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常立志 叱咤风云会有时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1年度中航工业风云人物”、一飞院院长李守泽
作者:崔斌峰
这是2月16日上午,采访我国某重大专项现场总指挥、一飞院院长李守泽时,他正在批阅文件。玫瑰色的晨光,透过明净的玻璃窗,洒进李院长的办公室,洒进一片金黄。
把命运攥在自己手中
与李守泽相约采访很不易,年前就与他相约却一直未能如愿。这首先由于他个性不事张扬,不愿意将自己置于聚光灯下。“别写我了,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有什么好说的呢?”
2009年我国60周年大庆,中央媒体需要制作一批反映我国各领域重大成就的新闻作品,时任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航空总师的李守泽,被确定为受访对象。此前一年,在他的领导下一飞院圆满完成了空警2000奥运安保的保障任务,此时他正担任着国庆大阅兵航空武器重大任务保障领导小组组长的职责。央视记者走进他的房间,可无论怎么说,李守泽就是不愿接受采访。
“空警2000研制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这是整个团队的成功,我只是尽了改进的职责,还是采访别人吧。”最终,记者一脸失望离去。
另一方面,李守泽确实太忙,实在抽不出多少时间。一飞院承担着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级航空武器研制重任,有些项目在我国航空研制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创举,可谓举国之力的国家创新工程,容不得丝毫闪失,其中蕴涵了巨大的风险、困难、挑战。作为一飞院的掌舵人,国家重大专项研制现场总指挥,李守泽总感叹时间过得太快:“真想把每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
这次李院长终于没有架得住笔者的软磨硬泡,2月16日清晨,笔者如约来到了李院长办公室。
话题首先从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国家重大专项身上打开。
实际上,航空工业有个惯例,就是在一架飞机上,用到的新研制成品比例,不能超过30%,否则研制的风险就会相当大,而重大专项要实现跨越赶超,新成品的比例超过90%,并且研制周期要求苛刻,用西方人的习惯,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没有办法,如果降低风险,那就只能在性能上作出让步,那么重大专项赶超世界就依然是个梦。重大专项研制是在创造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过程对于李守泽和他带领的团队来说是如山的压力。
“您有过动摇的时刻吗?”我直截了当地向李院长询问。
“我们的工作可以说是如履薄冰,但要说动摇,一丝一毫也不能允许!”李守泽用知识分子的认真劲向我解释:“重大专项是国家级创新,要通过它实现系列化产业化发展,拉动我们国家工业科技能力和关键技术进步,建立全国全行业的研发平台。几十个系统,上百家研制单位,涉及到电子、航天、冶金、兵器、材料、化工等十几个行业,作为牵头单位的我们,如果产生丝毫的动摇退缩,那给项目带来的将是毁灭,航空工业将承受巨大挫折。我至今难忘温家宝总理来我们这时说的那句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说话是要算数的。让它早日飞上蓝天,这是国家的意志!现在国家的意志就在你们身上,你们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所以,再苦再难,我们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成功。”李院长语气平静却坚定有力。
如今站在一飞院院长、国家重大专项现场总指挥位置上的李守泽,表现出的是镇定自若、坦然沉着。思维缜密、出色的指挥协调能力,为李守泽在业界博得了赞扬:思路清晰,总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心里素质极端过硬。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心理素质极佳的汉子,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做到对飞机研制的每一道环节,每一道流程胸有成竹。一次出差回来,由于飞机晚点,回到阎良已是深夜,他告诉司机直接送他去办公室,这已经形成了惯例。出差回来后无论什么时间,他的第一站一定是先到单位,批阅积累的文件,梳理近段时期工作的各个环节,“还有哪些薄弱环节?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考虑到?一旦出了问题如何应对?”吃饭的时间,这边嘴里嚼着饭菜,那边脑子一刻不停的转——千百个哪怕最细微的环节,都在李守泽的脑海里翻来覆去,无数遍的过“电影”。
李守泽说,搞飞机设计,必须把工作做到前面。一切细节,一切问题都必须解决好,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必须“一切尽在掌握中”。此前所有压力,得咬牙扛着,并一一消解掉,“一个人做工作,信息量、信息面一定要比你工作所需的信息面要宽、要大、要深,这样对相关的事物判断分析才能准确到位。”“只有对一件事吃透了,才能产生自信。心里踏实了,才能举重若轻。”李守泽说。
