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日媒:日本造船企业想借与中国船企合作东山再起

日媒:日本造船企业想借与中国船企合作东山再起
2018年10月16日 08:39 观察者网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92

  原标题:日媒:日本造船企业想借中国船企东山再起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10月11日,日本三井E&S造船宣布将与中国扬子江船业成立合资公司。2013年该公司的前身原三井造船与川崎重工的业务合并谈判破裂,距今已过去5年多。在造船行情面临的环境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不在日本国内重组、而是通过与中国合作来争取东山再起的趋势正在扩大。

  合资公司将于2019年4月成立,资本金为9900万美元。双方将在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扬子江船业工厂内建立基地,在船舶建造、设计和销售领域展开合作。扬子江船业出资51%,其余由三井E&S造船和三井物产分别出资。

  首先由三井E&S设计运输谷物和矿物资源等的干散货船,并由合资公司建造。未来力争建立超大型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附加值高的商船。

  进入2018年后,三井E&S一直在海外建立基地。5月与日本常石造船展开业务合作,意在借助自20年前开始在中国和菲律宾运营造船厂、被视为进军海外赢家常石造船的实力。双方讨论利用常石的海外基地,建造共同设计的船舶。

  在造船行业,韩国和中国借助利用压倒性巨大设备的大型订单,正在压低单价。在这种情况下,此前三井E&S描绘的是通过国内重组生存下去的方法。

  报道称,在日本国内,造船企业的大型重组的氛围加强,2013年,环球造船(Universal Shipbuilding)和IHI海事公司(IHI Marine United)合并,成立了日本海事联合公司(JMU),成为当时日本最大的造船公司。同时,三井造船也启动了与川崎重工的合并。但在川重内部,意见对立激化。主导合并的时任社长长谷川聪被解职,谈判中断。

  日本国内重组论调的背后是,发挥规模优势削减融资成本和间接费用。但是,其后随着国际竞争激化,这一战略变得不合时宜。

  由于雷曼危机以前大量订货的船只影响,全球造船业持续处于饱和状态。新造需求正在下滑,围绕新增订单的价格竞争反而在恶化。仅凭人工费高企、规模也较小的日本企业之间的重组,没有胜算。在2017年的全球造船市场,日本企业的订单份额降至7%,创历史最低水平。

  实际上,日本海事联合公司在国内拥有7家造船厂,但无法发挥规模优势,苦于成本管理。2017财年(截至2018年3月),由于液化天然气船建造迟缓等原因,出现了近700亿日元的最终亏损。

  虽然中国的造船技术仍在发展途中,但人工费仅为日本的1/3左右。扬子江船业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民营造船厂,2017财年(截至2017年12月)销售额达到192亿元,规模可媲美日本国内最大的今治造船。

  “在史无前例的造船业萧条之下,(扬子江船业)仍维持盈利能力,如果提供日本的设计和建造技术,能够以低成本建造高附加值的船舶”,三井E&S社长古贺哲郎表示。

  此前该公司视为合并对象的川崎重工走得更远。在谈判破裂后,川崎显示出转向中国的姿态,关闭了日本国内主力的坂出工厂的2个船坞之一,造船相关人员也进行了重新安置。川崎正在推进业绩强劲的中国合资公司的船坞扩建工程,还涉足汽车运输船等难度更高的船舶建造。三井E&S一定注意到了川崎的动向。

  在日本国内的造船业,三菱重工2017年与今治造船等3家专业企业就商船开发与建造展开业务合作。2018年剥离造船部门,各公司都在为生存下去而展开摸索。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19条评论|92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春色铮铮黑龙江哈尔滨
扬子需要日本的投资吗,如果不合作,那么日本的衰退势必导致这家企业在几年后倒闭,那样才真正失去了竞争对手,现在通过合资,来抢占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感觉扬子可能在短期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但长期来看未免太短视,如果这合资在二十年前,那可另当别论了!
2018-10-16 10:29举报24回复
用户5656262054浙江金华
中国人没有小日本精明!这种情况下还和它们合作?
2018-10-16 11:59举报13回复
其实要控制好本子的国民经济命脉。
2018-10-16 10:04举报12回复
最新评论
fly新起点山东济南
中国技术还是很牛的
2018-10-16 22:35举报回复
快乐的天使宁夏银川
[嘻嘻]
2018-10-16 21:50举报回复
支持中国
2018-10-16 21:25举报回复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