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1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会上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左右研制并发射基本模块为20分级舱段的组合体空间站,并具备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能力。此外,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也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这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载人航天专家参加。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会上透露,中国已经进入了空间站研制建设的新阶段。“中国已全面步入空间站研制建设的新阶段,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研制并发射基本模块为20分级舱段的组合体的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建造与运营技术,具备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能力,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和空间技术实验。”
据了解,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过程中,已经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航天局以及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航天机构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美国也开启了对话交流。中国与俄罗斯在航天员培训、载人飞船及舱外航天服研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合作,中国和德国在神舟八号飞船上共同开展空间生物培养科学实验,中国和法国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也开展了多项联合实验研究,均取得丰硕成果。
王兆耀表示,未来的空间站建设阶段,中国将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联合国外空司以及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进行合作。“一是开展平台技术合作,可以是单项设备和部件研制的技术合作,也可以是分系统甚至舱段节的研制合作;二是开展空间应用合作,可以采用联合研究,搭载试验等方式,在空间科学与应用、航天医学等领域进行合作;三是开展航天员选拔训练合作,可以与各国在航天员选拔技术方面进行交流合作,适当时机为其他国家选拔训练航天员,并与中国航天员一起进行联合飞行;四是开展技术成果推广,积极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广载人航天技术成果,促进共同发展。”
截止目前,中国已成功组织实施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天宫一号等11次飞行任务,成功将10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掌握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和空间交会对接三大载人航天基本技术。谈到与中国的合作,欧洲航天局代表霍芬巴克充满期待。“我们对中国在载人航天科研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中方对于推进未来的相关领域的意愿之深感到印象深刻,我们在90年代初期就与中方开展了合作,比如地球科学的‘龙计划’项目,以及中国‘嫦娥一号’首次月球探测项目,这些合作成果展示了双方可以在进一步利用资源和最大化利用相关的成果,推进彼此合作。可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
据了解,本次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为期5天,将研讨交流41篇大会报告,其中中方提交了10篇报告,内容涉及中国载人空间站计划、中国载人航天的科普教育活动、微重力科学研究、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等。会议期间,还将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载人飞行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在清华大学举办航天员论坛,邀请6名中外航天员与清华学子进行互动交流。(肖中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