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报告称中国海军已有能力深入西太平洋作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30日 16:09  环球网
进行海上演练的“黄石”号和“沧州”号护卫舰 进行海上演练的“黄石”号和“沧州”号护卫舰
中国海军第七、第八批护航编队的舰艇在亚丁湾编队航行。 中国海军第七、第八批护航编队的舰艇在亚丁湾编队航行。

  2011中国军力报告附录:中国不断发展的海洋战略

  中国海上安全利益的增长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陆上强国,中国越来越期待海洋领域成为其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的源泉。中国不断发展的“海洋意识”已经在高层言论以及资源分配中体现了出来,它可能会对亚太以及其他地区造成广泛影响。中国许多官员及公民都将海上力量视为成为“大国”的先决条件。

  本章讨论的是中国对海洋领域的关注,特别是在安全方面的关注。这部分内容将会确定影响中国对海洋利益见解的催化剂,以及中国应对相关挑战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挑战包括海军发展、立法、改善民事海上执法以及外交主动权。这一章最后讨论的是中国具体的海上利益,以及中国的状态未来会如何发展。

  在2010年《中国海洋发展报告》中,中国国家海洋局(SOA)宣称,“建立海上强国是中国21世纪的历史性任务,而2010-2020年间的10年时间,将是北京政府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历史性阶段”。尽管中国似乎缺乏正式的海洋战略,但是中国官员、军事战略家以及专业学者都在关注,海上力量与中国利益不断增加的联系。

  “海洋意识”的演变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两个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海洋观念的变化。第一,冷战结束后,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中国所担心的主要陆地冲突,包括同俄罗斯爆发核战的可能性,都已经平息下来;北京政府将注意力转移到一系列其他挑战上,尤其是台湾地区问题上。1995-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美国做出反应的事实,突出了中国会面临美国军事干预的潜在挑战,强调了北京政府发展现代化海军的重要性——要发展能够开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行动,或者解放军所说的“反介入行动”的现代化海军。

  第二,中国日益扩大的经济利益,包括海洋贸易以及海洋资源的开采,已经影响到了北京对海洋力量的理解,因为它与国家利益有关。2007年,胡锦涛主席发表讲话称:“开发海洋资源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 中国将海洋视为重要资源,可以提供鱼类以及大量潜在油气储备。

  海洋还是贸易的主动脉,支持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近90%的进出口货物都是经海洋运输的。在1993年之前还是石油出口国的中国,现如今所消耗的一半以上的石油都源自进口,其中超过80%的进口石油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以及南中国海。此外,中国经济发展重心集中在该国东海岸人口密集中心。那些能影响到这些沿海区域的冲突,可能会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海军战略的发展

  被誉为“现代海军之父”刘华清将军(2011年1月逝世),要求海军在中国沿岸地区外行动,并且呼吁最终发展航母。虽然他的许多提议可能需要数年才能获得支持,但他的观念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战略家将海上力量概念化以及处理海上战略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时间里,解放军高级将领刘华清上将都在指挥着装备不足、缺乏训练的海军部队,之后他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在一种由解放军地面部队主导的战略文化下,刘华清推动了海军现代化事业。1986年,刘华清将军制定了解放军海军“近海防御”战略,而在此之前,海军主要侧重于“抵抗入侵以及保卫国土”。

  虽然没有定义具体界限,但近海防御的范围一般都被描述为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海上空间,或者是“第一岛链”,它包括黄海、东中国海以及南中国海。而且,近年来,解放军海军已经开始强调在其所说的“远海”开展行动。这是的“远海”所指的是根据“第二岛链”大致划定的一个区域,它从日本北部延伸,通过马里亚纳群岛和关岛。

  而在该地区之外,除发生更多远距离的突发事件外,还伴随着有限和平时期的行动,包括反海盗巡逻、人道主义救援以及非战斗人员撤离行动。这些和平时期的行动,为解放军提供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新安全利益的推动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更多现代化军队采用高科技武器和平台,逐渐改变包括领海权在内的现代战争的性质,中国变得越来越忧心忡忡。在中国许多战略家和军官看来,发达国家所取得的军事进展,使得以沿海为导向的解放军海军显得过时、能力不足且脆弱。随后,中国领导人便命令解放军,为进行并赢得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做好准备。“高科技”一词后来被“信息化”取代,这体现出了网络中心战以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992年,十四大后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通过海军发展、立法、民事执法和外交渠道,寻求达成其海上目标。解放军海军实施宏伟的采购计划,弥补了诸多能力的差距;解放军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以及整个90年代,都存在这样的差距。现在,中国已经拥有了有限能力,可以应对陆基航空兵行动范围之外的海上威胁。这包括深入南海和西太平洋,进行有限兵力投射的能力。尽管这一进展很缓慢,但却随着新系统投入运行而加快,而且,中国海军部队通过在沿岸地区之外开展行动,获得了额外的经验。

