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年号令和出自"日本国书"?安倍或成民众嘲讽的笑料

新年号令和出自"日本国书"?安倍或成民众嘲讽的笑料
2019年04月02日 13:41 观察者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红色枪骑兵]

  在愚人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日本民众翘首以盼的新年号终于公布出来了。安倍首相得意洋洋地宣称:“令和”出自日本“国书”《万叶集》,这是首个取自日本古籍而不是中国古籍的年号,承载了安倍内阁“发扬民族特色,摆脱中国典籍影响”的意图,也暗含着“时来运转,回光返照”的期望。然而早在300年前,就已经有日本学者明确指出了“令和”的中国古文出处,难道安倍反而不知道?

  槽点满满新年号

  日本的年号制度既是学习中国的产物,又是当今世界上的独一份。年号作为日本的法定纪年方式,虽然如今已经日渐让位于公元纪年,但至少仍有相当多的口头、书面、正式文件和证件等场合要用年号来计算年份。正因为和生活如此息息相关,期待与猜测新年号早成为一种国民娱乐。自从改元消息传出之后,众多恶搞的新年号传闻和PS图早在网上满天飞。

  现在真的新年号出来了,日本民众最先关心的是什么呢?

  “令和”在日语中念做“雷哇”,日本人L,R不分,所以罗马字写作Reiwa。日本年号常常使用罗马音首字母作为简称,明治(Meiji)缩写为M,大正(Taisho)缩写为T,昭和(Showa)缩写为S,平成(Heisei)缩写为H。平成十年(1998年)可以简称为H10。

  这样一来,令和的简称自然为R,令和元年(2019年)简称R1,而令和十八年(2037年)将简称R18——新年号公布之后仅仅20分钟,推特上关于“令和18年”的日语发言顿时爆棚,甚至比“令和元年”多了1.5倍……

  日本时间11时54分的日语推特截图

  希望之花,安倍之意

  人民群众对新年号如此喜闻乐见,大概属于无心插柳。手举“令和”二字的官房长官菅义伟当场解释了新年号的含义:这次的年号取自日本“国书”《万叶集》中的《梅花诗卅二首序》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因此,“令和”打破了日本年号1300年来从中国古典作品中取字的传统,成为首个取自日本典籍的日本年号。

  实际上,早在本次新年号公布之前半年,日本媒体就已经放出风声:新年号可能会更有“民族特色”。根据日本现行的《年号法》和《年号选定程序》,年号的选取,主要权力操在内阁的手中,而在如今日本政坛安倍晋三首相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新年号很大的比重是体现安倍的意愿。

  《年号选定程序》规定,确定专家人员组织年号提名会议是安倍作为首相的职权,而在本次提名程序一开始,他也特地邀请了日本文学和日本史学相关方面专家学者。日媒此前披露,安倍晋三曾向身边人说:“新年号最好能够从日本古典中选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菅义伟公布年号之后,安倍立即亲自发表了关于年号的讲话。而1989年“平成”年号发表的时候,首相(时为竹下登)关于年号的讲话是由官房长官(时为小浏惠三)代为发布。

  那么,作为新年号的始作俑者,安倍是怎样理解“令和”的呢?在发言中,他说:

  《万叶集》是1200年前编纂的日本最古老的歌集,不光是天皇、贵族,包括防人(驻防九州面对朝鲜半岛方向的驻军)、农民等等各种阶层的人的歌谣都收录其中,是象征我国丰富国民文化的漫长传统的“国书”。

  悠久的历史与芬芳的文化,四季交替的美丽自然,日本的这种国家形象应牢牢传承到下一个时代。严寒过后,春天来临,梅花持续盛开,意喻着每一个日本人都能心怀对明天的希望、绽放起心中之花。为了能够看到这样的日本,我们决定采用“令和”。

  安倍的讲话看似空疏,其实却颇多玩味之处,比方说,在向记者解释为什么选择《万叶集》的时候,安倍强调了(倒不如说是复读了)发言中的两点:1,《万叶集》是“最初的国书”;2,《万叶集》是“国民文化”。

  在日本本土典籍中《万叶集》成书并非最早,但它收录的作品最早有追溯到4世纪的。这就比712的《古事记》古久,算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该书与“日本六国史”之类“帝王将相家谱”不同,是各阶层作品的合集,能代表“国民”。由此说来,确实是个国粹主义的好代表。

  层作品的合集,能代表“国民”。由此说来,确实是个国粹主义的好代表。

  安倍所谓“明天的希望”,“冬去春来”,大概是指《梅花诗卅二首序》诞生的典故:神龟五年(728年),日本著名政治家、诗人,筑紫歌坛的开创者大伴旅人被政敌藤原氏排挤,贬谪到九州之大宰府(今福冈)任长官大宰帅。然而也就是在贬谪之地,大伴旅人与其他九州歌人彼此唱和,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筑紫歌坛”。

