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1枚洲际导弹首次点火失败 导弹没落在目标

2014年06月26日 17:09  新浪军事 微博 收藏本文

  距离东风5号导弹的发射期越来越近,对于导弹能否发射的争执也越来越激烈。科技人员坚持认为,飞行试验是在更真实的环境下考验导弹新技术是否可靠的最佳办法,问题早暴露比晚暴露要好。

沙特军队东风3战略导弹亮相资料图:沙特军队东风3战略导弹亮相

  然而,反对发射的声音同样坚持认为这发弹经过了太多的试验,已经“老”了,还是让他“老死”在地面吧。

  从开始研制到竖立靶场,已历时五年,东风5号的第一次试验飞行却随时面临夭折。

  1971年9月8日,距预定发射日期还有两天,周恩来总理把屠守锷、梁思礼和王永志等负责人调回北京,听取他们的汇报。

  梁思礼:我们就是想着为国家做事,洲际导弹那么重要的问题,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产品和重要的工作,我们就觉得干了那么长时间,花了那么多力量,结果最后很可能搞成,即使搞不成我们也会有进步,就使得我们洲际导弹能够早日成功。

  李占奎(时任“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你想想看,我们这些人花了那么长时间,半年多的时间在工厂靶场,拿回来不甘心。

  潘昭汉(时任航天某研究院科研人员):到了这个程度,成功的希望很大,那放弃这个机会我们损失了物质不算,还损失了时间。如果做完哪怕有问题你再总结,那也是一种收获。

  听取汇报后,周恩来总理拍板同意发射。

  成功总是属于无私无畏和拥有科学头脑的人。1971年9月10日,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终于点火发射。导弹起飞正常,一、二级按时分离,只是二级发动机提前6秒关机,造成导弹没有落在目标区域。

  潘昭汉(时任航天某研究院科研人员)

  但是总体上说我们整个系统,整个弹的设计是正确的。总体整个设计配备是协调的,我们是成功的。

  随后,总体设计部门针对试验发现的问题,对原设计方案提出了10项较大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可靠性和作战使用性能。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72年12月26日,东风5号迎来第二次飞行试验。

  相比首次试验飞行,这一次大家信心很足。然而,在一级发动机点火过程中,由于电爆管短路,导弹自动紧急关机,发射被迫中止。

  李占奎(时任“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到了靶场,正好是赶上冬天发射。那时候说毛主席12月26日生日,必须赶那天发射。在靶场,西北风一吹,贼冷那地方。结果不争脸,点火以后,很快机器关机了,导弹没起来。那天会餐也没会成,没发射成功。大家很沮丧,当时的心情别说吃饭了,什么都不想干了。

  尽管发动机点火故障导致发射失败,但导弹弹体还是完好无损。1973年4月,更换了发动机的东风5号导弹再次进入靶场。    

  李占奎:第二年四月份进去了,这一发我一直这么跟着,工厂也跟着,靶场也跟着。好,四月份发射了。觉得心里还踏实点这次。

  没想到事与愿违。发射仅仅43秒之后,控制系统突然断电,导弹因失稳而自毁。

资料图:东风5洲际导弹发射升空资料图:东风5洲际导弹发射升空

  李占奎:我是每次发射在地下室,反正听到一声巨响,完了,彻底失败,飞了四十来秒就下来了,砸了一个大坑。东风5号研制者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当时文革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压力可想而知。一次不如一次了,第一次算成功了,第二次还保住了弹,发动机换掉了。第三次连弹一起毁了。

  然而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让研制者们停下脚步,此后,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由东风5号01批改装成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取得了重要进展,1975、1976、1978年,长征二号连续三次成功地将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送入轨道。

  但对于东风5号的研制队伍来说,依然在期盼着能早日完成“八年四弹”的宏伟蓝图。

  1976年,国庆节刚过,从北京传来“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在文革中历经磨难的研制人员纷纷返回工作岗位,这时的他们依然满怀赤诚。

