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电磁炮虽上舰但技术并未超美 仍面临两大难题

中国电磁炮虽上舰但技术并未超美 仍面临两大难题
2018年02月03日 15:00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武汉“海洋山号电磁炮试验舰”在网上曝光之后,掀起了一阵讨论中国电磁炮的高潮。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解读铺天盖地,然而有用的信息不是很多。虽然前天本菜也写了一篇解读,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很多问题没有说清楚。今天在这里本菜继续与大家探讨下与中国电磁炮相关的几个问题。

  首先、中国电磁炮不是横空出世,很突然的出现在公众面前的。电磁炮说白了就是利用电磁的洛伦兹力将炮弹加速的一种装置,在原理上电磁炮与大功率电机,电磁弹射,甚至粒子加速器都是想通的。早在1980年代中国便开展了电磁炮的实验室研究,对于电磁炮的原理和相关领域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只不过作为一个背景科研项目,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进入2000年后,随着中国大功率电机、电磁弹射等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电磁炮的工程应用具备了可实施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中国人搞不搞的出电磁炮只是时间问题,海洋山号电磁炮试验舰的曝光其实是在意料之中的。

  其次、虽然目前我们的电磁炮已经进入了装船试验阶段,但并不表明中国电磁炮技术就领先于美国了。众所周知,美国武器装备的立项往往是需求牵引。2000年前后正值美国海军由海制陆思想主导的阶段,海军要自己主导解决地面作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电磁炮从立项一开始就被架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炮口动能64MJ、炮弹初速2500m/s、射程400公里以上。美国人从科研样机到10MJ的工程样机,再到32MJ的样炮其实进展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待达到32MJ阶段后再往上走,困难程度和花费成几何级数增加。在此之后又恰逢美国由海制陆战略回调,连对陆专用的朱姆沃尔特都将被改回专门的反舰火力舰了,64MJ的远大目标自然没啥意义了。虽然美国人在2018财年减少对于电磁炮项目的投资,但是目前32MJ的电磁炮已经离实用化很近了,相关弹药的研发、配套电源、可重复射击的问题都解决的差不多了,只是轨道的寿命比较短,有点贵。只要美国人放下自己的身段,32MJ的电磁炮也够用了。

  其三、很多人对于电磁炮的认识停留在不靠谱的书本描绘的美好愿景之中。电磁炮是可以实现超过2000m/s甚至更高的速度,但是与高初速伴随而来是巨大的加速度。根据测算,电磁炮炮弹在发射时所承受的加速度过载高达几万G、甚至十几万G。如此之高的加速度,电子元件、引信、火药装药什么的是很难受得了的。通常的火箭、导弹所承受的加速度是几千个G;红土地之类的制导炮弹承受的加速度一万G左右(初速600m/s),神剑之类的高级制导炮弹承受的加速度不到一万五千G;炮弹引信等机构所承受的加速度也就三万个G;目前美国人在研的黑科技炮射导弹最大可以承受三万个G的重力加速度(初速1800m/s)。因此目前阶段,超过2000m/s的电磁炮是很难用的上制导炮弹的,并且装填炸药安装引信的普通炮弹也很难应用。现阶段电磁炮炮弹大概率还是以装填高密度合金块的动能杀伤弹为主,当然北理工王海富团队研发的活性毁伤单元技术是可能会用到的。如果活性毁伤单元技术成功得到应用,那么电磁炮炮弹的杀伤威力将大大提高。

  其四、说了这么多电磁炮如何如何好的问题,本菜这里再说下电磁炮能源的问题。电磁炮说白了是一个瞬间放电的东西,瞬间功率高的吓人,但是其用于给其供电的设备功率其实还好。比如美国人炮口动能32MJ的电磁炮,如果按轨道炮40%的效率算其发射一次所需的电能得80MJ左右。按照一分钟9发左右的射速,该电磁炮发射一分钟需要720MJ的能量。以现在常用的MTU956 20缸船用柴油机带动一台效率95%的发电机,然后再算上10%的充电损耗的话。其一分钟充电可以获得的能量为7500KW*60s*0.95*0.9=385MJ,也就是说如果有两台柴油机同时给其进行充电是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如果有一套足够的智能储能管理系统,可以平常充电几个小时,战斗十多分钟的话,一台功率更小的柴油机也是可以的。(作者署名:炮霸707)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中国电磁炮炮弹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