“心中有数”的李守泽将一飞院的体系化建设管理创新作为重点。面对多型号交叉进行的现状,探索出一飞院多项目下的科研计划管理模式,建立科研计划三级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体系;开发出一飞院科研计划管理平台,实现了计划的网上下达、分解、考核的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科研周例会及项目中期评估会等形式,对科研计划的执行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构建出具有一飞院特色的柔性矩阵式项目管理机制,项目全寿命周期综合管理,有效解决了一飞院多型号并行的矛盾。
在李守泽主持下,一飞院开始大力实施专业整合,提升研发能力和效率,开展专业设计流程的梳理与优化,强化设计与试验、试制、试飞等一体化运行,建立了里程碑节点评审制度和全过程状态管理,控制了型号研制的风险;在他的倡导要求下,一飞院将综合平衡计分卡融入科研管理体系,建立起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科研工作量日志制度,有效提高了科研生产系统的运行;面向飞机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初步解决了知识积累和传承,带动了一飞院预发展型号的设计和创新;知识工程、全数字化协同平台、高速信息化网络的建立和高速推进,使一飞院在完成型号任务的同时也为后续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产生了极佳的效力: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在内的各项型号研制高效优质推进,呈现出愈来愈佳的状态,一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预先研究、专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2011年底,一飞院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超额完成飞机公司下达的经营任务。
这是李守泽最好的新年礼物了。
一路洒满忠诚
在陕县出生长大的李守泽,读书时崇拜的是陈景润、华罗庚。1979年,他考入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那时,“60分万岁”在校园很有市场,可他却连星期天都泡在图书馆里。
1983年,李守泽大学毕业来到一飞院的前身603所做一名普通设计员,在人才济济的设计所里干得是“拧螺丝钉”的活,那些别人不屑一顾的小事他总是干得很认真、很投入、很卖力,于是来找他“帮忙”的人多起来,或翻译一篇资料,或画一张图纸,他总能将活干得漂漂亮亮。
幸运之神爱光顾的总是那些愿意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的人,总是那些不分分内分外、毫无怨言地去做好每一件事的人,总是那些在别人犹豫、退缩的时候敢于冲上前去的人。“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便越少。”李守泽的身上,正佐证了英国思想家伯特兰·罗素的这番话。就这样,李守泽从普通技术员到专业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技部副部长,民品公司总经理,副所长,主管科研副院长直至一飞院院长,每一个台阶落下的脚印他都踩得扎扎实实,从JH7到JH7A、小鹰500、空警2000直至国家重大专项,李守泽担负的职责也越来越重。
当了院长的李守泽还是一直保持固有的习惯,那就是只要有空不打招呼一定要到一线看看,或白天或晚上,随时到基层中去,了解项目进展,发现问题所在,这也让他随时掌控各种情况。
“他掌握信息总是第一时间,分析问题总能一针见血,让人不得不服气。”一飞院科技部干部李明如此反映。
李守泽说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他,常常举轻若重。
一架飞机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要经过千千万万个研究、设计、生产人员来完成,任何一点纰漏都可能造成项目的失败。李守泽的办法是小题大做,把小事当做大事办,把一般事当做重要的事办,把慢事当做急事办。
重大专项一次重要展示工作中,出现了一个很小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它问题不大,丝毫不会影响项目本身。可李守泽这次一反常态的变了脸,他严肃的说:“虽然它不会影响到项目本身,但这种轻视小问题的态度却是可怕的。重大专项事关重大,一个小问题也许就会断送一切。”结果,那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问题马上被当做大问题进入解决程序,直到无可挑剔,李守泽才放下心来。
“我们要比其他人更好的理解客户的需求。”李守泽说:“实际上人们会根据你传达的信号,来形成对你的判断。我们也许有最好的产品设计、最高的质量,但如果我们用一种潦草马虎的方式来展示,客户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也是潦草马虎的;而如果我们以创新的、专业的方式来展示,那么优质的形象也就被灌输到客户的思想中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