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号让中国的弹道导弹从猴子变成了人

2014年06月26日 17:09  新浪军事 微博 收藏本文

  魏鸣一(时任无线电测控系统总设计师):就是需要把它(测控系统)变成一个庞大的计算机、雷达、测量、遥控,把它编织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

资料图:国庆阅兵上的东风5洲际导弹资料图:国庆阅兵上的东风5洲际导弹

  十几年间,数万人从酒泉试验基地的上空到南太平洋的广阔海域建起了一条高精度的无线电测量控制带。即将到来的这次任务,将是对他们多年付出的考验。

  魏鸣一:我们设计水平的测量的精度,就是照着它(美国)来的,就是世界最高的水平来的,但是人家的设备可能器件、元件、稳定性都非常好,我们是带着好多“保镖”到哪儿去维护,我们是这么来的,这当然有差距,差距还不小,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

  由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当任务开始时,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紧张了。

  黄瑞成(时为电子某研究所测控系统科研人员):5月18号是很早执行任务之后各就各位,就是那时候的心情都没法说。(心跳)基本咚咚咚的,因为信号一直在传递,就是我们设备的话,我们紧盯着设备,恐怕自己的设备出事。

  上午10时整,东风5号发射场传来了连绵不绝的轰鸣声,东风5号拔地而起,直上云天。三十分钟后,东风5号导弹横跨南北半球,穿越6个时区,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天而降,向着预定海域飞去。

  从肉眼发现到跟踪目标,留给测量船队的时间只有13秒。

  黄瑞成:心里边激动的心情都是难以言表的。太激动了,我们捕捉到了,虽然点不多,测距到11个点。但是在我们电影经纬仪上,有电视屏幕,闪一下,我们激光测距打出了11个点。

  有了这宝贵的11个点的数据,测量船队准确测定了导弹溅落的具体位置。

  回收舱里的荧光染色剂把附近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在预定海域待命的打捞直升机仅仅用了5分20秒的时间,就完成了数据舱的打捞任务。

资料图:东风-5洲际导弹远征南太平洋,当时打捞导弹数据舱的就是超黄蜂直升机资料图:东风-5洲际导弹远征南太平洋,当时打捞导弹数据舱的就是超黄蜂直升机

  梁思礼(时任“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飞机飞着上去了,下去取这个测试仪器舱,激起粼粼的水花,那个漂亮的镜头到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

  周光辉(时为电子某研究所测控系统科研人员):数据舱包括什么?包括整个导弹飞行姿态,我们速度、我们的温度、压力、能量消耗情况都记录在里面,所以这很重要,是无价之宝。所以这次试验580任务(的目的)一个是弹道测量要定轨,一个是把数据舱打捞回来。

  东风5号的首次全程发射试验,飞行时间为半小时左右。导弹从发射到飞行、遥测、通信、溅落、数据舱打捞一切顺利,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万里之外的北京指挥大厅内掌声雷动。

  梁思礼(时任“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    这就是我们成功了,因为我们现在成功了,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中国的洲际导弹,已经成功了。所以才真正认为我们是世界五个核大国之一,(核)俱乐部成员之一。

  梁思礼在兴奋的人群中碰到了聂荣臻元帅,两人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两双颤抖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梁思礼(时任“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正好在门口碰到我,就紧紧握着我手,(他)说了一句话,“四个现代化靠买是买不来的”。这句话我体会的太深,只有靠我们自己干,只有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仿制是不行,买是更不行的,你根本买不到,他就说了这句话,这句话在我脑子里很深,四个现代化靠买是买不来的。

  东风5号全程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第一代洲际导弹,也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达到了新的水平。它打破了超级大国对洲际战略核武器的长期垄断。

  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这样感叹:“洲际导弹这个东西,你们叫他杀手锏也好,叫他核王牌也好,我是叫它打狗棍。有了它,任何人就奈何不了我们了。”

