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英媒称欧洲最古老唐人街日渐没落 正在挣扎求存

英媒称欧洲最古老唐人街日渐没落 正在挣扎求存
2018年06月11日 00:11 参考消息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参考消息网6月11日报道 英媒称,矗立在唐人街入口处的高13.5米、以龙为主题的牌楼已经成为利物浦的地标。当地官员喜欢夸耀说,建于2000年的这座牌楼是中国境外最高的此类建筑。不过,穿过这道气势恢宏的门楼,摆在面前的是一个让人泄气的事实:这个欧洲最古老的唐人街似乎已走上末路。

据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5月31日报道,处于唐人街核心地带的纳尔逊街在暖洋洋的午后显得非常寂静。道路两旁的数十家餐馆看起来没什么客人,一批中国专业服务公司早就关了门。顾客超过10人的店面寥寥无几,其中一家卖的是美式面包。除此之外,能看到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游客在自拍。构成唐人街的另外两条街道看起来同样寂寥。利物浦中国商会的创始人之一布赖恩·黄叹息说:“唐人街不只是在没落,它可以说一无所有。”不过他坚信,情况会好起来。

报道称,虽然华裔居民(不包括学生在内)仍然是利物浦及其市郊人口最多的少数族群,但人数与20世纪中期相比已经减少了一半,降至1.2万人左右。第一波中国移民,也就是利物浦唐人街的创建者是在19世纪60年代抵达这里的,当时利物浦已经奠定了作为欧洲与中国之间主要商贸点的地位。华人前往利物浦定居的第二个时期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两波移民在就业市场上都受到了歧视。华人之所以住得很近,而且只管自己的事情并选择自谋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本地人对他们的敌视。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由于利物浦港以及当地整体经济形势的日渐衰落,在英国出生的年轻的利物浦华人开始前往曼彻斯特和伦敦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那些地方的唐人街后来已经超越了利物浦唐人街。随着他们的离去,迎合他们需求的许多洗衣店、餐馆和律师事务所纷纷关门歇业。当地的一家店主西蒙·黄预计,未来唐人街还会有更多的店铺被迫停业,尤其是在餐饮行业。

报道称,有人提出了两点补救措施。首先是说服这座城市的一万名中国留学生多来唐人街。不过,这或许并非易事。曼彻斯特的唐人街比这里大得多,而且车程很近。正在利物浦大学留学的李晋竹(音)说:“利物浦的唐人街太脏了。”不仅如此,由于利物浦唐人街以广东菜为主(体现了最早来这里定居的华人的地域文化),很难吸引来自中国其他地区讲普通话的中国学生,因为他们的饮食习惯与广东截然不同。

报道表示,另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想法是当地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在2015年提出的,而且得到了市政厅的支持,那就是出资两亿英镑建一个“新唐人街”,在老唐人街旁边一块荒地上盖满豪华公寓楼和高档写字楼。目标是创建欧洲首个现代唐人街,将中国文化与类似于伦敦的建筑风格相结合。但是在这家开发商卷入了与市政厅之间的官司后,于去年退出了这一项目,打造新唐人街的计划也随之破灭。另一家开发商买下了这一地块的租赁权,不过废弃了当初所构想的“新唐人街”方案。

报道称,矗立在纳尔逊街上的宏伟牌楼据说是依照风水原则而建,为的是带来好运。然而世易时移,这里的现实显然已与“好运”无关。(编译/李凤芹)

【延伸阅读】非洲最大唐人街举行大拜年活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3月3日晚,非洲最大唐人街、南非约堡唐人街举行大拜年活动。这项活动由约堡唐人街管委会主办,是南非侨界的一个传统项目,每年也都吸引大量当地民众去家庭聚餐、观看舞龙舞狮和焰火等表演。据悉,今年有近两万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以各种方式参加活动。图为中国驻约堡总领事阮平出席活动并为舞狮点睛。中新社记者 宋方灿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舞狮表演。中新社记者 宋方灿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南非约堡华星艺术团花车表演。中新社记者 宋方灿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舞龙表演。中新社记者 宋方灿 摄