  天平2年(730年)正月十三,大伴旅人cos王羲之兰亭诗会,也开起歌会,众人作了32首咏梅歌。一位与会者做了这篇序。十个月后,大伴旅人又被调回平城京就任大纳言。大概安倍也想借用这个典故,期望日本能够枯木逢春,回光返照,期望他这个日本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能够突破政治僵局,留下过硬的政绩。

  “令月”之“令”有两个意思,一是确指“二月”。而另一个则是“善”。《仪礼·士冠礼》说“令月吉日,始加元服”,郑玄注解曰:“令、吉,皆善也”。由此一来,“令和”就有了第二种解释:令为美善,而和则为大和,就是日本,“令和”就是美丽的日本,安倍有著作《迈向美丽之国》,喜欢谈“美丽的日本”,“令和”正和其志趣。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伴旅人被贬九州的直接契机,却是血腥的“长屋王之变”。皇室势力的代表,也是人丁最茂盛的长屋王家族被政敌藤原氏四兄弟灭族。而藤原四兄弟很快又在737年因为天花全部暴毙,这件事被归因于“长屋王恶灵作祟”。至于大伴旅人本人虽然在天平2年被召回京,但很快又病入膏肓,在次年亡故了。《梅花诗卅二首序》的典故虽有那么点回光返照的意思,但更多的却是激烈的政治动荡,到底是祥还是不详,也真难说啊。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朝日新闻》曾有分析称,支持安倍政权的保守派期待能从日本文学等本国作品中选取年号。而且在FNN进行的民意调查中,超六成受调查者明确希望新年号取自日本古典和文学,仅不到一成的人明确支持继续采用中国古典,还有三成人士表示两者都可以。

  然而,尽管政界支持,民意也赞成,想要体现“民族特色”却还要度过很多技术性的难关。

  《朝日新闻》早就指出,日本古籍行文用字受中国古籍影响很深。取自日本古籍的新年号可能很容易从中国典籍中找到其真正的元祖,就在新年号公布的当天,这个担忧似乎立即就应验了。

  我们先看看《梅花诗卅二首序》的原文: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帅老之宅,申宴会也。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加以曙岭移云,松挂罗而倾盖;夕岫结雾,鸟封谷而迷林。庭舞新蝶,空归故雁。于是盖天坐地,促膝飞觞。忘言一室之里,开衿烟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宛,何以摅情?诗纪落梅之篇,古今夫何异矣!宜赋园梅,聊成短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原文完全是用汉文写的,如今在日本通行的现代日语版本,则是这样:

  天平二年の正月の十三日に、師老の宅に萃まりて、宴会を申ぶ。

  時に、初春の令月にして、気淑く風和ぐ。梅は鏡前の粉を披く、蘭は珮後の香を薫す。しかのみにあらず、曙の嶺に雲移り、松は羅を掛けて蓋を傾く、夕の岫に霧結び、鳥はうすものに封ぢらえて林に迷ふ。庭には舞ふ新蝶あり、空には帰る故雁あり。

  ここに、天を蓋にし地を坐にし、膝を促け觴を飛ばす。言を一室の裏に忘れ、衿を煙霞の外に開く。淡然自ら放し、快然自ら足る。もし翰苑にあらずは、何をもちてか情を述べむ。詩に落梅の篇を紀す、古今それ何ぞ異ならむ。よろしく園梅を賦して、いささかに短詠を成すべし。

  《梅花诗卅二首序》的作者并未具名。有观点认为是著名诗人,汉学家,有遣唐经历的山上忆良。很快就有热心网友指出,不但大伴旅人的歌会cos了王羲之兰亭歌会,山上忆良这篇序文也写的仿佛《兰亭集序》同人作品一般。

  而具体到初春令月,气淑风和这一句,很快也有热心网友指出汉代张衡(没错就是造地动仪的那个)在公元169年的《归田赋》就曾写到“仲春令月,时和气清”,这两句是不是很像呢?

  其实不光中国人觉得像,这个日本人也觉得挺像的

  这位契冲和尚(1640-1701),是日本江户中期重要的经典学家,也是《万叶集》最重要的注释家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万叶集》的和歌是用汉字表音的所谓“万叶假名”记录,跟后来日语通行的平假名片假名不同,限制了它的传播,而契冲对《万叶集》的注书方便了日本人对《万叶集》的阅读,是推广《万叶集》的一大功臣。

  契冲所做的《万叶集》注书《万叶代匠记》中,不但明确指出了《梅花诗卅二首序》对《兰亭集序》的模仿,还特别指出“初春令月,气淑风和”这一句出自张衡《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契冲全集·万叶代匠记 朝日新闻社出版 大正15年 日本国会图书馆

  张衡说的仲春、令月,指的都是二月,不过大伴旅人开歌会是在农历正月十三。离“令月”还有十好几天。当然,或许日本天气跟中原不同,由于暖流影响,春开的早,正月也可以叫令月。算是山上忆良的合理发挥。

  其实,岂止《归田赋》中这一句“仲春令月,时和气清”!你看契冲在注释里面细细地解释了:“气淑”一说出自杜审言的诗句,“镜前之粉”是宋武帝女寿阳公主的典故。“松挂罗而倾盖”出自隋炀帝的诗……以及整篇序文对《兰亭集序》的模仿,简直一字一句全有汉文学出处。要在其中找到个全然日本原创的年号,还真困难!

