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俄罗斯武器库还有哪些箱底货可出售中国

2013年12月11日 09:44  新华网 

  原标题:俄罗斯还有什么武器能让中国看上眼

  俄罗斯对华武器出口,是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方面。从苏-27、苏-30战斗机到现代级驱逐舰再到基洛级潜艇、S-300防空导弹,俄罗斯武器在中国陆海空三军中都曾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过在中国国产武器装备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俄罗斯对华武器出口逐渐下降,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和过去中国大量进口俄式武器相比,现在一个苏-35的购买,都能够在媒体上纠结几个月,到底是真是假都没有准信儿。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武器出口市场;而对中国来说,武器交易也是维系中俄战略关系的一个重要砝码。那么在俄罗斯的武器库中,还有哪些压箱底的存货能够得到中国的青睐呢?

  根据俄罗斯最新的统计,中国2012年位仅居俄武器出口国第三位,印度以73亿美元位居首位,而超过中国的居第二位的国家,是中东的伊拉克。2012年伊拉克总理在访问俄罗斯期间,与俄罗斯签署价值42亿美元的武器系统采购协议,包括30架米-28攻击直升机和42套“铠甲-S1”防空系统。这是俄伊自萨达姆政权倒台后首次签署此类协议,也是2012年俄罗斯签订的最大规模军售合同。相比之下,俄罗斯2012年向中国军售出口只有21亿美元,只有伊拉克的50%,主要是进口航空发动机、直升机及两国共同研发和生产武器等。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表示,21亿美元主要包括价值13亿美元的两个大型合同,提供140台AL-31F发动机和52架米格-17直升机。而另外8亿美元的合同可能是为中国此前购买的武器装备进行现代化改造,包括对S-300防空导弹系统、苏-27和苏-30战机及海军装备的升级。

  俄政治和军事分析研究所分析部主任赫拉姆奇欣预计,很难有新的国家成为俄武器能够进入的新市场。虽然在非洲可以进入许多国家,但是那里的市场已经完全饱和。尽管他们有需求,却没钱购买。至于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推销力度,增加出口规模,则是未来10年的前景,至少在未来3年不会有大的突破。任何人永远都不可能担保将来武器出口能够增加,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一直都有新的供应商进入。至于中国,很难再说俄罗斯能再和中国建立以前的联系。从2007年起俄对华武器供应规模减少了数倍,将来俄对华武器出口永远不会再恢复到此前的水平。

  战斗机曾经是俄罗斯出口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中国国产战机性能的提升,中国已经基本停止向俄罗斯购买战斗机。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所谓“中国购买苏-35”就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从装备技术角度来说,苏-35是俄罗斯现在能够拿出来的最先进的四代半战斗机。尽管俄罗斯正在开发T-50第五代隐身战机,但这种新战机只是原型机阶段,而没有完成开发工作。而苏-35和苏-27有同样血统设计,有相似性能特征和零件;也可说是苏-30的一种特制升级版。尽管苏-35也是处于试飞阶段,但一旦投入生产其进度肯定超过T-50。而和T-50、F-22这些五代机相比,苏-35除了在隐身性、超音速巡航上有所欠缺以外,但是在航电设备、机载武器等方面水平已经非常接近,甚至局部还有自身的优势,例如苏-35在载弹量上就比T-50、F-22隐形战机更强。

  2012年起不断有传闻称中国计划向俄罗斯购买苏-35。《汉和防务评论》揭露中俄苏-35协议交易是24架。有一些评论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购买苏-35主要是希望获得其发动机技术,以进一步推动国产战斗机的研制,2013年3月据央视新闻报道中俄签署重大军售框架协议,中国向俄采购24架苏35战机,并和俄合作建造4搜“拉达”级AIP潜艇。但随后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又否认这项军售的存在。这就又给苏-35是否向中国出售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根据最新的消息,俄技术集团公司总裁谢尔盖 切梅佐夫在2013年迪拜航展上表示,今年不会与中国签署购买24架苏-35战斗机的合同。俄消息人士透露,相关合同可能在2014年签署,交付时间为2014年底或2015年初。据称,谈判重点是中国提出额外要求,希望购买适应中国规格的苏-35,而非为俄空军制造的版本。同时,日本《外交学者》杂志还专门发表文章挑拨中俄苏-35交易,文章称:鉴于中国在历史上曾偷窃俄国防技术,莫斯科如今的做法令人很难理解,因为现在俄罗斯拿出最好的装备对华军售。未来俄中利益可能并不总是一致的,如果有朝一日俄罗斯被迫应对它曾出售给北京的军事技术,这将是遗憾的事。

  针对“中国购买苏-35”这一话题,国内军迷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中国研制装备的歼-11B、歼-16等多用途战机,也是以苏-27平台为基础,苏-35的性能优势并不能得到体现。而且中国歼-20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如果我们进口苏-35,不但不会给我军作战能力带来质的提升,而且会干扰自身的装备发展。而另一派则认为进口苏-35并不意味着我军战机技术不行,但可以缓解我军先进战机的生产压力,减少航空企业的负担,能够快速提高我军空中力量的威慑能力。

  除了苏-35,俄罗斯的苏-34战斗轰炸机和图-22“逆火”轰炸机也都经常爆出“要出口中国”的传闻。代号为“鸭嘴兽”的苏-34是俄罗斯苏霍伊根据苏-27全天候重型战斗机改进的双发重型战斗轰炸机,远程攻击能力强。但性能强未必就适合中国的国情。据外媒报道近年来俄罗斯方面有意愿将苏-34外销到中国,但中国方面认为先前俄国出口的双座战斗轰炸机苏-30MKK与中国自行生产的歼-11B、歼轰-7足以担任跟苏-34相同的任务,故中国至今尚未有引进的打算。

