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是谁描黑了北洋海军 诸多批判都是编造

2014年07月25日 12:24  观察者网  收藏本文

  今天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北洋海军自建军起,就被不断黑暗化,在20世纪90年代后,又出现了一波新高潮,并延续至今。新时代出现的这种黑暗化北洋海军的现象,很多时候其用意和百年前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于借古喻今。

  在封闭黑暗的清末时代,北洋海军实则是照亮了通向近代化之路的一盏微弱火光,最终不幸熄灭,但他所指向的那个通往世界、拥抱世界、融入世界的方向,实际是正确的方向。走过120年,这个方向应该能够看得更为清楚。

1886年9月29日,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制造的穹甲巡洋舰“致远”号下水,其管带为北洋水师名将邓世昌。  1886年9月29日,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制造的穹甲巡洋舰“致远”号下水,其管带为北洋水师名将邓世昌。

  诞生于清末洋务运动时代的北洋海军,是中国第一支近现代化的海军,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海军的鼻祖。通常,濒海国家的人民对于自身的海军,都是以历史愈悠久愈感骄傲,纵是自己的海军曾经遭遇过大的失败,也通常会从失败的黑暗中寻找、提炼可贵的光芒,抑或是歌颂悲壮的牺牲,以期永志不忘。现代俄罗斯海军不忌讳日俄海战的惨败,恢复使用帝俄时代的海军旗;法国海军坦荡荡参加英国举行的纪念击败法国舰队的特拉法加海战阅舰式,都是颇为典型的例子。

  与这些现象相反的是中国人对待自己海军的态度。曾经摘取过亚洲第一桂冠、在甲午海战中进行过浴血厮杀的北洋海军,很多时候却处于一种被习惯性地羞辱、鄙夷乃至无视的地位。

  随着现代关于北洋海军史和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史料辨析、事迹考证,已经日益证明北洋海军的这种黑暗化形象,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可靠史实的依据支撑,只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模式所致。

  追溯起来,北洋海军被黑暗化的源头要一直寻到这支军队的诞生。

  清末,福州船政学堂  清末,福州船政学堂

  海军:近代化建设突破口

  现代意义的海军产生于欧洲,中国萌动建设这种西式海军的由头,是因为19世纪中遇到的欧洲列强从海上联樯而来轰开中国国门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此后兴起购轮船和设厂造船小心翼翼地摸索。而近代中国真正向外迈出建设海军的步伐,则是因为1874年日本悍然出兵侵入台湾的事件,痛感“以一小国之不驯,而备御已苦无策”,为切实修补海防,于是从1875年起分派南北洋大臣负责筹建南北洋海军,历经十余年努力,最终在1888年首先建设成了实力一度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

  从建设、发展海军的目的来看,近代中国的海军可以说是被外敌打出来的,是被动的避害反应的产物,最初为了解决海防问题,再具体化到为了防范“肘腋之患”的日本,给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受到外力压迫时不得不为之的被动感。海军是西方大工业背景下彻头彻尾的洋事务,也由此,因为感受到海防的压力要建海军,便成为了在当时封闭的中国社会中,难得的一个进行近代化建设的突破口。

  一切都需要学习西方的海军,开始撬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因为海防和海军的需要,清政府在1866年批准设立福建船政尝试自造轮船的同时,破天荒地批准了开办近代化的海军学校,成为大规模洋式教育光明正大进入中国的起始。

  因为海防和海军的需要,1877年机械开采的开平煤矿开始兴办。

  因为海防和海军的需要,原本被守旧社会扼杀夭折的铁路事业,在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线上死而复生。

  还是因为海防和海军的需要,1880年中国电报总局成立,力排社会浮议,一根根电报线杆连通南北洋,进而编织成了勾连全国的电报网络。

  ……

  福州船政学堂开学后不久的一张学员合影  福州船政学堂开学后不久的一张学员合影

  传统社会对海军的“容忍”态度

  这一桩桩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零的突破,现代中国人感受到的往往是豪迈之情,但在当时的中国,每多一个这样的第一,其实意味着海军在传统社会眼中的恶感会加强一分。日本为了变为一个近代化国家、融入世界,从上至下推动全社会的近代化改革。和日本不同,在当时保守的中国社会,看似也有洋务事业建设的踪迹,但却是在过往外敌入侵的巨大阴影下被迫为之的不得已之举,并没有全社会的认知和支持为基础。因而同是近代化,日本是举国近代化,而清王朝实际只是一场海军近代化运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中,北洋海军便是被推到风口浪尖的一群人。除了个别老将外,所有军官几乎都经历过西式学堂的教育,甚至还有直接留学过欧西的,他们说英语、生活做派西化、和西方人交往密切、没有经历科举,却凭着西学得到了官职和厚禄。在占主流的中国知识阶层看来,这些人简直连基础的道德修养和国学功底都尚不具备,却获得了普天下多少寒窗苦读的士子孜孜以求而不得的前途。不仅军官如此,北洋海军中甚至于连水兵在日常训练中都以英语为口语,用餐的食谱也都西化,薪粮也远远超过他们的陆军同行。

