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诺奖得主迪弗洛:“扶智”对扶贫至关重要

诺奖得主迪弗洛:“扶智”对扶贫至关重要
2020年01月22日 14:18 参考消息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 法国《世界报》网站近日发表该网站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弗洛的专访。迪弗洛认为,扶贫的背后应该建立更全面的教育布局,“扶智”对扶贫至关重要。文章编译如下:

埃丝特·迪弗洛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2019年10月14日与他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她也因此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最年轻(46岁)得主,也是该奖项第二位获奖女性及第四位法国获奖者。评委会授予其奖项是因为她对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问题的贡献。

教育帮扶应当对症下药

《世界报》记者问:您的工作如何革新了发展经济的方式?

埃丝特·迪弗洛答:我研究全球最贫困人口的经济生活。我们在“贫困行动实验室”框架内的做法主要是不再提那些定义模糊的大问题,如“在发展中国家要推行何种经济增长模式”或“有哪些‘好的’发展政策”等。我们处理的问题要具体得多,并尽可能带来更具体、更有用的答案。与消除贫困目前采取的做法相比,这算得上是一种方法上的变革。

例如,我们研究的首要问题之一是教育,因为我们知道那些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国家经济增速较快。然而,经济学家不应只满足于对某国政府说要加强国民教育。应当回答更具体的问题:如何能让孩子们走进学校?如何能让他们学到东西?什么样的机构、通过什么手段来促成这一点呢?再具体一些:是否应当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呢?要有更多的书籍、课桌和作业本吗?围绕这些问题,我们的实验和人们通常所想的并不一样。

我们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学校作为样本,并将它们分为两个组。我们至少在两个有用的信息方面有所收获:1.缩小班级规模是否能提高学习成绩?2.学习困难来自班级规模以外的其他因素吗?

问:既然如此,你们有关班级规模的实验性做法和辅助手段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答:(班级规模)对学生的平均成绩没有任何影响……在教科书的分发上也一样。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好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课堂。我们注意到问题主要来自教学方法。在那些曾被殖民过的国家,由于沿袭了只为培养少数人以方便统治的精英教育制度,教学计划仍然带有很明显的精英培养痕迹。精英教育体系的排外性很强,导致很多孩子没法完成学业。

在一天或一年内安排部分时间,在校内或课外,制订针对困难学生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改善上述局面,这就是因材施教。在印度,这些帮扶计划首先是与非政府组织普拉塔姆基金会合作推出,目前已经推广到很多邦,覆盖近500万名学生。我们计划是将这种做法引入非洲,已经在加纳开始首次尝试推广。

穷人受助越多越易脱贫

问:有些固有想法仍在掣肘消除贫困的政策,您认为最糟糕的是什么?

答:最普遍的糟糕成见是帮助一些人会使他们变懒,会鼓励他们从体制中捞取好处。我们的经历却表明完全相反,真正的情况是:给人们提供的帮助越多,他们就越有能力靠自己重新开始,也越有可能摆脱困扰他们已久的贫穷泥潭。

非政府组织孟加拉国农村发展委员会(BRAC)在孟加拉国推行的计划就是很好的明证。该计划主要是发放给最贫困者畜禽或一小笔做小买卖的启动资金,同时跟踪这些贫困者一年半的时间。此类计划也在另外六个国家推行并且跟踪评估,最终得出相同的结论。很大一部分计划受益者都逐步摆脱贫困,有平均30%的人变富了、更健康也受到了更好的教育。由于可以养活家人,他们也在社会上获得了有尊严的地位。如今,有40多个国家将这种模式制度化,资金主要来自一些私人捐献者组成的机构。

问:对于援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优先选项?

答:我认为,援助的发放应当促使政府进行社会创新,以求在长期发展上真正找到自己独特的路径。把资金零散投入到不断提出的很多项目上,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如果背后没有更全面的教育布局,建30所学校这样的做法根本毫无意义。

【延伸阅读】诺奖得主迈克尔·克雷默:中国扶贫开发政策卓有成效

参考消息网11月15日报道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减贫”研究学者迈克尔·克雷默近日在纽约接受《参考消息》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持续高速增长奇迹,同时其实施的大规模扶贫开发获得的成就也令人瞩目。

克雷默说,多年来,中国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这一过程非常成功。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中国采取了分权方法,并辅以适当的激励措施,有效激发了地方在实现经济增长、保护环境和减少贫困等方面的能动性。此外,中国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采用试点启动到逐步铺开的政策也卓有成效。

