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极速武器独霸全球 战斧导弹飞太慢错失本拉登

2013年05月10日 08:23  世界报 

  “乘波者”远超美国王牌导弹,一小时打击全球任何地点。全世界现有防空武器无法拦截,堪称不是核武器的“核武器”

  美国抓紧“航天第三次技术革命”,谋在未来空天战场一家独霸

  美国空军5月3日宣布,已研制近10年的无人驾驶飞行器X-51A“乘波者”(又译“驭波者”)在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测试中一度以5倍多音速飞行。这种被称为空中闪电的武器比“战斧”导弹快7倍,可在几十分钟内打击地球任何角落。由于美国在该领域的一家独大,这种常规武器将为美国在核武器之外赢得一件常规威慑武器,使美国的全球精确打击、天对地打击、反卫星作战等能力成为现实。

  “战斧”远不及“X-51A”

  美国空军当天发表声明说,“乘波者”5月1日在太平洋上空进行了最后一次测试飞行,在约6分钟的时间里飞行了约230海里(约合426公里),这也是“乘波者”在4次飞行测试中飞行距离最长的一次。

  美国空军公布的视频画面显示,一架B-52型轰炸机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后,将“乘波者”运载至太平洋上空约1.5万米处将其释放。然后,“乘波者”依靠固体火箭推进器在26秒时间内加速至4.8倍音速。与推进器分离后,“乘波者”启动超燃冲压发动机,冲上约1.8万米的高空,速度达到5.1倍音速(速度为1.7公里/秒、6242公里/小时),飞行了约3分半钟。这个速度是目前美军王牌导弹——“战斧”速度的7倍。

  这一次飞行并没达到6倍音速的设计飞行速度,但美国军方依然表示满意。自2004年启动X-51A项目,美国为此花费3亿美元。美媒报道说,美国军方一直在试验高超音速技术,希望能达到在几分钟内对全球任意地点发动打击的水平。然而,“乘波者”几次飞行测试要么失败,要么没有达到6倍音速的设计飞行速度。

  2012年8月的第三次实验和2011年的第二次试验中,飞行器都一头栽进太平洋。但这并没动摇美国军方继续试验的决心,美国军方为何对“乘波者”这样感兴趣?

  这要从美国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说起。为了在现代战场占据主导地位,上世纪90年代,美军提出“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目的是能在1小时内用常规武器(不是核武器)打击地球上的任何目标。    

  该计划的关键在于“速度”,配套研制的各种飞行器都必须达到5倍以上声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X-51A。美国国防部的将军们念念不忘多年前的一个深刻教训。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遭炸弹袭击,美国政府随后决定对恐怖组织进行报复。当年8月,美国得到情报,恐怖大亨本·拉登正在阿富汗东部塔利班训练营地,为清除拉登,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立刻命令位于阿拉伯海上的美国“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发射数枚“战斧”巡航导弹,攻击该训练营地。

  “战斧”巡航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为885千米/时,飞行了1770公里,耗时快两个小时,拉登在导弹飞抵前一个小时就离开训练营地了。如果导弹早点“赶到”,美国可能不会遇到3年后的“9·11”事件,也不会为拉登忙乎了十多年。这次行动的失败给美国国防部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从而促使了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制工作开始加速。而使用“乘波者”,可能会是另一种结局。“乘波者”时速可达4000英里(约6400公里),从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后,可在60分钟内携强大的动能攻击地球上任何目标,无论是对付恐怖分子还是攻击来自“敌国”的导弹,都不在话下。从阿拉伯海到阿富汗的1770公里,大约16分钟就到了。

  一直以来,普通飞行器速度最多只能达到音速3至4倍,很难突破传统技术的极限。美国军事的需要使速度超过5倍音速以上的高超音速技术应运而生,“乘波者”只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专家强调,堪称“航空航天领域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高超音速技术横空出世,将对未来空天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高超音速飞行器可以承担全球实时侦察、快速部署和远程精确打击任务,这将根本改变传统战争样式,这也是美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奥巴马上台后,一边推动所谓“无核武器世界”,同时则发展比核武器更具有实战灵活性的“非核战略威慑手段”及“快速全球打击”能力。不过,在美国的“快速全球打击”计划中,“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等方案由于一些技术难题仍待功课,因此被列为远期实施方案,而近期则通过改装海军“三叉戟”导弹、中期通过海军“潜射全球打击导弹”和空军助推-滑翔式导弹方案来实现。

  近年来,虽然失败多次,但美国仍没放弃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发。如果美国现有作战系统经过高超音速技术改造后,其全球精确打击、天对地打击、反卫星作战等能力将成为现实,美国将在核武器之外拥有常规战略威慑武器。

  “乘波者”全球“一家独大”

  “9·11”事件后,美军强调,防务规划必须以迅速和决定性地应对突发事件为中心,由过去“基于威胁”的模式转向未来“基于能力”的模式,因而必须迅速增强“全球打击能力”。

  2006年美国提出一个理论,叫“一个小时打遍全球”,其军事技术支撑之一便是空间基础保障系统,这些设施可以在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给地面陆海空信息化部队和武器装备提供保障。美军空间轰炸机、空间运输机可以从本土起飞穿越大气层,进入太空,利用太空赋予其特殊的速度,飞达敌国上空,再进入大气层内实施轰炸和作战。

  此前,美国已开发出一系列在全球打击的武器。包括B-52H、B-2A、B-1B战略轰炸机,航母、携带“战斧”巡航导弹的水面舰艇、核潜艇、洲际弹道导弹等。但这些武器的反应却跟不上情报系统的速度,战略轰炸机从接到命令到攻击需要数个到十数个小时;航母、水面舰艇、核潜艇部署到舰载机和巡航导弹打击范围内需要数天时间,并不能很好满足美国快速应对危机的要求。

  即使事先抵近部署也不足以解决问题,“战斧”导弹速度太慢,不利于快速打击敏感目标,比如1998年的轰炸拉登事件就是个教训。相比之下,只有洲际弹道导弹能做到“一小时全球打击”,但作为战略武器的洲际弹道导弹一般都携带核弹头,如果用于常规战,还存在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无法让外界判断是常规打击还是核打击,很容易导致对方进行“核报复”这种无法控制的严重后果。如何在不引爆核大战的情况下致胜对手,高超音速战机就是个很好的解决方式。航天航空领域竞争的一大趋势是空天融合,能自由往返于宇宙空间与大气层间并重复使用的飞行器,一直是世界大国争相研发的对象。

  能促成“航空-航天”能力无缝对接的高超音速技术,被认为是继螺旋桨和喷气推进技术之后“航空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目前发展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大体包括3类: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飞机以及空天飞机。

  X-51A“乘波者”无疑是美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的巅峰之作。若付诸实战,这些高超音速武器将使美国的“瞬间全球打击力量” 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因为,除了更快的反应速度外,它具有更强的突防能力,现有的巡航导弹主要依靠超低空飞行与隐身技术突破防御,由于速度太慢,暴露后很容易被拦截,在科索沃战争中就有数十枚“战斧”遭击落,而对于在高空飞行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来说,现有的防空武器对它基本无计可施;它具有更大的破坏力,高超音速武器具有惊人的动能,对钢筋混凝土的“钻透深度”可达十几米,特别适合打击深埋于地下的指挥中心等坚固目标。由于欧洲和俄罗斯的高超音速航天器试验都已宣布停止,美国处于“一家独大”地位,主要由该技术支撑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更应引起关注和警惕。

  本报综合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解放军报》等报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