  当晚,张爱萍挥毫写下了一首荡气回肠的《清平乐》:东风怒放,烈火喷万丈。霹雳弦惊周天荡,声震大洋激浪。莫道生来多难,更喜险峰竞攀。今日雕弓满月,敢平寇蹄狼烟。

  在遥远的西南大山深处,一支支隐姓埋名的研制队伍,同样正在为这一刻的到来而自豪。

  就在成功完成580任务的当天,在大巴山深处的一个军工厂里,大喇叭的广播里突然传来了高吭嘹亮的歌曲。

  杨兴林(时为航天某基地技工):我们厂里有一个习惯,每一发弹上天了,成功了,我们不管是半夜,哪怕是晚上两三点钟放一次广播,厂里面就是放歌曲嘛,歌曲就是很激励人的歌曲那一类的,大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如果这个歌曲没有放,那么就有问题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东风5号02批的首枚遥测弹,就诞生在此处。

  时至今日,仍有一支研制队伍坚守在这里。山外的世界早已变化万千,这里旧时的厂房、试验室却依然历历在目,仿佛被时间凝固在了当年。航天人坚守奉献的精神依然在大山深处闪烁。

  赵厚炎(时任航天某基地车间主任):航天最后一个村庄,大概整个航天部的三线也都搬迁了,(工作任务)决定了你不能全迁出来。这样的话你就得有人在里面做贡献。

  石全忠(时为航天某基地技工):一个东西总归有些人要(奉献),国家那么大,终究有一些人在偏僻的地方要付出一些牺牲,我觉得是这样,为了工作对不对?那时就感觉很神圣,一种荣幸,都能体现出来。

  翻过大巴山,进入红光沟,就是承担发动机制造的航天某基地。当时,刚刚圆满完成580任务保障的科研人员返回山沟,胜利的喜悦被眼前的满目疮痍一扫而光。实验室和厂房全都泡在了泥泞里,两名研制人员为保护试验设施也被洪水卷走了。

  孙宏明(时任航天某研究所副主任设计师):1980年第一次洪水,7月2号,我们哪顾得上庆贺,赶紧就下来沿河就找。当时找沿河整个红光沟没有找到人,马上就是组织四五个组,沿着嘉陵江找。

资料图:东风5洲际导弹准备发射资料图:东风5洲际导弹准备发射

  他们最终也没能找到自己的战友。在这里,一代代的航天人用鲜血和生命,孕育了中国的“金牌火箭发动机”。从1970年开始,这片土地为东风5号发动机的研制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年,数万人在国家利益面前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大三线,从此,他们的人生始终与青山为伍,始终与东风5号相伴。

  李淑华(时任航天某基地技术科副科长):到了四川其实实际上一直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工作都围绕着东风5号在进行着,付出给东5了。做了多少工作,那也说不上。但是说尽力没有,那是尽力了

  李安康(时为航天某基地技工):我自己认为是我为航天干了一点事不叫贡献,贡献是钱学森、孙家栋他们是为航天,我只能说我自己在岗位上我做到了比较好一点。但是我反过来一看,自己干完了,最后自己到了退休的年龄,前面我的历史没白写。

  正是因为这一个又一个普通军工人的默默付出,才有了这一次又一次成功发射的蔚为壮观。

  1971年9月10日,当东风5号第一次刺破苍穹的时候,有人曾这样评价,东风5号让中国的弹道导弹,从猴子变成了人。

  曾广商(时任航天某研究所主任设计师):

  就是说原来东2、东3、东4导弹是有比较大的尾翼了,到了东5时候,东风5号的这个导弹,你要看东5的几次发射,东5的导弹就像一根铅笔似的,没有任何的尾翼,就是把尾巴甩了。

  在这个外形显著变化的背后,是“东风5号”导弹控制技术的跨越和成熟。

  刘纪原(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当时我们提出来叫“割尾巴”,就是把这个无线电(横偏较正系统)作为“尾巴”把它割掉,把它变成一个横向的航天控制系统,也就是在陀螺上面用偏航角测量的东西来校正弹体的横向偏差。“东5”就是完全采用平台计算机了,那它从技术上来讲,完全是上了个比较大的台阶。