对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

克雷默指出,中国多年来致力于深化改革开放措施,包括农业改革以及国际贸易、市场和人员交往等方面的对外开放,这是中国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重视解决落后地区贫困问题,并试图创设惠及全民的社会安全网,包括教育、医疗和养老金等方面,这是一套相对务实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我认为最令人惊讶的,不仅是中国极高的增长率,还在于这种高增长率持续了近40年,这是非常罕见的持续高速增长。”克雷默说。他还表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来实现经济增长,同时重视社会安全网的建设,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中国经济增长已对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产生大量正面溢出效应。

克雷默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国,也是重要的进口国,随着其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中国在以竞争者姿态跻身高端制造业市场的同时,会更多进口低端制造业产品,这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大量机会。“从长期看,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在惠及其他地区发展方面,也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他说。

要妥善解决老龄化挑战

就未来发展,克雷默表示,中国扩大开放、勇于尝试,都是很宝贵的经验。这对中国进一步解决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社会挑战,都十分重要。

克雷默指出,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每个社会都面临新挑战。对中国而言,妥善解决“空巢”老人的经济需求、医疗卫生及更广义的社会需求,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一大挑战,因而需要进一步探索建立更完善的社会安全网。他还建议,中国可以将数字科技发展优势,应用于农业,通过精准发展农业,更好地提高作物产出,提高农业效益。

现年55岁的克雷默为哈佛大学盖茨发展学会教授,与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丝特·迪弗洛一道,因“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而共同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诺奖评审委员会的声明表示,目前人类仍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是减轻各种形式的全球贫困,今年的获奖者在研究中引入了新方法,例如把减贫问题拆分化解为改善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更为细致入微的问题。(本文由潘丽君、张一弛采写)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克雷默接受《参考消息》记者采访。(张一弛 摄)

(2019-11-15 15:09:41)

【延伸阅读】中国精准扶贫好经验值得借鉴 外媒:非洲可以学习

参考消息网5月21日报道 外媒称,非洲可以向中国学习如何战胜贫困。

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5月19日报道称,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致力于在2020年消除贫困。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个庞大东亚国家的各个地方政府制定了从就业、教育和卫生到住房在内的各种方案。

报道称,扶贫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面临严重失业问题的南非来说,它最好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那里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自2015年以来,中国领导人誓言要改善7000万贫困人口的生活。这一令人咋舌的数字是一些非洲国家的人口规模,比南非人口还多出1500万。

报道称,中国计划2019年将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这是中国各县市正在为之努力实现的雄心勃勃的目标。

陕西省汉中市就是这样一个成功案例。

报道介绍,中非新闻交流中心最近组织了33名非洲记者访问了这里。在这里,新建的房屋散布在新铺设的道路旁,改变了乡村的面貌。

在陕西省西安举行的“一带一路”减贫国际合作论坛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汉中市“成立了1100多个扶贫合作社,覆盖800个村庄”。

汉中市常务副市长陈晓勇在与非洲媒体团举行的记者会上说,该地区实施的是精准扶贫。

他说:“不同的家庭需要不同的措施。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工业发展增加收入。”他解释说,工厂和企业与拥有土地的家庭合伙创建企业,分享利润。

报道称,除了增加家庭收入,扶贫计划还包括医疗和教育福利。

陈晓勇说:“有人因为教育和癌症等疾病致贫。我们现在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90%。义务教育免费。”

报道介绍,该地区的一个茶园就是合作社项目,堪称通过茶叶生产和旅游业创造就业的例证。

宁强县茶园是个有趣的故事。600多户人家把土地流转给了“农业园”。这个“省级现代化农业茶园”现在每年生产300吨茶叶,在中国大城市的商店和网上出售。该茶园为参与家庭提供分红。为茶园打工的家庭月收入7560元人民币。它遵循的是茶叶生产、培训和休闲旅游的模式。游客在参观茶园时,可以获得品茶和更多了解茶叶种植的机会。

报道称,身着色彩斑斓的刺绣织物的羌族人民是另一个通过合作社扶贫的例子。

同样是在宁强县,在离茶园不远的地方,一群羌族妇女在一家政府经营的小工厂里制作手工刺绣。妇女们在文化保护中心剪裁和缝制。这些人工作时间灵活。在依据自己的想象手工制作花卉艺术品织物时,他们还可以去学校接孩子,同时在家做一些刺绣以赚取收入来帮助养家。