(2018-03-04 09:41:01)

【延伸阅读】休斯敦唐人街治安问题引关注 华人自发组织巡逻队

中新网9月15日电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今年6月以来,美国休斯敦唐人街华人遭抢的情况愈演愈烈,尤其是华人女性被抢劫的频率较高。最近在休斯敦几个主要华人购物广场,都能看到几位身穿红色T恤自发巡逻的志愿者,他们成立唐人街守护队伍,呼吁休斯敦华人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

在休斯敦华人邓铁军领导下成立的唐人街守卫队,是民间的志愿者团体,成立初衷是为了向外界表明,华人群体也可以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每人为社区安全尽一份力量。

志愿者apple表示,很开心能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队伍,每人每周只要抽出一小时巡逻,就可以对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唐人街守卫队自发建立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非常受商家和群众的欢迎。一位在附近购物的热心群众,还特意买了月饼犒劳辛苦的志愿者。

休斯敦警方发言人Kese提醒民众,除了留意身边可疑人员外,一定要向警方打911报案。

除此之外,休斯敦警局也呼吁市民多参与警方互动,参加每月的例会,为自己的社区发声。

志愿者Apple希望大家在为社区安全出力的同时,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确保自己安全后再去为大众服务。

(2017-09-15 14:23:41)

【延伸阅读】莫斯科为何没有“唐人街”?俄媒:中俄民众融合度高

参考消息网9月3日报道 俄媒称,据专家估计,目前大约有5万中国人居住在莫斯科,而且数量还在继续增加。那么,莫斯科靠什么吸引了这些中国人来此生活?为何迄今还没有“唐人街”?

据俄罗斯卫星网8月28日报道,中国人很久以前就来到了莫斯科生活和工作,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首都就有了中国俱乐部,下设酒店和宾馆。那时的华人主要从事洗衣业和一些小生意,从当时的报纸和莫斯科人的回忆中可以了解到,莫斯科洗衣店的名称很有特色,比如“北京劳动者”、“旅顺洗衣店”等等。但伴随前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推出,所有这些都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30年代末大多数中国人离开苏联。直到50年代初,又有很多中国人来到了莫斯科,数以千计的中国大学生、研究生和专家在俄罗斯首都留学,实习和工作。80年代末,大批中国大学生和实习生赴俄,其中很多人一边上学一边经商,正是在这段时间,莫斯科开始有了现代版的华人社团。

莫斯科华侨华人联合会主席黄静称:“为什么1994年来了那么多中国人呢?因为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中国人都想去国外。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们都想去欧美国家,特别是去美国,来俄罗斯的人很少。后来,在俄罗斯出现了做生意的机会。去美国是要经过语言考试的,要求较高;而来俄罗斯没有什么要求,所以他们就来了。“

1994年,华联会在莫斯科正式成立。像在很多国家一样,莫斯科的华人社团为大学生、企业家和劳动移民提供帮助,组织中国传统节日庆典,开展各种巩固两国人民友谊的社会活动。黄静表示,俄语还是很难的,正是因为不懂这里的语言、文化和法律,所以经常出现问题,华联会在这方面给了他们很多帮助。

报道称,尽管很早以前,俄罗斯首都就有了不少相当成功的商业中心、宾馆、酒店、中医院和文化教育中心,但这里从未有过类似西方国家那样的“唐人街”。黄静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不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那样的“移民国家”。另一方面,伴随着沟通方式的发展变化、相互间融合度的提高、教育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华侨聚集地的需求正逐渐消失,原有的“唐人街”也将变成历史名胜了。