  至于图-22M逆火轰炸机,几乎从这几年每隔一段时期就传出中国要购买图-22M逆火轰炸机的消息。其实早在2004年,就传出了中国引进图-22M的传闻。2005年8-9月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举行了代号为“友谊-2005”的联合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很快传出消息俄罗斯公开展示图-22M等装备来吸引中国采购。几乎同时,俄罗斯国际通讯社的消息称:中俄两国有可能会签订购买10架逆火的合同,但中国要求同时购买生产线。2012年04月20日,某国内著名新闻周刊在其网站刊发“中国新闻周刊网独家稿件”——《中国将国产俄“逆火”轰炸机 命名轰10》。但这样一条来自正规媒体的消息同样是把老掉牙的传闻重新炒一遍的无稽之谈。

  作为一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发的装备,图-22M“逆火”曾经被美国视为战略轰炸机,并对美军航母编队构成巨大压力。但是现在“逆火”这种非隐身的高速轰炸机已经不适应今天的战场环境,而且俄罗斯现有“逆火”均是老旧飞机,俄方能否向中国提供新机和生产线都是个问题。

  相对于战斗机,中国现在似乎更需要俄罗斯的航空部件和子系统,例如航空发动机。例如中国2012年和俄罗斯的军贸里面有相当部分就是AL-31发动机。此外,D-30和RD-93发动机也是受到中国青睐的俄罗斯航空发动机。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报道从2010年起,俄陆续向中国提供了至少28台D30-KP2发动机,并将在2012年前向中国出口32台D30-KP2,随后还将提供至少23台。中国进口俄罗斯D30-KP2发动机,将会应用到解放军的伊尔-76运输机、轰六K轰炸机和正在测试的运-20运输机上。而在2009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多达100台RD-93发动机,主要用于装备中国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JF-17“雷电”战斗机。这种发动机由米格-29上装备的RD-33改进而成,增加了推力。而且外媒猜测,由沈飞研制的中国第二种第五代战斗机歼-31在首飞时采用的也是两台RD-93发动机。

  尽管未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上的投入非常大,将逐步改变从国外进口航空发动机的现状。但航空发动机研制绝非一日之功,中国大量进口俄罗斯发动机以满足研制和生产的燃眉之急的现象,可能仍然存在。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在中国市场不会很快消失。

  俄罗斯的很多战略级装备,例如图-160战略轰炸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等虽然性能先进,但这些都不大可能向中国出售。那么未来中俄军贸发展又会以怎样一种形式出现呢?其实从航空发动机上,我们已经能够发现中俄军贸的发展变化。过去中国是向俄罗斯购买现成的装备,例如苏-27战机、现代级驱逐舰,但是现在由于俄罗斯本身工业能力的下降和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俄军贸开始向合作转变,也就是中俄联合开发某种新装备,甚至某种程度上将俄罗斯融入中国武器装备的生产链之中。

  以俄罗斯“阿穆尔”级常规潜艇出口中国为例。综合外媒各方面信息显示,首先,中俄目前只是签订了一个初步的意向性协议。俄罗斯红宝石中央设计局负责军事技术合作的副局长巴拉诺夫就表示,中国现在有自己的潜艇,对购买潜艇不感兴趣。因此,谈判的内容很可能是就潜艇某些组件设计的专门技术开展选择性合作。而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则报道,中俄将使用中国的AIP技术,使用“阿穆尔”级常规潜艇平台技术,然后和俄罗斯联合研制中国的新一代常规动力舰艇,和俄罗斯现有的“阿穆尔”级有很大的差别。俄罗斯不向中国出售声纳、电子作战系统等,不过中国在内部电子设备和武器上,同样对自己的国产装备更有信心。

  从俄罗斯目前向世界出口的武器装备来看,已经没有什么是中国研制不了或者没有替代的装备。可以说用装备买卖来描述中俄军贸已经并不适宜。早在2004年,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访华前曾撰文称,中俄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已经从简单的“购买—仿制”模式,经过“改进—提高”模式,上升为新的合作研制适应未来国家和国际安全需要的新型装备模式。从战略上来说,中俄在面对美国压力下都有“互相帮助”的需要,但同时现在两国也不会建立像过去的军事同盟。因此在中国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中俄完全可以在装备技术上开展重大合作。这样不但可以优势互补有利于中俄两国的装备技术水平提升,甚至可以联手在国际市场向占优势的美式装备发起挑战。中俄作为亚欧大陆上两个面积最大的国家,其联手的战略影响力足以撼动世界。尽管中俄军事联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武器研发上合作的空间十分广大。

(新浪军事)
分享到:
(编辑:SN087)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明年放假安排公布 除夕不再为法定假日
  • 体育三星杯唐韦星胜李世石 中国包揽年度6冠
  • 娱乐北漂女歌手遭快递员劫杀 凶手被执行死刑
  • 财经低退休年龄群体或先延退 多为体力劳动者
  • 科技电信4G最快明年初公众“试商用”
  • 博客老外让人发狂的名字 盘点中国禁片(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青年弃万元工作当北漂:理想就是买房吗
  • 育儿家长警惕!3岁男童吃果冻被呛死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