那么“企业”号即便是采用核动力,也根本没有办法同2艘作战能力与之相近的常规航母相匹敌。而对于精明的美军高层来说,这笔账简直太好算了。然而在“企业”号投入使用之后,其优势就逐渐显现出来。首先是拥有非常长的续航力,“企业”号不需要加油,就能航行20万海里以上,而相比之下常规动力航母每隔一个星期就需要补充1次舰用燃料。

  从1961年服役到1979年大修的18年时间里,“企业”号仅加注过三次燃料,而最初因为付出的过高采购成本也因为不需要频繁补给舰用燃料而获得很好的补偿。其实“企业”号节约的开支不仅仅是本舰的,而且还大大减少补给舰向航母提供飞机燃料的航次,从编队层面节约的总体运营费用。再则,油料补给舰在编队里面始终都是个不安全的因素,即便被对方命中而未波及航母编队内的其他舰艇,但也会影响到整个战斗群的作战能力。

  “尼米兹”级航母的舰用燃料耐用时间则更长。“企业”号航母的核燃料最多能够使用9年时间,相比之下“尼米兹”级的巡航力又有了很大的提升。“尼米兹”级航母早期3艘舰则可以使用13年,后续舰能使用15年,最多可以航行超过100万海里,然后才需要换料。考虑到维修和保养等因素,这么持久的巡航里对于航母来说几乎是等于无限的。

  然而,美国海军对这些并不满足,在最新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上使用了舰堆同寿技术。也就是说,这种新航母在服役期间将不需要进行任何更换核燃料的工作,从而可节约大量的修理时间和相关的配套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新的“福特”级航母将陆续服役,并逐步替换掉最古老的“尼米兹”级航母。这种新航母的出动架次率更高,作战能力相当于“尼米兹”级航母的1.2~1.5倍左右。

  通过多年的使用,美国海军还发现,核动力航母因为节约了舰用燃料的存放空间,这些空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以便于存放航空燃料、弹药和其他补给,从而大大增强了单艘航母的持续作战能力。再则由于这种航母采用核动力,没有烟囱,可避免废气对船体和部件的腐蚀,同时也减少了红外辐射,更有利于提高全舰的隐身性能。

  综上所述,同常规动力航母相比,核动力航母有着诸多的优势,尤其适合远海部署。迄今为止,全球的现役航母共有三种动力,即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和核动力。绝大多数中小型航母都采用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这种常规动力,主要是考虑到部署区域不会向美国那样横跨整个地球,比如英国 “伊丽莎白”级航母的动力是MT30燃气轮机,而“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则以蒸汽轮机为动力,这些国家的地区性利益要大于全球性利益。

  而相比之下,中国的海外利益分布于全球各地。而要保护这些利益,就必须拥有续航力足够强的航母,因此“辽宁”舰这种类型的常规动力航母是难以满足需求的。再则我国的远海基地非常少,为常规动力提供保障需要有大量的补给舰来提供支持。而与其配备大量的补给舰,不如建核动力航母,虽然这种舰艇的单舰造价很高,但在编队层面的总体使用成本甚至有可能低于常规航母战斗群。因此,发展核动力航母是中国海军的必由之路。(作者署名:云上的空母)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