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结束访问英国和希腊之后回到北京。李总理此次访欧,重点在经贸领域中延展中欧合作关系,展现了我国未来十年以和平、文明、增长与合作为关键词的外交思路,也被视为落实中国对欧新战略的第一步。
中国和欧盟互为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伙伴。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升级加速的背景下,维护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势头的重要途径,是逐步超越简单的货物贸易层面,不断改善双方之间的贸易条件。作为李总理此访的重要成果,中英两国在金融、货币合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根据两国的协议,双方将以伦敦为中心搭建一个人民币清算网络,英镑成为继美元、日元、澳元和新西兰元之后第五种可以和人民币直接兑换的货币。这将极大地便利中英乃至中欧之间的投资与贸易合作。访问希腊期间,两国在港口建设、海洋运输方面的合作得到双方政府的进一步支持,特别是在比雷埃夫斯港项目上达成共识,努力将该港打造成地中海一流港口,使其成为中国商品通往欧洲的重要门户,这对于推进中外企业在这个领域中的合作具有示范意义。
中欧可谓是“改革之友”“成长伴侣”。当下,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欧盟推进“欧洲2020”战略的过程中也需要解决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双方开展全方位交流学习,互通有无、加强合作,无疑有益于推动各自改革发展取得成功。李克强总理欧洲行期间,中国与英国、希腊签订了多项经贸大单,不仅在数量上创造了新的纪录,更在质量上有了新的飞跃。访英期间,两国政府就促进高铁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装备供应和设施维护等方面合作达成共识,中广核集团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签署备忘录,将在核电工程支持、设备组件和系统供应、供应链管理及仪表与控制系统技术等领域加强合作。这也意味着,我国企业将在英国高铁建设和民用核能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加工业和轻工业产品为主的传统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正在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经贸领域固然是中欧关系的重头戏,但李克强总理此次访欧的意义却并不止于“言商”。启程之前,李克强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希望此行呈现“真正的中国”。在英国智库演讲、中希海洋合作论坛等多个场合,李克强总理介绍中国“发展观”,诠释中国“和平观”,阐述中国“海洋观”,向欧洲传递“中国声音”,展示可亲的、真实的中国形象,极大地增进欧洲乃至世界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和认知,使欧洲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更放心、更有信心。
根据今年4月我国发布的第二份对欧政策文件,未来十年,中欧双方将在诸多领域开展平等对话、经验交流和项目合作。目前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关系发展的势头良好。究其原因,是因为双方能够以建设性的态度寻找互利共赢的契合点。对世界各国而言,接纳一个更加开放、强大的中国,以共赢的心态与中国开展合作,对促进其自身发展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这方面,中欧关系的全面深化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田德文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