报道认为,随着中国大力扶贫,非洲有许多机会学习并改善非洲大陆人民的生活。

(2019-05-21 06:40:01)

【延伸阅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美媒:中国各地因地制宜助力扶贫

参考消息网4月8日报道 美媒称,给一个人一碗面条,能喂饱他一天;教一个人如何做面条,能喂饱他一辈子。中国正在重新诠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著名古话——在西北的甘肃省,政府认为消除贫困的办法之一是与当地的特色佳肴牛肉拉面联系在一起。

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4月4日报道,这种面条用面粉和水制作,口感筋道,面条浸在清汤中,配以牛肉、香菜、大葱和辣椒油,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食物。

3月中旬,甘肃省政府宣布,今年将安排贫困地区的1.5万人接受牛肉拉面培训。人们希望这些做面条的新手能在拉面店找到工作,或者自己开拉面店。政府将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财政奖励,以实现2019年新开1500家拉面店的目标。

报道称,这不是第一个面条计划。去年,在甘肃省省会兰州和北京有1.2万人参加了兰州牛肉拉面技能培训。据政府称,超过90%的人后来找到了与制作面条有关的工作。那些离开甘肃省去做面条的人每月收入超过4000元人民币。

报道称,在面条行业似乎的确有很多机会。中国估计有5万家兰州牛肉拉面店,其中4000多家位于甘肃省。据甘肃省商务厅称,仅该省拉面店的年营业额就达到12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4万多人。

报道指出,不仅在甘肃,中国各地脱贫的方法也都因地制宜。

报道举例称,在中国贵州省,当地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发展旅游业。中国知名房地产开发商万达集团斥资15亿元人民币在丹寨县建设了一个旅游小镇,展示少数民族苗族和侗族的建筑、舞蹈和歌唱表演。

报道还提到,有时候是民众自己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机会。例如,山西省北山晕村保存有30余座明清庭院,这里的乡亲们纷纷从事演艺工作以寻求额外的收入。据报道,这个北方农村的传统建筑使之成为拍摄抗日战争时期影视剧的理想场地。作为一名群众演员,从上午8点工作到下午6点可以收入100元人民币。如果家庭的所有成员都能作为群众演员工作,那么几天内就能赚到一大笔钱。

(2019-04-08 09:44:56)

【延伸阅读】哈佛大学专家:世界应向中国学习扶贫经验

参考消息网3月18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然而,知识是双向流动的。现在,一位哈佛学者认为:世界其他地方或许应借鉴中国大获成功的经验——大力减贫。

据美国哈佛大学网站3月15日报道,1990年至2015年,中国极端贫困率降低了94%。这是一个巨变,影响了很多人。事实上,(哈佛大学)政府学高级讲师娜拉·狄龙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成就,联合国是不可能在2015年宣布成功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将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

狄龙表示,对于极端贫困并不常见的发达国家而言,她对中国减贫计划的研究或许价值有限,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却具有重要意义,那些地方不仅极端贫困现象司空见惯,而且很多小型自给农场的农业景观与中国类似。

狄龙说:“我觉得对于农民仍占人口大多数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最有意义。”

报道称,狄龙的研究是哈佛大学始于19世纪的与中国进行广泛知识交流活动的一部分。那时著名的植物收藏家欧内斯特·威尔逊开始为阿诺德植物园收集东亚植物,中国学者戈鲲化成为哈佛大学第一位教授汉语的老师。

报道称,狄龙的研究只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之一。根据她对中国扶贫计划的研究,中国的主要成就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两项重大改革。其一是实行个体农户长期租赁土地,在私人市场出售所得归个人所有。这个变革带来了农业产量和家庭收入的大幅提高。

第二项改革是政府收购农产品的价格大幅提高——某些粮食的收购价格增幅达91%。

狄龙说中国的改革经验可能最适用于某些发展中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经济政策偏向于鼓励工业化和城市化,轻视乡村农业。狄龙认为从减贫的角度看,中国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并惠及乡村农业。由于中国农村地区遍布小型农场,因此农民生活改善意味着全国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狄龙说:“这些国家可以吸取的广泛教训就是纠正偏向城市的发展政策。各种农业发展政策的一个可笑之处就是富裕国家补贴农民而穷国不补贴。它们往往让农民补贴城里人。

(2019-03-18 09:54:10)

克雷默南非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