  李占奎(时任“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 我们十几个人在重庆坐船,在三峡。快到武汉了,听到广播,四人帮被逮捕了。到了北京,知道四人帮被粉碎了。

  度过动乱的十年,迎来科学的春天。1977年9月18日,在时任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的谋划指挥下,国家决定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大力抓好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研制、试验的“三抓”任务。

  潘昭汉(时任航天某研究院科研人员):那么首当其冲第一件就是(东风5号)要飞越太平洋。要一弹震全球。要干这个事,张爱萍同志全力以赴的抓。

  1977年10月,屠守锷被任命为洲际导弹总设计师,张镰斧被任命为行政总指挥。在抖落“文革”的桎梏后,东风5号终于迎来了重生。

  李占奎 (时任“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我们认为东风5号这种状态,方案必须要彻底改动。我们就集中力量加强东5这个设计。平台也好、计算机也好、伺服机构也好,还有发动机、结构、弹头,包括诱饵、突防这些东西,重新复核,重新设计。包括怎样屏蔽,解决干扰,解决元器件多余物,搞“七专产品”,加强检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从1976年开始重新搞东5 02批,当然还叫东风5号。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地面试验搞了两三年。

  此后,东风5号研制进度明显加快。1978年10月5日,东风5号02批第一枚遥测弹,在酒泉试验基地进行了低弹道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潘昭汉(时任航天某研究院科研人员):那么从1978年开始,到1979年冬天又做了六次试验。六次试验是高弹道、低弹道都有。在我们国内虽然射程没有达到八九千公里,但是国内弹道的变化可以考察考验我们弹的精度,可以考验我们导弹再入大气层的情况,也可以考验突防的情况。

  六次弹道飞行试验获得成功,这为后续东风5号全程飞行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8年7月,国防科委决定,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从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发射,试验代号“580”。

资料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资料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此后,全国1000多家工厂、几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队指战员,围绕这一共同目标,开展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科学试验活动。大家都在等待东风破晓那一时刻的到来。  

  1980年5月9日,一则授权新华社发布的公告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2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70海里,即130公里的海域范围,对整个东风5号的研制团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1975年6月,前苏联进行的一次洲际导弹试验,划定的试验禁区是半径为240公里的圆形海域,一块弹片还落在了禁区外美国范登堡号测量船上。第一次进行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中国,敢于公开宣布这样的禁区范围,这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实力。

  梁思礼(时任“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这么一看,等于向全世界就是宣告了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要在全世界舞台上表演我们的(洲际导弹)技术。特别是你要是打不进那个圈,不就是给国家丢丑了嘛。所以特别紧张。

  1980年5月18日凌晨两点,在酒泉试验基地的发射场上,我国首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矗立在北工位发射台上,发射操作人员正在进行临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此时,从西北大地到南太平洋试验海域,全体参试人员都已进入临战状态。

  早在5月12日之前,执行此次任务的远洋测量船队就已经到达南太平洋指定海域,18艘舰船分布在火箭预定溅落点周围。

  在这个船队中,执行测控任务的很多人从东风五号研制之初,就投入到了这项庞大的工程之中。

  刘肖瑛(时为电子某研究院测控工程办公室干部):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安排东风5号导弹研制,几乎是同时,国防科委就安排了地面到海上的无线电外弹道的跟踪测量控制系统,这么一个任务。

上一页123下一页

(新浪军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竖版地图用十段线标南海(图)
  • 体育意大利遭绝杀出局 NBA-詹姆斯跳出合同
  • 娱乐传导演张元戒毒失败复吸被拘 月底或释放
  • 财经铜陵有色董事长坠楼前11天“突然消失”
  • 科技国内首家私人宇航公司三人团队估值1亿
  • 博客李宇春:遭金星郭富城排挤事件真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4中国大学12个学科506个专业排行榜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