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穹系统1秒内可测判火箭弹落点拦截力超强

2012年11月30日 13:44  青年参考 微博

  ■廉价而数量众多的火箭弹威胁,是促使以色列研制“铁穹”的因素;

  ■这套系统得到了美国的资金支持,简单可靠且智能化程度高;

  ■“铁穹”在本次巴以冲突中战果辉煌,今后还有升级改进的空间。

  面对漫天乱飞的火箭弹,绝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是抱头逃窜。然而,在最近一段时间的以色列,居民们听到空袭警报后,却纷纷搬出沙滩椅在屋顶或开阔地就坐,欣赏一种新型武器的精彩表演——只见一道火光夹杂着烟雾拔地而起,几十秒后,随着高空中一声沉闷的爆炸,来袭火箭弹粉身碎骨。

  这种武器就是在巴以冲突中大出风头的以色列“铁穹”系统。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事,该系统在8天内成功拦截了多达400余枚来自加沙地带的火箭弹,将以方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微不足道的水平,顺利通过了严酷的实战考验。

  针对火箭弹攻势量身订做

  一直以来,来自边界另一侧的火箭弹袭击,都是以色列面对的最主要的安全威胁之一,与加沙地带相邻的南部和与黎巴嫩接壤的北部地区受创尤甚。仅在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期间,真主党武装就向以北部发射了大概4000枚火箭弹,造成44名平民丧生,25万人疏散;据估算,整个冲突期间,约有100万以色列人困在掩体中或防空洞中,社会秩序大乱。

  这些火箭弹极其简陋,却令以方头痛不已。实地考察表明,它们除少量属于哈马斯及真主党武装外购,大多数是由自来水管、无缝钢管甚至铁皮包的水泥空心柱等制成的“山寨货”,发射药竟然是白糖和化肥的混合物。“土专家”在它们的尾部焊上4个稳定翼,填上爆炸物,最多加上简单的陀螺仪,一枚“纯手工打造”的火箭弹就算造好了。这些工艺简单的远程武器准头差、威力有限,但对以色列军民生命财产的威胁特别是心理影响相当明显。

  非但如此,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还采用最简易的发射装置,躲在加沙地带的地下通道、下水道、秘密地道等组成的据点里,将出口隐蔽在居民楼、商场或学校附近,一旦需要就能架起火箭弹发射,然后迅速转移阵地。即便以色列的远程火力和空中力量优势明显,要想在对方发射前加以铲除仍然难度巨大,一是不易发现和摧毁,二是成本太不划算。

  基于此,以色列从2007年开始研发一种能够击毁来袭火箭弹的拦截系统。军方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廉价、反应快、易于部署,官方绰号“铁穹”则明确地宣示了外界对它的期待。该系统于2008~2009年完成一系列测试,2011年3月正式部署在以南部地区。

  截至今年,以色列已为“铁穹”项目投入5.6亿美元。据悉,每套系统的造价为5000万美元,主要用于拦截“喀秋莎”和“卡桑”等射程在5~70公里之间的中短程火箭弹。“铁穹”系统的每枚拦截导弹价值约4万美元,来袭的简易火箭弹造价几百美元,两者相差近百倍,有人据此认为这是“高射炮打蚊子”,得不偿失。不过,以色列安全专家指出,一旦敌火箭弹落入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势必造成重大伤亡,因此,打造“铁穹”是绝对必要的。

  打得准、反应快、消耗少

  从技术层面看,让以色列人自豪的“铁穹”系统,采用的大多是成熟技术。它主要由雷达、控制系统、发射器构成。每枚拦截导弹长3米、直径约15厘米、重90公斤、弹头装药量11公斤、射程4~70公里,可有效拦截射程70公里内的火箭弹。

  “铁穹”系统由移动发射车、战斗管理与控制系统和雷达三部分有机组合,最大的特点是高度智能化。其中,雷达类似眼睛,控制系统像大脑,移动发射车犹如拳头。雷达探测到来袭火箭弹后,所侦测到的目标数据传递到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最后向发射车下令。从探测到目标,到发出拦截命令、摧毁来袭目标,整个过程仅数十秒,全由系统自动完成。

  “铁穹”系统在侦测到火箭弹来袭后,能在不到一秒内根据弹道、天气等条件综合测算、判断火箭弹的落点。更加智能化的是,“铁穹”只对射向城镇等高价值目标的火箭弹实施拦截,对飞往空地的则置之不理。事实上,这正是“铁穹”系统关键性的技术突破:不仅能精确拦截目标,而且能有效区分来袭火箭弹的危险程度,使得其不会无谓地消耗弹药。

  实战中,“铁穹”系统的三部分被部署在不同地点,间隔20公里以上,间接提升了生存能力;每套系统共有3辆发射车,每辆发射车装载20枚拦截导弹。用以色列专家的话说,“铁穹”可全天候同时应对多个目标构成的威胁,无论多云、下雨、尘暴、雾霾还是在暗夜条件下,都能有效化解哈马斯和真主党的火箭弹攻势,甚至连大口径炮弹也能击落。

  自从“铁穹”开发成功后,其优异的技战术性能就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以色列也有意将这项技术卖给其他国家以收回投资成本,目前,美国、英国、韩国、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均已表示有兴趣购买。其中又以美国的兴趣最大,2011年5月,美国政府为以色列装备“铁穹”提供2.05亿美元的特别援助,今年7月又追加了7000万美元;防务界更是一直有传闻称,美国欲购“铁穹”,旨在为今后驻扎在战乱地区的美军提供新的防护手段。

  不俗战绩外,有缺憾待弥补

  本月14日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是“铁穹”导弹防御系统入役以来遭遇的最大挑战。据悉,未雨绸缪的以方提前部署了5套“铁穹”系统,大多数分布在加沙附近的南部地区,主要在贝尔谢巴、阿什杜德、阿什克隆和特拉维夫等大城市附近。

  以色列军方表示,自以色列国防军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代号“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以来,“铁穹”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防护作用。一位要求匿名的以军指挥官称,“铁穹”成功拦截了421枚来自加沙的火箭弹,漏网落入以色列人口密集区域的,只有区区数十枚,其中仅3枚火箭弹造成了以方人员死亡。

  按照以方公布的数据,“铁穹”的拦截成功率达到80%以上,战果辉煌。不过,此次实战依然暴露出,这款在美国援助下研制的“金钟罩”存在缺陷——受硬件条件限制,“铁穹”只能解决零星的袭击,同时来袭的火箭弹数量一旦超过其备弹量,还是无能为力。

  如今,在国际调停下,这次巴以冲突暂告一段落。由于传言中的地面战并未上演,“铁穹”系统无疑成为这轮战事中最耀眼的武器。有消息称,根据之前的计划及其在实战中的表现,今后以色列还会对“铁穹”加以升级。据透露,更先进的“第二版”重点在于拦截精度的提升,还能对付更多种类的威胁,甚至包括叙利亚和黎巴嫩拥有的中短程导弹。

  特拉维夫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在全国部署10~15套“铁穹”系统,美国承诺将负担其中4套的部署费用。除了“铁穹”,以色列还计划投入10亿美元研发更先进的“魔杖”(又名“大卫投石器”)反导系统,称其能“成功对付世界上其他系统扼制不了的威胁”,今后将与“铁穹”、“箭”和“爱国者”等其他反导系统协同作战,让拱卫以色列的空中防线更牢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