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高原,第二炮兵某旅野战车场内,百余台战车在专用加油车前排起长龙。只见加油车4个管路同时连接发射场坪、特装车停放库等点位,仅3个小时便加油完毕。
作为一支导弹部队,该旅以往野外驻训吃、住、水、电等基本依托勤务站保障。今年,该旅按照“无依托保障,全程野战化”的思路,打破平时静态保障模式。旅长张可宝告诉记者:“官兵从有依托的驻训点走进荒山野岭,全面锤炼了部队作战能力。”
该旅转战发射场前,专程派出先遣队前往勘察,最终选定周边缺水、缺电、无补给的某陌生地域为驻训点。记者在制高点俯瞰整片野战营区,在迷彩伪装网的覆盖下,野战营区与附近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作训组姚克宇参谋告诉记者:他们采用多点支撑的方式,搭建起上千平方米的迷彩伪装网,使一支齐装满员的导弹旅隐匿其中。野战营区按照指挥、文化、生活、炊事等模块划区而建,利于战备与生活。
“吃穿住行医保障有力,抢运供管修确保畅通。”这是记者在后勤保障组帐篷看到的一副楹联。这天,野战运水挂车突然“趴窝”,后勤保障组采用消防车运水、储水罐和无塔供水器储水、自制镀锌板洗漱池供水的“组合式供水”方式,迅速解决了官兵用水难题。
塞外高原,春寒料峭。发射六营营长陈超告诉记者:“如今,野战帐篷内均配发了军用煤柴取暖炉。”在野战帐篷内,记者看到该旅制订的取暖炉使用规范,实行挂牌上岗,专人负责,并加强了帐篷通风、管路密封,配发一氧化碳探测器,建立夜查日查制度,确保了取暖安全。(编者注:配图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