  虽然北洋海军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能与世界接轨的军队,但在大多数眼光还封闭的国人看来,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甲午战争时代曾对中日间战争进行报道、分析的英国记者克宁汉(Alfred Cunningham),在战后出版的专著《水陆华军战阵志》 (The Chinese Soldier and Other Sketches)中,曾有一章对北洋海军的境遇做了入木三分的评述。

  在名为Chinese Sailors at Weihaiwei(旧译威海卫战事外记)的章节里,克宁汉写到他所理解的北洋海军,“满清帝国的海军是摩仿美国式的,海军军官是自成一新阶级的,没有一个对他们稍为敬重的人把他们来和陆军军官相提并论的。就教育和实用的知识而论,他们是远在中国官吏之上的。从中国的官场观点而言,他们是局外人,只因为海防需要海军,他们才被容忍着。”

  克宁汉所用的“容忍”一词,极为生动地刻画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对待北洋海军的态度。只是因为有海上门户洞开的殷鉴在前,他们才坐视这样一支军队存在,压抑着不满和怨怒。可想而知,在这支军队能够遂行巩固海防的时期,他们可以容忍,但一旦这支军队在海防上有所疏失,将会遇到何样的对待。

  北洋海军恰如一株来自西方的名种花卉,移植到了中国的土壤上。接下来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他能促进土壤改造以适应他,要么他就被土壤改造,或者干脆水土不服。

  进退皆不是

  海军在西方列强眼中,是护卫国家海外利益,保卫海上交通线的武装。同样是海军,清政府亦步亦趋建起了北洋海军,但出发点却是为了防住大海。1886年北洋海军从德国购买的铁甲舰“定远”、“镇远”归来,一时威震东亚,持续10年之久的中日两国海军竞赛以中国的压倒性优势而暂告一段落。

  此后的几年里,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沿海频发的海患消弭不见,每年北上南下四处巡防的北洋海军成了东亚海域最为活跃的海上力量之一,清政府投资建设这支海军的目的已然实现。几年之后,1890年户部上奏,以海军规模已具和国家度支艰难为由,请求暂停海军向国外购买军火。北洋海军的发展就此停滞,值得玩味的是,在高层官场上,除了李鸿章有过一份语近犯上的辩争上奏外,并没有任何的反对和质疑声。

  也就是在1890年,世界海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装备技术和战术思想革命。伴随着新式速射炮的诞生,适应快船、快炮的纵队机动战术跃居为主流。日本海军抓住了这一机遇,迎头赶上,在1891年前后就跃居亚洲第一,而被锁住了手脚的北洋海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人超越。

  1894年春天,中日关系围绕朝鲜半岛问题趋于紧张,大战无可避免之际,中国社会对于北洋海军的容忍终于告一段落。还在中日两国围绕朝鲜进行外交折冲时,催动北洋海军与日本海军一搏的舆论声音便开始出现,随着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8月1日中日宣战,这种催逼北洋海军打仗的舆论声势越来越大。

  分析史料可以十分容易地发现,催动北洋海军作战的舆论声音对于当时的战争走向、战场方略、敌我实力对比全无了解,它们所秉持的是一种坐在道德制高点位置上,任意品评指责的评判者地位,北洋海军则成了被审判和被议论的对象。北洋海军坐守军港,被参为畏葸避战,北洋海军出发巡海,则被骂为是畏敌来攻而远遁,总之进退皆不是,任何的举动都可以被作为罪状而遭到批评。

上一页12下一页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北洋水师 甲午 中国

(编辑:SN10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台湾客机迫降时重摔起火48死15伤
  • 体育足协杯吉拉迪诺首球 恒大遭建业绝杀出局
  • 娱乐亚视前女主播钟慧宁堕楼身亡 终年43岁
  • 财经福喜难被罚倾家荡产 7次都没检出问题
  • 科技高通CEO来华避谈反垄断调查
  • 博客日本人骨子里很懒 飞机客舱有秘密地道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宿舍搬进600男生 被担心男女混浴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