  这样一来,安倍自信满满地宣称《万叶集》的“日本国书”属性,就未免有点滑稽。有熟悉中国经典的日本网友指出,“令和”似乎经过了一个引用链:《万叶集》中的句子出自《昭明文选》,《昭明文选》辑录了《归田赋》,而《归田赋》的“令月”一词又来自《礼记》的“令月吉日”,最终还是归结到中国最高等级的经典“五经”之一上去了。

  归根结底,“令和”是《万叶集》的儿子,却又是《归田赋》和《昭明文选》的孙子。是《礼记》的重孙。

  如此一来,事情就有趣了:安倍委托的那几位日本古典文学专家,不可能连契冲的注解都不知道,他们是否向安倍说明了《梅花诗卅二首序》与中国经典的关系?如果没说,安倍未免有些可怜;如果说了而安倍依然还大言不惭地强调“日本国书”,则他实在是够勇敢。

  淡薄的血脉

  其实,“令和”在中国典籍中的出处就更多了,抛开网友们开玩笑的“乃令和珅自尽”、“我师兄原有暗风疾,因到高处,冒了天风,旧疾复发,故令和尚得胜”之类。还有个够格的出处,也能在《礼记》之中找到,《礼记·月令》: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

  好像反了?没关系,这句话翻译成日语,则是“相に命じて德を布き令を和し、慶を行い惠を施し、下は兆民に及ぶ。慶賜を遂行して當らざること有るを毋からしむ”。

  与《万叶集》相比,岂不是更加郑重,更有国事派头?

  想要取一个根正苗红的日本年号竟如此之难,无怪乎日本政府曾经退却过一次。共同社此前报道称,1989年昭和天皇薨日本改元的时候,也曾经考虑过取自日本古典文学的年号。当时的政府高官解释说,政府并非“有意排除日本古典作品”,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进入候选方案的三个年号“平成”、“修文”、“正化”均出自《尚书》、《易经》等汉语典籍。

  有了“令和”珠玉在前,这“种种原因”,似乎也就可以想见:当年的日本政府或许也发现,如果从日本典籍中摘取年号,依然不免成为中国典籍的孙子甚至重孙辈。最后还不如直接用中国典籍的好。

  那么安倍的勇气又从何而来?如果不是无知者无畏,就可能是对日本民众如今的汉学素养有信心:经过了平成的30年后,日本人的汉字水平无疑比昭和末年下降了。安倍可能认为不会有民众发现“令和”与中国典籍的关系。

  支持这种说法的一个侧面是:在日本政府公布的官方新闻稿中,《梅花诗卅二首序》都不是以原文汉字形式出现的,而是以现代日语转写的方式表达的。

  NHK报道截图

  日本首相官邸新闻稿截图

  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如今日本国民阅读的《万叶集》版本多是现代日语版,但也有可能是以因为安倍想要阻止民众联想起《万叶集》的汉文原版,掩盖“令和”的汉学渊源。如果真是如此,安倍可是打错了算盘:在信息时代,新年号的中国血统很容易就传播开来,变成民众嘲讽他的笑料。

  当然,如今流淌在日本文化的体内的中国古典文化血脉确确实实已经非常稀薄,不会因为“令和”风波而改变。对当今的日本人来说,上溯至8世纪已经称得上“历史悠久”,汉唐之世恐怕就更加渺远而不可闻。《万叶集》即便有了注书,又由汉文转写为现代日文,也还被嫌艰深晦涩。更遑论《文选》、《礼记》。

  如今在日本,汉字的使用越发罕见,日语正逐渐转化为一种纯粹的表音文字,对如今的日本人来说,新年号与其说是“令和”,倒不如说是单纯的读音“Reiwa”。一衣带水的中国民众兴致勃勃地掀起了从古文中给“令和”找“爷爷”的运动,而岛国人民除了复述几百年前汉学家的既成结论,原创内容就只有喜闻乐见的“R18”——这算是历史和现实对这个民族的一个小小玩笑。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六朝文选·归田赋》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礼记·孟春之月》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

  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借。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

  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掩骼埋胔。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万叶集首相国书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