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部分演习被指像折子戏 士兵按程序跑龙套

2013年08月06日 05:30  解放军报 
赴俄参加军演的装甲部队 赴俄参加军演的装甲部队

  对抗模拟演练不是“儿戏”,需遵守一定规则,但也不是“演戏”,必须告别按常规出牌的对抗“剧本”。

  多年来,“未来仗怎么打,兵就怎么训”一直叫得比较响,但现实的对抗演练有时仍是“折子戏”,尤其是基于信息系统的模拟对抗演练,按脚本“演戏”、按预先设计流程“跑龙套”、什么时间按什么键、出什么兵、用什么战法等按常规出牌的现象俯拾皆是,“红胜蓝败”的对抗结局始终是演练最终模板。这种完全被“格式化”的对抗演练实质是把参演人员束缚起来,寻求自我满足。

  无规矩不成方圆,模拟对抗也需有一整套特定规则。由此既可保证对抗演练有序、有效、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也可发挥模拟系统效能,提高演练效果。但有规则的演练终究无法代替“兵者诡道”的实战,两者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界限。因为战争有制胜的一般规律和规则,更有其特殊规律和规则。对抗演练中制定的规则,充其量只能体现制胜的一般规律和规则,满足“能打仗”要求,而要达到“打胜仗”目的,还必须巧妙结合战争制胜的特殊规律和规则。美军1950年仁川登陆和1991年的“左勾拳行动”等都在提醒人们,战场上若固守按常规出牌的思维模式,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因此,模拟演练在坚持一般规律和规则的同时,要注意留出空间使参演者能够把对当面“战争”的认识结合主观能动性付诸演练,体现实战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寻求战役战斗中的不规则无定向的对抗演练,逼着对方出绝招、狠招和险招硬碰硬、实打实的对决博弈。如此才是坚持“训战一致”,积极推进对抗演练“向实战靠拢”。相反,如果硬要为了面子和完成任务而强制干预过程,预设战法,规定结果,就会削弱对抗演练的对抗性、实战性,使演练成为“面子战”“形式战”,而不是真正的“对抗战”。难以考验指挥员指挥作战的能力,锻炼战斗员体能、智能和心理素质,更别说提高战斗力了。

  实践表明,按常规出牌的对抗演练,有时会束缚人的思维。而不按常规出牌的自由对抗,把作战指挥的权力交给参演人员,使之临机处置各种意外情况,会激发人的思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普遍认为,战场上作战强度远不如平时训练。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在训练中心实行自由对抗,通过不按常规出牌培养了近10万名能适应沙漠地带作战的部队,保证了战时快速反应和首战取胜。在模拟演练中不按常规出牌还有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在验证战法的同时能孕育和衍生新战法。世界上许多新战法都来自于演练人员在不按常规出牌中获得的感悟。

  “不按常规出牌”犹如破茧化蝶,尽管要经历麻烦和阵痛,但终会收获脱胎换骨的重生,是实现战斗力质变的重要举措。

  破茧,就需破除思维“梗阻”。虽然模拟对抗演练如何告别“按常规出牌”的确是军事难题,任何人都不可能给出一个完美的模式,但转变演习观念,始终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贯穿在演习全过程,以实现活导、活演、真打、真抗,是公认的解决途径。因此,要尝试走无原案战术作业、无固定模式组训、无标准答案评估的路子,强调不拘一格、相互出招破招的对抗过程,不能把不按常规出牌写在纸上、讲在嘴上,却进不了思想。

  化蝶,就要选准转变途径。对抗是智慧和行动的综合较量。博弈对抗的效果,关键在于以简单求复杂,诸如在主攻方向的选择、兵力部署方式和规模、进攻和防御的时间方式等重要问题上,不要有过多干预,要多留自由对抗、自主对抗的空间,减少对演习人员行动的约束。

  同时,要抓住突破环节。战场上可以有非对称作战现象,但演习场上不能搞非对称较量。对抗演练要贴近实战,就要改变“红强蓝弱”的非对称较量态势,客观地根据未来威胁建设齐装满员、素质过硬的“蓝军”,让红、蓝双方“对”得公平、“抗”得起来。虽然蓝军可能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但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开动脑筋,战术就有可能战胜技术,弱军就有可能战胜强军。

  杨罡 万里红

  【中日钓鱼岛争端最新消息】【南海局势中方最新布局】【更多内容尽在军事频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