  曾广商(时任航天某研究所主任设计师):就是说这个技术不是导弹的一个初期的技术,是更高级的技术,能够打的更远了,我们作为战略核反击的力量来讲,真的能够发挥它的威慑作用了。

资料图:东风5导弹发射场景资料图:东风5导弹发射场景

  在航天内部,关于东风5号还有另外一个评价:东风5号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航天从一个青年人开始走向成熟。

  梁思礼(时任“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它(东风5号)是积累我们所有的经验,加上当时最新的技术。搞成这么一个(洲际导弹)为我们后续的(发展)打下很好基础。

  李占奎(时任“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包括现在(航天)很多技术基础都是来自于东5,发动机、伺服机构、箱体、平台计算机,哪样不是来自东5的,包括级间分离、热分离。所以东5这个型号它的贡献不光是解决战略核武器的问题,还解决咱们国家运载的问题,

  张履廉(时任航天某院设计部副主任):我们的测控,我们的卫星,我们飞行器的测控,是从东5的基础建立起来的。

  钱维松(时任航天某院科技部处长):实际上是我们航天一切的根本,一切之本。就表示我们从青少年变成成人的(标志)。

  刘纪原(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不光是技术、市场,以至于我们人才的带动和国外的交往,以至于(借鉴)国外的科学的管理,都是通过这件事情带出来的,所以我认为这个东5在我们这个整个航天技术事业的发展中间,是一个可以说功不可没的一个基础。

  作为一项全国大协作的任务,东风5号的成功研制同样推动了,它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刘肖瑛(时为电子某研究院测控工程办公室干部):它(东风5号)的完成,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除了说咱们国家已经具备了洲际导弹的研制和生产,装备这个能力,当然是扬了国威,扬了军威,对吧?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国防工业基础的建设,在这个带动下上了一个台阶,就是因为(东风5号)是在整个大协作系统工程大协作的情况下,来完成整个任务的。

  东风5号研制的坎坷历程,就是一代军工人追求理想信念的过程。无论顺境,逆境,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无数人为之穷尽才智,无怨无悔。

  杨荣起(时任航天某基地车间主任):我们大家伙抓住了机会,不负重望的拿出一个可靠的真正的国家管用的,体现大国的地位的一个产品,这是我们比较满意的地方。我们的一生包括献青春、献子孙、献终身,这个奉献就是体现在政治责任心吧。不管是过去多苦,我们现在都是心甘情愿。

  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中国航天火箭腾空,卫星飞驰,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的技术制高点相继被攻克,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奔月梦想变成了现实。

  祖国永远铭记,中国军工人那段东风破晓的峥嵘岁月。

  人民永远铭记,中国军工人那股东风破晓的拼搏精神。(本文原稿播放于《军工记忆》栏目,《军工记忆》将于2014年6月26日至28日黄金时段晚8点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播出。该片以纪实拍摄和人物采访拍摄的形式,讲述了“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欢迎广大军迷朋友收看)

资料图:网上流传的东风41导弹图片资料图:网上流传的东风41导弹图片

  预告:新浪军事将陆续推出东风洲际导弹,飞豹战机,99式主张坦克等一线研制人员讲述研发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及其不为人知的故事细节,敬请关注。(在此鸣谢国防科工局授权发布。)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上一页123下一页

(新浪军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竖版地图用十段线标南海(图)
  • 体育意大利遭绝杀出局 NBA-詹姆斯跳出合同
  • 娱乐传导演张元戒毒失败复吸被拘 月底或释放
  • 财经铜陵有色董事长坠楼前11天“突然消失”
  • 科技国内首家私人宇航公司三人团队估值1亿
  • 博客李宇春:遭金星郭富城排挤事件真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4中国大学12个学科506个专业排行榜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