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海上丝绸之路,泰国将是支点
从中长期来看,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和拓展中国与非洲地区的互补性经贸合作,对中国实现全球战略布局意义重大。不过,如果将中国东南沿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马六甲困境必然会成为发展瓶颈。由此,中国有必要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抓手,将中南半岛西岸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从而不必再经马六甲海峡就能直入印度洋。
鉴于此,中国要在中南半岛有所作为,就需要找准突破口,构建战略支点,方能取得预期效果。从目前来看,相较于中南半岛其他国家,泰国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将是首选。
诚然,泰国的历史传统与外交文化都决定了该国不可能成为牢靠的战略盟友。过去150年,泰国始终游走在各大势力之间,以其灵活的外交手段保持国家独立,成功避免战火荼毒。泰国在殖民时期是英法列强的缓冲国,冷战时是美国的反共盟国,“9·11”后更成为美国的非北约主要盟国。不过,中国并不谋求在中南半岛的霸权垄断,无需与任何国家形成排他性的战略同盟关系,而是要推动开放式的多边合作。于是,泰国在冷战思维下并不讨喜的“八面玲珑”外交风格,却是最有利于促进地区合作的宝贵资源。
作为地区战略支点,泰国在中国推动中南半岛的地区合作过程中,将主要发挥三方面作用。首先是起到增信释疑的防火墙作用。中国在中南半岛直接发挥作用,易引起美日猜忌和戒备,而泰国与中美日三国都有密切关系,由泰国间接发挥作用,有助于增信释疑,避免美日两国对中国产生战略性误判。
其次是对中南半岛其他国家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地区国家普遍在合作问题上有疑虑,既有对中国的误解,也有对邻国获取更多相对收益的不满。中泰两国在地区合作中先行一步,以切实的收益彰显合作的互利共赢,有利于让各种流言不攻自破,推动其他国家更加积极地搭乘中国“顺风车”。
再次是率先探索行之有效的地区合作方式。中泰政治互信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有助于在地区合作中创新有效模式,为其他国家的合作跟进提供可靠路径。中泰两国在“互联互通”的高铁建设项目中,创造性地引入以农产品支付部分对价的结算方式,一举多得地妥善解决了泰国面临的基建资金紧缺、大米库存过剩等现实难题,从而有力推进了两国的基建合作。
此外,虽然泰国始终未能下定决心开凿克拉地峡,但从长期看,贯通印度洋与暹罗湾(太平洋)的人工运河很有可能成为现实。如果中国能够共襄盛举,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马六甲困境必将迎刃而解,不再成为阻碍中国海上力量进入印度洋的战略瓶颈。(作者周方冶 是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院政治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