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演习遇新难题:所有装备有20多种充电器

2013年09月18日 08:59  解放军报 
资料图:解放军装甲部队野外训练 资料图:解放军装甲部队野外训练

  走向战场,哪些“包袱”应该甩掉

  引 子

  “一枚手榴弹有多重?”

  几年前,本报曾以此为题,报道过某部训练中破除消极保安全思想的做法。

  其实,一枚手榴弹并不重,真正压在官兵们心头,让人束手束脚的,是安全的“包袱”。

  训练场上出事故“一棍子打死”,对任何一支部队来说,是一种沉重的压力和无形的羁绊。毋庸置疑,“带着镣铐跳舞”的滋味肯定不好受。

  实战化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大。对训练事故要具体分析,客观界定。只有从制度机制上打消“事故定乾坤”的思想顾虑,部队的实战化训练才能真正放开手脚。

  记者一路走访,一路观察:战斗力,还有哪些不可承受之重?

  给予特殊政策,卸掉种种“包袱”,减负催生“满堂彩”引人深思——

  战斗力,还有哪些不可承受之重

  大洋演兵,东海舰队某水警区蚌埠舰的一次实弹射击让人提心吊胆:

  这一炮敢不敢打?主炮射击指挥员首次由士官担任,能放心吗?

  这一炮能不能打?这艘还没完成全训的新舰从没打过实弹。

  这一炮该不该打?如果战争今天打响,战舰要不要上战场?

  “轰”的一声炮响,靶标灰飞烟灭。

  这一炮,打出了海军的多项训练纪录,也打破了许多人头脑中的条条框框。

  “这是减负减出来的战斗力!”舰长黄继先快人快语,他告诉记者:在过去,想放手一打何其难——

  新舰一组建,“五多”就接踵而至,牵扯大量精力,影响训练落实;不少装备仪器还只是“半截子工程”,配套的教材、操作规范、维护保养细则跟不上,大量试验、改进和培训的工作也落在了部队的头上……

  而最让人纠结的,还是安全的压力。训练难度和强度低一点、少冒一点险,不会有人追究,倘若安全出了问题,单位多年翻不了身,个人的前途进步也可能“泡汤”。

  “要想快马飞奔,既要学会加鞭,更要学会解套。”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李桦告诉记者,蚌埠舰之所以接装不到半年就能“一剑封喉”,恰恰是因为各级机关给了他们一些特殊政策,帮他们卸掉了种种不该背负的“包袱”。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能像蚌埠舰这样幸运。走访三军训练场,“卸包袱”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部队官兵对“减负”还有着更多的呼唤:

  某师的指挥员很郁闷,夏练三伏搞海训,车辆装备需要的特殊油品、涂料却没有配备,只好勒紧裤腰带自筹经费解决。

  某航空兵部队领导谈到,新飞行员毕业后改装培训任务由部队完成,将一批飞行骨干拴在低层次的教学课目上,影响了战备值班任务的完成。

  海军某部的官兵则感叹:打一次实弹好难。航路繁忙、民船穿梭,打弹就得先“扫干净”一大片海,可兵力不足的他们常常只能望洋兴叹。

  某团组织机动演练,充电竟成了头疼事,全团所有的装备,居然有20多种不同制式的充电器。他们呼吁,要解决这种负担,顶层设计不可少。

  谈到减负,我们各级在考虑抓哪些工作有利于战斗力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想一想:基层有哪些“包袱”不该背负。

