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2014年伊始你是一个想要涉足商品市场的投资者。你已嗅到乌克兰的情况严重不妙,而早前报道也提醒你,有些武装分子团体正在伊拉克北部和西部进行劫掠。
在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加强的情况下,聪明人会将钱一直押在油价继续攀升上。地缘政治紧张和需求强劲通常意味着这些。
不过,这一次,“聪明钱”却押错了地方。继油价今年夏天远超每桶110美元之后,原油成本骤然下跌。过去三个月来,油价降了四分之一。交易商被中国经济放缓和欧元区经济新一轮停滞杀个措手不及,更多原油却在全球复苏步伐踉跄之际被泵了出来。
这并非故事的全部。1973年,为回应赎罪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沙特主导的石油禁运引发油价四倍增长,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原油如何能被利用为外交和经济武器。历史正在重演。
想想奥巴马政府如何看待世界形势吧。它希望德黑兰能在核计划问题上跟随规则。但美国近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经历又让白宫毫无踏足中东那片土地的欲望。相反,在盟友沙特的帮助下,华盛顿正努力通过向疲弱的市场注入更多原油供给,压低油价。因为俄罗斯和伊朗严重依赖石油出口,其背后的假设是,这样做会让两国更容易对付。
美国国务卿克里据称今年9月与沙特国王阿卜杜拉达成了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沙特出售原油的价格将低于市价。这解释了为什么在“伊斯兰国”引发伊拉克和叙利亚局势动荡、油价正常应该上涨的时候反而下跌了的原因。
沙特1980年代中期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让油价降到每桶10美元以下,这一举动的地缘政治动机是动摇萨达姆政权的稳定。中东问题专家表示,沙特人本次则想施压伊朗,并迫使莫斯科对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减少支持。
打开油龙头是有代价的。沙特人和所有其他石油生产商一样,已经习惯了超过每桶100美元的油价。利比亚和埃及发生的“阿拉伯之春”加剧了有关政治动荡将蔓延的担忧。石油收入可以为更高的公共支出提供资金,所以沙特需要油价保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上,才能平衡收支。
不过,一些痛苦是可以接受的。沙特人是在打赌,赌自己能忍受更低油价的时间会比俄罗斯人和伊朗人更长,所以这样的操作持续时间会相对短暂。
毫无疑问,这一新冷战式的力量展示正在伤害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量占到俄罗斯出口总量的70%,除非油价高于每桶100美元,否则预算将捉襟见肘。莫斯科拥有外汇储备,但数量不是无限的。卢布11月初下跌了10%。这增加了俄罗斯企业的偿债成本。俄央行正承受加息压力,加息有助于稳定货币,但却要以更进一步的经济衰退为代价。
但截至目前,俄罗斯外交政策似乎未受影响,其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仍然保持着有力支持;有报道称,俄罗斯军队上周末进入了乌克兰东部。而伊朗将如何反应我们还需拭目以待。与此同时,中东看起来,如曾经一样,局势不稳。
假如情况持续,下跌的油价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安德鲁·坎宁安(Andrew Kenningham)估计,如果布伦特原油的成本稳定在每桶85美元,结果将使收入从石油生产者手里转移到石油消费者手里,总量达全球生产总值(GDP)的0.9%。随着消费者的支出占收入比趋于高出生产者的支出占收入比,石油需求将增加。大的石油消费者,如中国、印度及欧洲,将成最大赢家。
同时,通胀将回落。到目前为止,油价下跌已足够确保发达国家明年的整体通胀水平降低0.5个百分点。这就足以让英国的通胀率低于1%,欧元区的通胀率低于0。更低的通胀将有助于提振消费者和企业的支出。美国的前景则更加复杂。华盛顿想打石油牌是因为,美国得益于水力压裂技术的国内能源供给,令其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隆(Tom Donilon)去年曾发表演说称,现在美国在全球石油危机面前没有那么脆弱了。页岩油气提供的缓冲“为我们追求和实现国家安全目标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帮助”。
美国近期的石油生产当然令人印象深刻,从2011年570万桶每天到2014年第二季度840万桶每天,产量跃增了近50%。这种供给增加意味着,任何因伊朗或俄罗斯遭受制裁而导致的供给减少,都能在无需影响全球经济的情况下得到缓解。
但是油价的陡降将令某些页岩油田无以为继。新开发的页岩油田尤为如此,因为它们需要高油价来覆盖创业成本;而某些略成熟一些的页岩油田也很难捱,因为储备的快速消耗一直迫使企业进一步——以高昂的成本——寻求供给。
本周末,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宣布,他支持将英格兰北部页岩生产所得计入该国北方的主权财富基金这一想法,旨在防止收益被浪费在一天天的开支上,遗憾的是,这就是北海页岩收益正在发生的事情。
“地球之友”称,奥斯本的干涉是为压倒针对水力压裂技术的强烈反对,故意为之的伎俩。这当然没选对时机。美国-沙特寻求压低油价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戳破页岩泡沫。(本文11月9日原载于英国《卫报》,标题为“Stakes are high as US plays the oil card against Iran and Russia”。作者署名:英国《卫报》财经编辑 拉里·艾略特 王璐菲/译)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