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二战结束近70年后,日本和中国(以及韩国)之间的关系依然带有浓厚的战时创伤的色彩。尽管两国之间拥有密切的经济关系,但定期戳历史伤疤的冲动似乎是难以抗拒的——从短期看甚至是有用的。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2月2日报道,分析人士说,紧张关系可能会阻碍双方在有争议岛屿和朝鲜无核化等当前问题上开展对话和合作。有人甚至担心一不小心会引发冲突。紧张关系置与日韩有军事同盟关系、同时也希望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的美国于格外尴尬的境地。
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罗伯特·罗斯说:“两国都有一个为外交政策出难题的潜在的二战故事。”
罗斯说:“中国方面,这是个充斥着屠杀、暴力等的故事。日本方面,这是个‘我们真的没有输掉那场战争’的故事。他们输掉了与美国的战争——他们承认这一点——但在内心深处……许多日本人觉得他们并未输掉与中国的战争。而这种潜在的心理会影响处理外交政策的方式。”
报道称,多年来中国当局一直在教科书、电影和电视中树立反日口径。民族主义激发了时不时会转变成暴力活动的反日抗议活动。
这一次,中国似乎对街头抗议活动进行了限制,转而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际外交和公关运动。中国政府邀请外国记者前往参观哈尔滨的一座二战纪念馆以及与日本帝国主义活动有关的其他场所。
报道称,最近几周,北京和东京在一场全球性的口水战中重复谈论那段历史,实际上是在敦促其他国家选边站。
中国驻英大使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写道:“在日本却总有一些人……对过去的侵略罪行没有丝毫忏悔之意……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也撰文提醒,加拿大军人曾帮助英国人阻止日本入侵香港。而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则举行记者招待会,展示记录日本战时暴行的图片。
与此同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着手亲自对历史展开分析。1月在瑞士,他说目前北京和东京的关系与一战前夕英国和德国间的紧张氛围有相似之处。他表示,构成威胁的是“日益富有且盛气凌人的中国,而不是日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中国领导人认为,安倍蓄意挑起紧张关系的目的是在痛苦的经济改革前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以及为修宪争取华盛顿的支持。
金灿荣说:“中国派大使大胆发言并向西方呼吁,试图遏制这种做法。中国希望美国能发挥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日本右翼。”
报道认为,这置奥巴马政府于尴尬的境地。
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副教授泰勒?弗拉维尔(中文名傅泰林)说:“美国的处境十分困难。他们想在大体上与中国保持合作关系的同时强化与日本的同盟……参拜(靖国神社)造成的一个后果是,它导致美国的两个盟友,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关系恶化了。”
当一再被人问及1月日本、中国和韩国间你来我往的尖刻言辞时,身处东京的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说:“我们强烈鼓励东京和首尔的盟友以及日益重要的中国找到处理敏感历史问题的建设性途径。”
弗拉维尔说,在安倍的剩余任期内中日关系多半会保持冻结状态。他说,中国把“事情变得十分个人化,仅针对安倍个人。这反映出他们认为安倍不是中国愿与之打交道的领导人”。与此同时,“既然事情变得个人化了,如果安倍做出让步,会显得他更为软弱……因此这是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