  机关本想“助力”,基层反添“阻力”,“添砖加瓦”如何不添乱——

  莫让“隐形翅膀”变成隐形羁绊

  都说负担重,那么基层的“包袱”从哪来?打开包袱细琢磨,结果耐人寻味。

  在某旅采访,官兵们给记者讲起一段往事——

  去年底,曾是训练标兵连队的六连,在年终军事训练考核中排名垫底,爆出大冷门。更引起轰动的是,他们一纸诉状告到团党委,要向机关“讨说法”。

  此举看似荒唐,却也实属无奈。机关去年在该连先后组织了13次大项活动,牵扯了连队大部分精力,导致正常训练得不到落实。

  六连官兵不服气,机关的同志也“叫屈”:安排大项活动是给连队锻炼机会,都是为连队好。本想给基层的战斗力建设插上“隐形翅膀”,没想到反而变成了隐形的羁绊。

  对机关“好意”不领情的,岂止是一个六连——

  在空军某部,为加强基层正规化秩序,上级机关一个月发了13个通知,搞得基层正规化秩序反而在疲于应付中“走了形”。

  官兵们告诉记者,实际上,训练大纲、条令条例已经对基层的战斗力建设有了比较清晰的规定,机关按此检查督促,基层不折不扣抓落实,就能提高战斗力。可是,有些机关总是“不放心”,不断撰写、转发文电,今天要求干这个,明天要求抓那个,“点子”一个接一个,结果造成基层无所适从。

  “添砖加瓦”反倒成了添乱,让机关的工作人员有了新的反思:加强战斗力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多做“加法”,如果不能形成合力,这力、那力都是阻力。一位基层主官说得好:车前十头牛,各拉各的不但跑不快,车都有可能被拉散架了。

  在某机步团,四连连长许必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得出一个结论:一年有413天!

  咋回事?在该连会议室,许连长拿起笔来将各项规定、各种要求的落实时间一一列举:军事训练132天,政治教育54天、临时性活动67天……

  细数这份时间清单,其实许多工作本不该由基层来完成。许连长叹了一口气:即便加班加点忙活一年,去年军事训练还是没能完成指标,受到上级通报批评。

  400多天的笑谈,看起来是“好心办了坏事”,但本质上还是形式主义、作风不正。分析“包袱”的成因,某驱逐舰支队政委翟永远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好比减负与增收都能使农民致富一样,领导机关多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是一种贡献;少给基层添麻烦,多帮基层卸“包袱”,也是一种贡献。

  甩掉“包袱”,让战斗力标准硬起来,“中心”才能不跑偏——

  规矩真正立起来,“包袱”才能卸下去

  一路采访,训练场上的几个场景令记者至今难忘:

  空战对抗取消高度差,高难险动作频频上演:红蓝双方连续翻滚、高速盘旋、急速拉起……两机缠斗中距离最近时仅有320米。一场只有两分钟的对抗,飞行员居然10多次飞出极限数据。

  战舰拦截来袭导弹,对方一下子发射四五枚,形成间隔数秒的导弹流连续飞来,你要快速辨别哪枚是诱饵弹、哪枚是真正威胁你的导弹,还要逼着你把所有靶弹打下来。

  山地进攻实兵对抗,兵力火力“打临界”,前沿攻击群的官兵在火力掩护下冲击前进,几乎踩着炮火的尾巴冲上阵地,炮弹稍有偏差就会造成伤亡。

  巅峰对决,步步惊心。他们就没有压力吗?

  “这在过去不可想象,安全的压力、保障的压力,都会捆住你的手脚,让你喘不过气来。”走下演兵场的某驱逐舰支队支队长王建勋感慨地说:其实大家都明白一个理儿,“包袱”再重,还能重过战斗力标准吗?必须想办法减负、减压!

  “解铃”先从脖子以上解起!减负最强劲的动力是靠打仗思想深入人心,而最根本的途径则是靠制度机制。

  演练中,空军某部一架新型战机冲出跑道。咋办?过去,立即全员停飞进行整顿,“挖地三尺”查找安全隐患,相关人员还要接受调查处理。今天,单位按相关制度先请专家现场勘察,确定为机械故障后,部队第二天照常“放飞”。

  把规矩立起来,“包袱”自然就能卸下去。今年上半年,某集团军严格落实军事训练“一票否决制”,对单位军事训练成绩不理想的主官进行问责,有1名团主官被免职,10多位团职领导暂缓晋职晋衔,部队深受震动,影响中心工作的负担和“包袱”随之销声匿迹。

  第二炮兵某旅树立“合而减”的思路,落实指示、布置任务、安排工作等采取“开套会”的办法,大大减少和压缩了会议的时间和数量。他们还每月召开一次部门联席会议,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统筹协调其他工作。

  “为什么过去‘包袱’越背越多,现在迎刃而解?”某支队政治部主任胡成玉感慨:说这重要,那重要,说到底是没有把战斗力标准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中心”真正居中了,做“减法”就能痛下杀手,做“减法”就能做出正能量。(张科进 陈国全 方立华)

(编辑:SN10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