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反击李显龙钓鱼岛说法:夹缝小国的高度

2013年08月23日 10:24  中国网 
李显龙称中国可能得到钓鱼岛但将失去世界地位 李显龙称中国可能得到钓鱼岛但将失去世界地位

  中国网8月23日讯 8月22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东京出席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亚洲的未来”国际交流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谈及钓鱼岛争端。他说,中国如何处理领土争议会影响外界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你可能在钓鱼岛或是南海得到什么,但是会输掉名誉和世界上的地位”,“中国应该透过行动和自我克制展示本身并无恶意,可以消除其他国家的疑虑。”

  李显龙还就日本的历史问题作了“与众不同”的表态。他一方面在拜会安倍晋三首相时表明了支持“村山谈话”的态度,一方面公开表示“国家要往前看”,“若你不断旧事重提,不管是慰安妇的议题、侵略的议题、道歉与否的议题,当然这是你的权力,但是也必须思考这对你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有没有帮助。”

  李显龙的这番话受到中国媒体重视,一些报纸、电视台和门户网站将其作为当天的国际新闻头条播报。很难说这些话不会引起中国官员和公众的反感,因为其在中日之间“拉偏架”的阵势甚至比美国还要明显。而在历史问题上,同样曾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之害的新加坡站出来“和稀泥”,令人感受到的不可能是大度和公允,而恰恰是一种丧失立场和原则的偏颇。

  不难找出新加坡领导人有关言论的思想根源。新加坡是“处在大国夹缝中的小国”,其外交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从主观意愿上强烈希望本地区的大国势力能够实现均衡,不落入任何一个大国的单独掌控之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加坡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协调、平衡大国。东盟组织处理对外关系的方式深受新加坡的影响。

  但新加坡领导人的“大国平衡”战略思维又是有倾向、分梯次的。他们更放心地看待美国和日本在本地区的作用,对中国的未来作用却持不确定的态度。于是,新加坡明确支持“美国的外交姿态”“向重视亚太的方向调整”,并且在这一调整中甘愿积极扮演“准盟友”角色,也并不相信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可能性有中国、韩国担心的那样大。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就在他刚刚出版的新书《李光耀:一个大师对中国、美国和全世界的深思》中提出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而言会不会像1945年时的美国那般无害?”的问题。李光耀接着说,“新加坡就不放心,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或者越南大概也不太肯定”;亚洲很多中小国家都对中国可能有意重拾“帝国地位”感到不安,担心本国被当作“附属国”。

  新加坡从来都不缺战略思维,不过同其他富有战略思维的国家不一样的是,他们经常心直口快,把萦绕在脑海里的深层意识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从生父手中隔代接过总理职务的李显龙正是把钓鱼岛问题放在一个大的战略框架下来谈的,其潜台词就是中国处理与邻国海上争端的方式变化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对外战略、海洋战略的进取、扩张势头,可能暗藏着独霸南海甚或整个西太平洋的“野心”。

  这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误读。对于中国政府处理对日争端的方式变化,国际上的误读不外乎两种:一是中国借题发挥,要敲打日本,为“称霸”西太铺路;二是中国煽动民粹,意在转移国内视线、转嫁国内危机。这两种看法都极为偏激,既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战略中对领土和主权完整的珍视,也无视造成争端激化、历史问题反复重提的根源在于日本的主动挑衅和对“村山谈话”精神的毁弃。

  领土问题就是领土问题,作扩大化的解读于事无补。曾几何时,在南海本风平浪静的情况下,美国突然在国际上大肆渲染南海问题的严重性,在南海地区搅起浑水,实际是为其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强化对华牵制制造借口和抓手。新加坡难道仍然看不清这个事实,要继续为一种错误战略倾向吹鼓?

  李显龙说中国可能得到钓鱼岛,却会输掉国际声望和地位。恰恰相反,如果中国政府不能有效维护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而是采取软弱可欺的对策,才真的可能失去民心、失去声望、失去地位。

  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的集体学习中发表讲话强调,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

  新加坡国土狭小,同邻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存在领土和海洋划界、专属经济区等争端,一直在努力通过双边谈判和国际仲裁和平解决并且取得一定成就。作为华裔人口占多数、国土意识同样强烈的国家,她应能理解中国政府和公众对领土问题的态度。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不必和一个小国领导人的一篇“带刺儿”讲话太过计较,也要全面看待这篇演讲。李显龙通篇都在谈论亚太安全形势,总是还是在强调新加坡赖以生存和立足的地区和平与均衡。新加坡有新加坡的高度,她是支持中国繁荣和强大的并且一直在从中获利,只是希望这个强大有所约束。中国有中国的视野,无需再用太多的言语自证清白,所要做的就是通过顶层设计、策略运筹和底线运用,将争端形势从紧张对立推回到和平解决的轨道上去,把地区主要力量的关注点引导到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上去,最终以事实澄清误解、消除疑虑。当然,支撑地区和平稳定,仅靠中国的行动是不可能的,而单方面的克制和忍让也是不存在的。(晓岸)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