  中国文职官员和军官都强调称,经济推动了中国海上利益的扩展,这表明人们认为经济福利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日益紧密。2006年,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宣称,中国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保护其渔业、资源开发和能源战略通道的安全”。中国的海上利益——其中包括领土和主权争端、资源利益、对重要海上交通线的依赖——仍高度集中在亚洲。因此,中国海军的定位仍以该地区为重点。不过,解放军正在执行着更多“全球”任务。这反映出了一种认识,即中国的经济利益(包括商业船运和投资项目)以及中国公民,现在已经遍布全世界。而且,这还反映出了中国塑造其大国形象的愿望。中国已经明确,解放军海军将在保护中国广泛利益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4年,任中央军委主席不久后,胡主席便发布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即通常所说“新历史使命”。 “新历史使命”还突出了解放军保护中国日益扩大的“国家利益”,以及“确保世界和平”的作用。为了在中国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之间建立明确联系,“新历史使命”将在中国海洋边缘之外执行任务合理化。虽然解放军仍侧重应对地区突发事件,但“新历史使命”指出,中国对利益的追求不会受到地理界限的约束,并且将不断发展以便应对多种多样的挑战。《2006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扩展了“新历史使命”:它提出了“多样化军事任务”概念。这就强调了,解放军不仅需要为执行传统军事任务做准备,而且还要为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MOOTW)做闪准备。在这之后,解放军海军开始在反海盗行动、人道主义援助/灾难救援(HA/DR)以及非战斗人员撤离行动(NEO)上,投入更多精力。

  解放军海军新的“第一次”

  解放军海军自2009年来持续在亚丁湾进行的反海盗部署。亚丁湾使命不包含海军外交因素,它标志着中国首次在地区水域之外,进行了海军力量行动部署。2010年9月,解放军海军医院船——“和平方舟”号首次执行了海外人道主义任务,它访问了亚洲与非洲的五个国家。最近,解放军海军参加了首次非战斗人员撤离行动(NEO)。2011年2月,解放军海军部署了一艘“江凯-II”级护卫舰,为中国公民撤离利比亚的行动提供支持;当时,该护卫舰正在亚丁湾执行任务。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但这次部署证明解放军海军履行了其保护工作和生活在海外的中国公民的承诺。

  中国的海上利益

  这些日益“多样化”的任务并没有取代区域优先事项。对于中国武装部队尤其是海军来说,台湾地区挑战依旧是“主要战略方向”。而且,除台湾地区外,中国还面临着几个高度优先的海上挑战。第一,强化并逐渐扩大中国的海上缓冲区,将它作为阻止外国攻击或“干涉”的一个手段。第二,推进中国对海上领土主权的宣示,尤其是在东中国海以及南中国海的领土主权。第三,中国正集中精力保护地区海上交通线。第四,中国希望提升其“大国”形象。第五,中国打算在可预见的未来,部署不易破坏的海基核威慑。

  扩大海洋边缘:长期以来,中国都将黄海、东海、南海视为具有特别战略意义的区域。在北京看来,这些所谓的“近海”构成了安全缓冲区,可能蕴藏有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试图运用法律声明、民间执法与海军物资推进中国在这缓冲区内的利益。1992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南中国海是中国的“历史性水域”。北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确定中国对地区领土的宣称,并对外国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活动做出特别限制。

  区域领土争端: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中国开始描绘一条“九段线”,从根本上将南中国海,包括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划到线内。虽然这一声明比较模糊,但中国仍主张虚线内的领土及其临近水域均属于中国。中国扩大的扩展会部分或全部与台湾地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发生冲突。最近几年,中国对这些争议采取高压政策的能力稳步增强。尤其是,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影响正在影响到南中国海主权宣称国的安全感知。