她表示,以前去欧美的那些华人,都是从福建、广东那边过去的,他们自己不懂当地的语言,经常受欺负,所以要团结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做生意,开工厂,从而生存下来。但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这种局面已大大改观:第一,中国已经今非昔比,国力强盛,海外华人觉得腰杆直了;第二,随着第一代移民到海外的华人落地生根,他们的下一代已经成长起来,并且已经融入当地社会,自己也觉得与当地人无异。现在前往海外的新一代华人在出发前也都有一定的规划和准备,“单兵作战”能力也很强。至于来俄罗斯的新移民,除了在露天市场打拼的那些几乎完全不懂俄语的同胞外,大部分人都推崇、尊重俄罗斯的文化和俄罗斯人民,也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总之,大家都希望融入俄罗斯社会,彼此借助对方的优势,共图发展。

黄静坚信,最近一段时间里,去莫斯科的中国人数量还将增加。一方面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另一方面中国启动“一带一路”倡议,所有这些都给中俄之间提供了更多商业和文化交流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看,莫斯科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同时也是一座可以取得更多成绩的都市。


华联会。(俄罗斯卫星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7-09-03 00:16:01)

【延伸阅读】德国唐人街最后的守望者

中新社汉堡8月10日电 题:德国唐人街最后的守望者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华灯初上的汉堡圣保利,离披头士乐队声名鹊起的绳索街咫尺之遥,一条名为“汉堡山”的小街内,“香港饭店”的霓虹灯招牌刚刚亮起。

这家酒吧兼旅店的主人玛丽埃塔·佐尔蒂身着黑裙,笑着迎接记者。

将她与其他德国人区别开的,除了一双黑色的眼眸,还有一个平日里用不到的名字——张雪芳。

这位年已75岁的汉堡老妇人,就在这里日复一日地守望着德国曾兴旺一时的汉堡唐人街,以及它湮没的历史。

若不是墙上供奉的关公像,和一位英俊中国男子不同时期的几张黑白照片,游客几乎注意不到“香港饭店”与绳索街其它德国小酒馆的不同。

“我不会说中文。”戴上眼镜的玛丽埃塔拿出厚厚一沓故纸和照片,讲起了父亲张添林和汉堡唐人街的身世沉浮。

玛丽埃塔说,父亲张添林1907年出生在中国广东一个叫“Po’On”的地方,其后来德国投奔亲戚,做厨师谋生。几经波折,张添林1935年在当时还叫海涅街的汉堡山开了这家小酒馆,1938年正式改为现名。

“Po’On”是什么地方?这时,一张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护照内页告诉了记者答案。正当壮年的张添林身着西服,旁边是小玛丽埃塔的照片。

“姓名:张添林,携女雪芳。年龄:四十一岁。职业:商。籍贯:广东宝安。身量:五尺五寸。”

记者给玛丽埃塔解释了宝安与香港、深圳的关系,她喃喃地反复读了好几遍:“之前从没人告诉我‘宝安’在哪里。”

玛丽埃塔拿出一张标注着“圣保利的夜晚”的照片:一个中国人正搂着他的德国女友,那时的“香港饭店”热闹又浪漫。

德国学者拉尔斯·阿门达在著作《汉堡的中国》中写道,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圣保利已形成一个“中国城”。汉堡“中华海员之家”传人陈名豪和陈名杰兄弟还记得父辈描述过那时的圣保利首饰街、大自由街一带热闹非凡的唐人街气象,汉堡圣保利作为中国海员来到欧洲的落脚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盛极一时,有“宁波饭店”、“长城饭店”等多家中餐馆。

张添林的故事与这幅照片如出一辙。他与一位德国女子相恋,1942年生下了玛丽埃塔。但玛丽埃塔的生母很快便随新欢去了美国,从此杳无音信。张添林只好把玛丽埃塔送到南部海德堡一户人家寄养。

说到这里,玛丽埃塔长叹一口气,“这让我从此没有了学习中文的机会,却也让我躲开了一场厄运。”

接下来发生的事,被记载在“香港饭店”门口的一块牌子上:二战中,居住在德国的华人也遭到了纳粹的迫害。1944年5月13日,盖世太保发动了所谓的“中国人行动”,仍留在汉堡的华人均被拘禁,投入集中营遭到非人虐待,其中至少17人不幸罹难。

“战争结束后,这些华人的命运怎样了?”

