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祺特约通讯员施慈源
精武星路:刘石磊,北京人,1972年出生,1991年入伍,长期从事毒物分析及化验装备研制工作,先后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基层干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所在研究室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撮土,一滴水,是总装防化研究院分析化学实验室主任刘石磊醉心沉迷的“战场”。
排除几十种干扰物质,找到藏匿其中的几微克化合物……说起她的“战斗”,战友们这样比喻:“难度之大,犹如从茂密森林之中寻找一棵小草!”
“正常上班”的概念日渐模糊,“苦中寻乐”成为常态……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休会日。刘石磊又匆匆赶回单位,“猫”在实验室里度过了“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些年,刘石磊敏锐捕捉着分析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翻阅的文献堆成了一垛又一垛的“书山”。
“时间不够用啊!”刘石磊的笔记本上,大项任务写得密密麻麻:对试验仪器进行全面检测,组织生物样本制备演练,分组研讨演练结果……
国际禁化武组织水平考试,是检验国际化学裁军核查能力的一项对比测试,历来被视为国家履行《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重要对外展示窗口。每年,来自美、俄、英、法等40多个国家的60多个实验室进行激烈角逐。
刘石磊所在的实验室,代表我国24次参试,23次取得A级成绩,一次次确立了中国在国际化学武器核查分析领域的地位。
2010年7月8日,荷兰海牙,国际禁化武组织总部。官方考核评估会上,刘石磊用流畅的英文作了长达40分钟的评估报告,接受国际分析化学领域最顶级的“检阅”。会后,国际禁化武组织总干事称赞:“中国的表现,近乎完美。”
世界舞台展现巾帼风采,国际考场书写“中国答卷”。此后,刘石磊带领团队先后攻克数项世界性技术难题,提出了“多维分析、相互印证、痕量追踪”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分析检测方法。
2012年7月6日,刘石磊代表实验室扛回来集体一等功和全军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两块“金字奖牌”。分享着崇高荣誉,刘石磊对战友们说:“追踪国际禁化武技术的发展前沿,我们依然在路上!”晚上,大家又走进实验室,打开设备仪器,盯着枯燥的曲线,穿过图谱的表象,寻找可疑化合物的蛛丝马迹……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采访结束时,刘石磊对记者说:“身为军人,一辈子能有机会把自己和祖国紧紧连在一起,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荣誉……”
精兵礼赞
方寸空间演绎精彩,微观世界洞察乾坤。刘石磊,迈出营门,你代表军队;走出国门,你就是中国。你宛若一朵盛开的铿锵玫瑰,在强军报国的征途上一路芬芳。
■本报记者张晓祺特约通讯员施慈源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