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用上“中国制造”?
在中国工业蓬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采购中国部件或许已是必然
本报记者/白炎林
据路透社3日报道,美国已经在F-35战斗机上做出一定妥协,以使其能够降低成本,赶上制造进度。这个妥协就是:允许这种高端战机使用中国产部件。
急于摆脱“死亡螺旋”
据报道,美国国防部相关文件显示,美国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允许两家F-35战机的参与制造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在其生产的F-35组件上使用中国制造的磁性零件。这些组件包括雷达系统、起落架和其他硬件。
报道称,F-35的总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12年8月的审查中发现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提供给该公司的F-35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中含有日本生产的磁性零件。洛-马公司随后向美国国防部报告了这一情况。而随后进行的彻查进一步发现,诺-格公司不仅使用日本的磁性零件,也使用中国产的磁性零件;同时,霍尼韦尔公司在为F-35生产的起落架上也使用了中国产的磁性零件。
自1973年起,美国的法律就禁止美国武器上含有美国以外地区生产的特种金属零件。2006年生效的一项新法律更是禁止采购含有此类特种金属零件的终端部件和组件。尽管如此,美国国防部在这起事件中仍选择采取“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态度,基本默认了美国生产商从中国采购磁性零件的做法。中国的这种磁性零件供货合同将至少履行到今年5月,这些零件将被安装到115架F-35战斗机上。路透社分析认为,五角大楼采取这一态度的原因只有一个:F-35已经到了既缺钱时间又紧的时候。
报道分析称,F-35已经成为“五角大楼最昂贵的武器计划”。F-35的服役时间已经滞后于计划好几年,其成本更是超出了原计划70%。目前,对该型战机望眼欲穿的不仅有美国武装力量,还有当年加入这一研制计划的8个项目参与国,最近还要加上以色列和日本。美国官员已经认识到,F-35计划的进一步拖延和增加成本,将会严重影响到该机的未来海外订单和美国及其盟国的空中战力。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文件,美国国内也有生产商可以提供该类磁性零件,但这至少将多付出1080万美元的成本和2.5万个工时,最终将导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2015年年中装备F-35B战机的计划无法完成。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在去年12月27日的报道中承认,F-35计划已经陷入“死亡螺旋”中。所谓死亡螺旋,指的是由于战机开发成本巨大,相关单位不得不减少采购量,而这反过来又使该型新战机的单位成本进一步加大。目前,美国及其盟国仅仅是因为已经没有其他选项,才不得不咬牙要将F-35项目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尽一切可能减少成本和工时是最迫切的事情,哪怕为此冒一点风险,美国国防部也在所不惜。
全球化时代的正常采购
实际上,对于这样的“风险”有多大,美国内部尚有争议。五角大楼F-35联合项目办公室发言人乔·德拉夫多瓦表示,该项目“从来没有技术转让和生产合规性以及其他安全方面的漏洞”。前国防部高官、现任美国企业研究所分析师比尔·格林沃特也认为,此事对国家安全造成的风险很低,因为磁性零件中没有可控制的硬件。但美国国防部前首席采购官弗兰克·肯德尔认为,“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情况”。
有观察人士注意到,西方媒体炒作美国武器上的“中国制造”已非第一次。早在去年5月,美国制造业联盟就推出了一份题为《重塑美国的国家安全》的报告。报告中危言耸听地警告称,目前美国已经有多种武器制造依赖中国,如制造夜视仪的稀土原材料、“地狱火”空地导弹的推进剂原材料等。为此,该报告的撰写人、美国退役准将约翰·亚当斯呼吁:“我们要确保最先进、最重要的武器系统无需从美国的战略对手处获得零部件供应。”
有分析指出,复杂装备的生产不可能只依赖于同一厂家。从多种方面考虑,一型装备必然要有多家,有时要有上百家分包商,而这些分包商又依赖更多的下游生产商提供零件。在这种情况下,让一种武器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已不可能。更何况,美军目前引以为豪的“货架式”采购方式本身就容易带来采购外国零部件的问题。
有人进而指出,不能排除此次借媒体透露F-35战机上含有中国产零件有美国利益集团背后炒作的嫌疑。实际上,正如《重塑美国的国家安全》报告中自己承认的,来自中国的物资正在美军武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这恰恰是由于美国自身去工业化所造成的。与此相反,中国的工业生产如今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在稳步提升。此消彼长,美国武器制造商从中国采购零部件在全球化时代毫不奇怪。更重要的是,美国高技术武器的核心技术,如F-35的航空电子设计、复合材料制造、发动机技术等,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丝毫没有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