玛丽埃塔说,大多数幸存的华人心灰意冷,选择回国或是移居它国,“我父亲没有走,他回到了香港饭店,并在这里过完他生命的最后时光。”

“父亲1981年时让我回到了汉堡,他从那时起把这间酒店交给了我,至今都是我在打理。”玛丽埃塔说,张添林晚年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能够重回故土。

如今,玛丽埃塔也用上了即时通信应用,她的签名是“我在‘香港’”。或许是因为继承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玛丽埃塔同造访过这间小酒馆的很多人都成了朋友。

“你会一直守护着香港饭店,就像那位中国老太太一样吗?”记者给玛丽埃塔讲了十几代人一直守护袁崇焕墓的佘幼芝老太太的故事。

“我可没指望这小酒馆能开几百年!”玛丽埃塔笑了,“不过我有三个女儿,老大现在对我们家庭的历史和中国产生了兴趣,我以后也许会把这一切交给她。”

今年年初,一部名为《唐人街的秘密》的电影在汉堡宣布筹拍。为其提供资助的《欧洲新报》总编辑范轩说,汉堡还未真正形成“唐人街”,就被纳粹政府驱散了,这就是“至今德国都没有唐人街的‘秘密’”。

曾长期研究在德华人历史的中国人民大学德国问题专家孟虹表示,一战后,华人在柏林和汉堡两大城市颇具规模,柏林也有过“唐人街”。国学大师季羡林留德时还曾到过其中的中餐馆。

今年5月,玛丽埃塔的大女儿在“脸书”页面上传了一张母女俩的老照片。

“你妈妈是哪里人?”朋友好奇地问。

“我们的根在中国。”大女儿不无自豪地说。(完)

(2017-08-11 12:45:12)

【延伸阅读】悉尼市政府联手唐人街助推自主创业者开拓亚洲市场

中新社悉尼7月5日电 (记者 陶社兰)悉尼市政府将与位于唐人街地段的开放式共享办公空间Haymarket HQ合作,共同扶持科技型自主创业者发展亚洲业务。

为了让Haymarket HQ开放式共享办公空间顺利开办系列活动、在线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实例短片,并向本土起步创业人士传授相关知识、经验和理念,悉尼市政府决定为其拨款2万澳元。

悉尼市长克罗芙·摩尔5日表示,Haymarket HQ可在该项拨款的协助下开展名为《开拓系列(Inspiration Series)》的知识型创业辅助计划,以帮助科技创业者涉足亚洲市场。她说:“我们愿向本市的初创者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了解亚洲商务运作、熟知当地文化,这样就更有可能在亚洲市场驰骋,或为本土经济吸引亚洲投资。市政府一贯重视为悉尼营造强健的科技创业文化氛围,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地为创业人士提供机会,提升商业技能、接受专业指导、拓展业内人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已经开始放眼国际市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我们应该不断拉近与其的距离,不断寻觅发展商机。”

Haymarket HQ开放式共享办公空间创始人Brad Chan是澳大利亚本土商业领袖,也是Banna Property Group房地产公司总裁。该空间为初创公司提供共享的办公地点、举办教育课程、社交活动,并为企业与经验丰富的专家之间搭建辅导桥梁。《开拓系列》2017至2018年度计划安排8场活动和一系列可全球共享的在线短片。

Brad Chan表示,推出《开拓系列》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创业群体中的人才和成熟的人脉关系,鼓励发展亚洲业务的澳大利亚企业通过创业群体所具备的知识和业务关系来追求自己的创新商务理念。其中开办的所有活动以及拍摄的短片都将通过在线平台与全球用户分享,以切实做到提升人们对悉尼创业生态多样性的认知。此举将有助于提高本土企业知名度,进一步增强悉尼作为创新城市的声誉。(完)

(2017-07-05 11:08:01)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