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战百年纪念日中国人在“双11”狂欢 有人坐不住了

一战百年纪念日中国人在“双11”狂欢 有人坐不住了
2018年11月13日 08:57 观察者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原标题:一战百年纪念日中国人在“双十一”狂欢,有人又坐不住了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该铭记什么?

  十四万中国劳工曾赴欧参战

  当欧洲战争爆发后,德国军队在东西两个战线对协约国步步紧逼,不论是英法还是俄国,都损失惨重。协约国一方兵力锐减,劳动力也奇缺。这种情况下,英法两国纷纷从海外殖民地引进劳力和兵员,补充国内战争所需,英属印度、法属安南都向欧洲输出过军队和劳工。但是为了弥补战争所用,英法又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个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广阔市场。而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面对这一请求,也选择同意招募劳工到英法两国后方从事劳务工作,解决战时人力资源困境。不过,北洋政府并没有光明正大地进行劳工派遣,而是通过半官方的公司企业开展劳工招募。1916年,第一批大部分来自北方省份的劳工经过简单的训练后,从威海登山轮船,经过近三个月的颠簸,抵达欧洲。

  志愿招募的劳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呢?的确,劳工是自愿招募而来的,用时下流行的词来说,叫做“义工”。可是一战时期的中国劳工,远没有今日义工那么好的待遇。默默无闻来到欧洲的中国人,如同犯人甚至牲口一般,待遇低下。每一名中国劳工都被英法当局赋予了一个编号,这个编号被刻在一张铜片上,随后铜片被机器卷起来,套在劳工的手腕上,作为身份证明。想要拆下也必须用机器将其展开,此时合同期满,劳工方可回国——这和脸上刺字、烙印也没啥区别了。

  在从中国到欧洲的漫漫旅途中,劳工们挤在船舱之中,忍受着长久的颠簸,同时还要冒着被德国潜艇袭击的危险,死亡随时可能从天而降。1917年2月24日,在地中海海域,一艘运送中国劳工的邮轮遭到德国海军潜艇袭击,鱼雷击中邮轮,船上543名华工全部葬身大海。

  劳工们只是在后方的军工厂里进行生产吗?如果这么想那就错了。战争时期,哪有什么公理?更何况中国只是个虚弱的大国,何人会顾忌?能进入军工企业生产的劳工是幸运的,不管是在军工厂中还是在冶金、化工、建筑行业,起码是在后方从事生产;差一点的是在港口、码头、车站等地从事运输业,虽然不是前线但是受到攻击的危险也很高;更多的劳工则被派往前线,挖战壕、修掩体、救伤员、埋尸体、排地雷、修道路、送辎重,几乎啥都干,甚至也有直接拿起枪向德奥军队射击的。

  在2010年上映的电影《精武风云·陈真》中,甄子丹饰演的陈真曾经有一段以劳工身份在法国参战的经历。虽然片中军事细节做的很差,但是这可能是中国拍摄的影视剧中少有的反映中国一战劳工的内容。

  中国劳工在战场上生活条件极差,甚至受着非人的虐待,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由于祖国国力贫弱,物质生活、工资待遇等都难以得到保证,漂泊异域,孤苦无依。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有十四万中国劳工奔赴欧洲,中国公使馆公布姓名确切的死亡人数有9900余人,其余有两万人下落不明,法国和比利时等国遗留下的中国劳工公墓,也只不过安葬了不到两千名中国劳工。

  虚荣式的“胜利”与弱国的苦难

  战时的中国劳工承受了太多的不公,经受了太多的苦难,然而当时整个中国,不也是如此吗?虽然加入了协约国集团,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但是中国却没有得到胜利者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领土上是有战场的,那就是青岛。1914年大战爆发后,日本作为协约国,出兵进攻青岛的德军,将青岛从德国人手里抢了过来,此后开始对青岛的霸占。对于苦难深重的中国来说,这只不过是日俄战争的又一次重演。日本在日俄战争时期,进攻中国领土上的沙俄军队,然后霸占中国领土,以及一战时期,进攻中国领土上的德国军队,然后霸占中国领土,都是对中国的侵略和野蛮侵犯。

  但是,今日,却有无耻的文人说“日本人两次帮中国赶走俄国和德国侵略者,中国理应感谢”。这种无耻言论在中国能够生存却不受谴责,实在是岂有此理。一战胜利后,全国欣喜,当时官民舆论一致认为此乃“公理之战胜”。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德国外交官克林德曾被杀,德国强迫中国建立了一座牌坊“克林德碑”来对其进行纪念,这一视为耻辱的牌坊无法留在期待公理的人们心中。1918年11月,国人将“克林德碑”改为“公理战胜碑”,牌坊上的字改为“公理战胜”。11月28日,大总统徐世昌在太和殿举办阅兵式,中国军队和协约国驻华军队也纷纷参加。此外,中国还参加了协约国干涉苏俄革命的军事行动,一时间似乎中国成为了列强之一了!

  1918年11月28日,太和殿举行盛大阅兵式庆祝一战胜利,不仅有北洋军队参加,还有各战胜国的驻华军队。

  1918年11月28日,大总统徐世昌在太和殿发表讲话,庆祝战胜。

  一战胜利后,当时舆论认为“公理战胜”,将八国联军侵华时留下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改为“公理战胜”牌坊。可是没想到,随后的巴黎和会,狠狠地给了众人一个巴掌。

  然而之后的历史却给了欣喜的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巴黎和会,中国要求收回德占山东权益的正当理由被拒绝,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国内也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比起1918年短暂自我陶醉的“胜利”外,这一段历史记忆被深深地刻在了国人心中。直到今天,一战胜利后对所谓“公理”的期盼和太和殿大阅兵的威武没有留在大部分国人的历史记忆中,只有巴黎和会的耻辱和“五四运动”的壮阔,依然被中国人铭记。电影《我的1919》中,陈道明扮演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面对政府的软弱无力,国家的积弱贫困,无力回天,只能慷慨陈词,大义凛然的形象,感染了无数国人。而“五四”精神也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前进。

  《我的1919》中,陈道明扮演的顾维钧

  遗忘一战,国人无需妄自菲薄

  有人说,中国人在“双十一”的狂欢与西方各国纪念一战死难者的对比,凸显了国人的遗忘和西方人对死者的尊重云云。其实我们真的没必要如此妄自菲薄。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中国的不是胜利,中国人对一战记忆中最深刻的巴黎和会之耻,已经通过“五四”精神的传承得到了记忆,并在我们如今每一个人身上继续发扬。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不需要去纪念什么“胜利”,因为这个“胜利”只是虚假的表象,华丽的外衣而已。

  我们应该铭记的,是那些为了自己生存、为了祖国利益在欧洲战场上受尽苦难的劳工兄弟,尤其是那些客死他乡,无出埋骨的劳工兄弟们。北洋政府那浮华表象的“胜利”,是这些劳工拼死夺来的。如今在法国,越来越多的旅法华人开始为中国劳工发出呼喊,国内的我们,也应该纪念那些为祖国而承受苦难的先人们。日期,可以是首批劳工出发或登陆欧洲的日子,没必要去迎合西方的“双十一”。

  2018年8月9日,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刘威领事和师曙平领事在利物浦安菲尔德墓地的阵亡华工将士墓碑前献花行礼。1918年8月9日,是安菲尔德医院最后一位住院华工去世的日子。

  2018年11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深重灾难,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带来了巨大创伤。战争中,近15万中国劳工背井离乡前往欧洲,为恢复和平和战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2万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正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蔡元培先生听到中国战胜的消息后,不禁振臂高呼:“劳工神圣!劳工万岁!”的确,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