  中国正在通过民间执法和海军物资追求其领土目标。最近几年,中国海军船只和民间执法机构在该区越来越自信,偶尔会与主权宣称敌对国家发生摩擦。在东中国海线,中国一起与日本就海上边界问题存在争端。边界划分会对争议领土和海底能源产生重要影响。2010年,中国渔船在有争议的尖阁列岛(钓鱼岛)冲突日本海岸警卫队船只,东京和北京间的紧张局势加剧。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通过民用物资加强海上宣称,这些物资包括海警、边防管理局(BCD)、海上安全管理局(MSA)、国家海洋样测绘局(SOA)、中国渔政指挥中心(FLEC)以及海岸警卫队等。北京希望地区海上安全问题以执法问题解决,而不是军事对抗。北京认为,在这些问题中部署海军资产可能会加剧危险升级,并引起地区敌对,使解放军海军执行非军事任务时加重不必要的负担。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日本和美国,中国的民用海事机构设备简陋,运转不良。但这些海事机构正在稳步改善,并将在中国海上执法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保护海上通道

  自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经济活动者出现后,便一直几乎完全依赖美国,将其视为安全和无限制海上区域的保证国。中国大约90%的贸易额是通过海上运输实现的,而合全球约50%的商业运输业经过区域水域进行。这种依赖引起了对海上通道保护任务的更大关注。中国官员特别关注马六甲海峡。虽然最近中国海军力量不断提升,但在应对南中国海远方地区,包括马六甲海峡的威胁方面,仍将面临巨大困难。

  解放军海军在亚丁湾的不懈努力强调出,中国越来越注意保护海上商业利益,使其免受传统和非传统威胁。美国欢迎中国为维护安全和保障全球海域做出贡献。这一部表明,双方在共同利益领域可以促进合作。

  强国地位

  中国海军宏伟的现代化计划仍使中国公众与领导人引以为傲。中国已经部署最先进的战舰参与海军外交,进行联合反海盗活动。很多中国人将海军力量视为强国地位的前提条件。

  中国官员与评论家偶然会叹息,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解放军海军预计将来未来十年中部署航母,无论其是否具备实际战斗能力,都大大有利于国家荣誉。中国将目前的海军力量与晚清时期相比,在晚清时期现代化的日本与西方海军轻易就可将其击败。

  海基核力量

  中国还在继续致力于部署海基核威慑。虽然解放军海军已接收了“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但“巨浪-2”武器系统一再面临挑战。该系统并未如美国国防部预测的那样,于2010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IOC)。一旦中国克服余下的技术障碍,解放军海军就将获得核物资保护。

  克服关键挑战

  尽管解放军取得的进展引起很多关注,但仍存在一些能力差距。例如,对中国军事和文职领导人而言,亚丁湾部署凸显了远距离作战的复杂性。尹卓少将称,亚丁湾任务表明,“解放军海军装备并不特别适合蓝水作战,而且,我们的装备、技术,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和通信手段的水平,及我们蓝水部署的能力,仍要走很长的路方能赶超西方国家。”

  过去20年中,中国的地区能力显著提高。然而在近期可能发生的持续冲突中,中国可能面临将兵力投射至地区水域之外的巨大困难。中国缺少海外基地和补给基础设施,虽然最近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要依赖于岸基防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正在逐步增加在以下活动中的参与度:如国际维和行动、军事外交、反海盗军事行动、人道援助和灾难救援、疏散海外动荡地区中国居民及演习活动等,这将提高解放军在远离本土地区作战的能力。这种作战经济最终将有助于“全球”军事存在——如果说这是中国领导人所追求的目标的话。

  评估未来

  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对海上力量的看法。如今,解放军海军和中国民用海事机构正在解决区域能力之间的差距,同时参与少量地区外和平时期行动,中国在地区外的行动能力仍比较有限。任务范围扩大反映了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日益多元化的利益。

  除了附近地区利益,中国扩大的能力可能促使中国更多关注远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挑战。与10年前相比,中国许多海军新平台可利用空基通信、先进传感器以及区域防空,加强了远离本土的作战能力。目前,和平时期的行动部署,正在为解放军海军提供地区外行动的宝贵经验。建立海外基地和建造几艘航母可能标志着中国任务的“全球化”趋势。中国海上计划的性质和范围更大的透明度,将有助于减少猜疑,确保中国海上发展成为全球稳定根源,而不会引发摩擦。

  环球军事授权新浪军事频道发布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美国《2011年中国军力报告》:

  摘要:美国新版中国军力报告称台海军力变化有利大陆

  第一章:解放军095核潜艇明年服役

  第二章:中国2050年成为世界级强国

  第三章:新轰6作战半径达第二岛链

  第四章:弹道导弹采用世界尖端技术

  第五章:中国持续提高对台两栖作战能力

  第六章:中美军事关系应保持长期稳定

  相关专题:美国发布2011中国军力报告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海洋 战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