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开始研制的运载火箭,直到2014年才完成首次发射,这种艰难的研制经历,似乎很难与航天强国俄罗斯联系在一起。但这正是9日首次成功发射的“安加拉1.2PP”运载火箭的真实写照,俄罗斯在举国欢庆的同时,该火箭的坎坷命运也暴露出俄航天业整体低迷的现状。
《俄罗斯报》9日以“‘安加拉’火箭终于飞上蓝天”为题宣布,莫斯科时间9日下午4时,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成功发射一枚 “安加拉1.2PP”运载火箭。这是“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的首次试射。根据飞行计划,火箭在发射21分钟后携带一枚卫星模型准确落在距离发射地点5700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的指定区域。
这个消息迅速让克里姆林宫兴奋起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第一时间向总统普京汇报“成功完成‘安加拉’火箭的第一次试射”。克里姆林宫网站发布的消息称,普京特别指出,“经过多年努力,俄罗斯首次制造出能够在不同装配条件下将重达1.5吨至30吨的有效载荷运抵太空的万能运载火箭”,这种火箭将让俄罗斯在不污染地球大气的前提下,从俄罗斯境内各地向太空轨道发射各种型号的卫星,并使俄罗斯拥有独立的、确保进入宇宙空间的保障。俄副总理罗戈津也在推特上写道:“‘安加拉’已抵达”,字里行间流露出喜悦之情。
据俄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透露,“安加拉”火箭的发动机和主要零部件全部由俄罗斯科研机构制造,采用“生态安全”的液氧煤油燃料和高压分级燃烧循环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摆脱之前俄火箭严重依赖乌克兰的历史。
“研发花费20年,耗资30亿美元”,俄罗斯RT电视台10日称,“安加拉”火箭发射成功之所以让俄罗斯上下如此兴奋,与它的坎坷命运密切相关。“安加拉”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研制的第一种运载火箭,命名源自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的安加拉河。相关研制工作于1994年展开,俄航天部门对它寄予厚望,希望能替代使用多年的“质子”、“联盟”系列等运载火箭。1995年1月,时任俄总统叶利钦颁布《关于研发“安加拉”火箭的总统令》,以保证俄罗斯能从本国领土发射目前所有类型的航天器,降低对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依赖。“安加拉”火箭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模块化设计、家族化发展,每一型“安加拉”火箭都由第一级通用火箭模块和第二级通用火箭模块组成(大型“安加拉”火箭还有第三级甚至第四级火箭模块),从而能适应不同的发射需求。
然而与大多数苏联解体之后启动的新航天项目一样,“安加拉”火箭的研制也受困于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由于研发资金不到位,原计划2001年进行首次发射的“安加拉1.1”型火箭被迫下马。为使“安加拉”项目得以继续,负责研制的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向银行借贷60亿卢布研发资金。急于求成的该中心从2008年起多次放出即将试射“安加拉1.2PP”火箭的消息,然而事与愿违,首次试射时间一再跳票。直到今年6月人们才第一次看到“安加拉1.2PP”火箭伫立在发射塔台上。按计划,火箭将在6月25日进行试射,但随后发射时间推迟到27日。就在发射前79秒,火箭因技术故障自动推迟发射,等待观看直播的俄总统普京要求相关部门一小时内查清故障原因。俄专家在对故障初步评估后认为,需要将火箭从发射台撤下进行详细故障排查,结果首次发射无限期推迟。直到7月该火箭才再次被运往发射塔台,并于9日发射成功。
俄“纽带网”10日称,“安加拉”火箭将取代不可靠的“联盟”号和“质子”号火箭,成为未来俄罗斯的太空火箭主力,彻底改善俄罗斯航天发射的声誉。而且“安加拉”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成功试射,表明俄罗斯今后的航天发射任务将过渡到该发射场,取代租用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俄专家认为,“安加拉”改进型号还将用于载人飞行任务,甚至探索月球和火星。
然而“安加拉1.2PP”火箭是“安加拉”家族中最简单的型号,“安加拉-A3”等技术更复杂的后续型号仍在研制中,因此“安加拉”火箭家族想要成功,仍需不懈努力。俄专家认为,新型火箭因技术问题推迟试射本是常事,但“安加拉”火箭研发过程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正是俄航天业现存问题的缩影。尽管对该领域的投入巨大,但产出率低下,同时还暴露俄航天领域内部科研水平低迷、机制运行低效、管理机构对航天产品质量管控不严、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