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国、特约记者李永飞报道:4月下旬,南国腹地,深山鏖战。第二炮兵某旅一场封闭条件下实战演练剑拔弩张,发射分队蛰伏地下阵地伺机待战,蓝方封锁了补给线。对垒七日,趁着蓝方人困马乏,战车长剑突破防线成功实施导弹火力突击。几百人被切断补给线7天何以生存?该旅旅长徐东峰说:“坚守阵地全靠野战食品保障,这得益于我们常态化野战食品食用训练,让官兵的胃更适应战场。”
去年春,该旅发射分队挺进深山,蓝方设卡切断后勤供给线,野战食品成为官兵“口粮”。没想到3天后,半数战士出现积食腹胀、肠胃不适、浑身乏力等症状,演练被迫中断。该旅调查发现,以前野战食品保障没有形成规范,野外驻训只是穿插吃几顿,有的单位甚至选在食品临近过期前突击食用,造成长时间食用战士的胃难以适应。
为此,该旅把“练胃”纳入训练课目,规范野战食品食用训练:野战干粮坚持平常每周吃至少一次,演练至少连续吃一周;在驻训、演练、实弹发射期间,根据任务不同野战食品连续食用延长至3天甚至一周;旅里将野战食品纳入训练保障需求,根据各营上报的“练胃”计划随吃随补;新兵入伍训练3个月,第一个月每半月吃一餐,第二个月每半月吃一天,第三个月进行一次连续吃2-3天的训练。
晚餐时间,记者走进该旅六营食堂,不见热气腾腾的饭菜,炊事员抬出的却是一箱箱野战食品。记者查阅食堂公示栏上的食谱发现,野战食品进入日常食谱,每周都有一餐是野战干粮。官兵领到干粮后,从注水、加热到食用动作娴熟。营长邱黄成说:“通过常态化训练,官兵肠胃适应能力不断提高,野战食品‘平常不吃、战时难咽’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
该旅官兵还结合训练,总结了不少“战场吃法”:食用量逐步加大,从吃一餐开始逐渐过渡到吃三餐;吃前统一安排人员把自热食品揉均匀,适量加水加热到位;吃压缩干粮时小口吃适当饮水,准确把握就餐时间和数量……此外,官兵也期待野战食品种类更加多样,建议包装小型化便于携行、容易开启,适合多种战斗姿态食用,而且能与作训服或单兵携行装具相配套。
冷思考
呼唤野战食品“实弹化”
■高志文
美军在实战化训练中,专门推出了一种作战训练口粮。这种口粮作为一种训练工具,在包装外观、食品内容等方面与标准野战快餐口粮相似,不同之处一是采用了商业包装降低了成本,二是卡路里含量低于标准快餐口粮。它可以模拟野战食品保障,使受训部队通过熟悉与普通野战快餐口粮类似的食品,了解其准备、使用、消耗、处理等多个环节。
野战食品保障作战,不能仅作为战备食品锁进库房、摆在货架,更不能在食品临近过期时才“销毁式食用”。让战士的胃适应战场需要一个周期,迫切需要把“练胃”作为训练课目,吃在平时、练在日常,到了战时才能吞下各种风餐露宿的苦。要让野战食品食用训练经常化,各级保障部门应建立野战食品储备、食用、补充、轮换等一整套配套保障机制,让部队官兵战备无忧、食之无虑、食后能补,这也是为战时野战食品快速精确保障探索积累经验。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