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迎开天辟地变化:民众融资参与造航母

2013年09月13日 08:36  环球时报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日发布公告,拟发行22.08亿股,收购大船集团、武船集团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及资产等。在此消息刺激下,中国重工11日复牌后直接“一字”涨停,A股市场船舶股整体亦受提振走强,多只相关股票一度涨停。

  市场普遍将“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同航母建设联系起来,并对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充满信心。中国重工的举动被认为是“历史性”的,是“军工资产证券化”的大动作,国家军工核心资产与资本市场的大规模对接有望开启。

  中国民间积累了雄厚资本,但国家的核心国防建设长期与它们绝缘。这既剥夺了老百姓的一项重要权利,也助长了军工企业相对封闭的经营模式。中国骨干军工企业从早年科研人员都是穿军装的,到成为完全的企业,经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再到要与资本市场对接,这称得上是中国国防工业“洗心革面”的改革历程。

  让老百姓通过买股票直接参与“造航母”,或者将来直接买股票造“战略导弹”,这乍一听有点不伦不类,但这却是发达市场经济中的普通一幕。世界最著名的军工巨头往往高度开放,融资渠道与迪斯尼或沃尔玛没什么区别。只要国家有订单,这种企业的生产能力就会源源不断。

  老百姓的钱既是“钱”,也是改革的动力。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型国企“官僚主义”的议论,也包括了一些军工企业。股市是比“整顿”严厉得多的压力,参与了股市融资的军工企业必须在运用资金的高效和透明上达标,这对企业管理来说往往意味着一场“革命”。

  国防工业同时也是最典型的实体工业和重工业,把它向民间资本开放,将刺激全社会对投资方向的调整。与四处泛滥的房地产项目相比,大型舰船的建造是更符合国家实力建设的正事。这次中国重工发行股票获追捧显示,只要国家提供强有力的引导,民间资本对关键性实体经济的热情就会奔涌而出。

  航母是中国人当下爱国主义的一个符号,中国重工所发行的虽然不能称为“航母股票”,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对舆论来说已经足够。即使是爱国的,资本市场也不会追捧一笔亏本的买卖,把爱国和逐利放到股市上去“磨合”,这是中国社会全新的经历,我们从中的收获一定是丰富的。

  国防是属于全体民众的,包括它的收益,以及它的各种问题。国防工业往往是大国国民经济最重的一部分,让民众以主人翁的姿态更多直接参与它,会带来国防内涵的微妙变化,使它与民众的息息相关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或说教。

  中国的国防建设面临一系列大项目,希望中国重工开好这个头,从而把更多核心国防项目引向资本市场,开辟中国军事工业的全新市场格局。如果现代国防不仅花纳税人的钱,还能同时帮老百姓“挣钱”,这是强国与富民一举两得的佳作,对中国社会来说可真是开天辟地的事情。

(编辑:SN10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