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购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解救乌军工企业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 09:35  青年参考
资料图:“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
资料图:“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

  本报特约撰稿 田剑威

  10月出版的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杂志载文称,中国已就购买“欧洲野牛”大型气垫登陆舰一事与乌克兰方面达成协议。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表示,这份协议对拯救当地军用造船业极具意义,受益最大的当数具有70年历史的“海洋”造船厂。

  军用气垫船是拳头产品

  1938年10月5日,苏联政府通过在克里米亚半岛的费奥多西亚市建设“南方圆点”工厂的方案,这就是“海洋”厂的前身。二战期间,费奥多西亚沦陷,工厂一度被德军焚毁。苏军收复该市后的第11天,军民就开始重建造船厂。1947年,“海洋”厂迎来重建后的首批订货。

  上世纪40至50年代,“海洋”厂建造200了多艘“共青团员”型鱼雷艇,为苏联海军执行近岸防御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1959年至1976年,又建造了389艘“火箭”型高速民用快艇,该船排水量为27吨,可搭载5到8名乘客,最高时速58公里。此外,该厂还生产多种边防警戒快艇,除装备苏军边防部队外,还出口至其他国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海洋”厂逐渐成为军用气垫船的生产大户,“欧洲野牛”型气垫登陆舰堪称最优秀的产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陆舰(满载排水量555吨,长57.3米,宽25.6米,高21.9米,最大航速60节,航程超过500公里),它可在未构筑工事的岸边登陆,并对滩头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在执行此类任务时,每艘“欧洲野牛”可运送3辆T-80主战坦克或8辆BMP-2步兵战车或10辆BTR-80装甲车;如单纯用于兵力投放,该舰可搭载140名作战人员及150吨物资。

  “海洋”厂建造过10多艘“欧洲野牛”,主要装备苏联黑海舰队,后被乌克兰海军接收,目前仍有多艘在役。

  为求生存盯上中国市场

  拥有辉煌历史的“海洋”造船厂,近年来却因财政困难而举步维艰。2006年9月,乌克兰工业部召开军工企业联席会议,讨论了“海洋”厂私有化问题。2007年8月,费奥多西亚市地方法院一审判决“海洋”厂破产,指出该厂拖欠120万格里夫纳(1格里夫纳约合人民币1.6元)的债务。造船厂随即提起上诉,并最终赢得二审,侥幸逃过一劫。

  2008年3月,费奥多西亚市市长弗拉基米尔·沙伊杰罗夫声称,这个曾有8000名职工的大厂,如今仅剩下不到800人,随时面临破产的威胁。工厂领导平均每半年更换一次,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厂里未完工的旧船卖到废品收购站去,以筹措员工工资。

  因为本国军方不再订货,“海洋”厂只得开拓海外市场求生存。早在去年3月,乌克兰方面就曾表示,希望中国购买“欧洲野牛”型气垫登陆舰,价格“绝对好商量”。为表示诚意,乌克兰军品出口部门还责成“海洋”造船厂准备了一份技术报告书,详细介绍了这款两栖战利器的性能、成本以及建造期限。据时任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经济部长的斯韦特兰娜·维尔巴透露,如果中方同意的话,“海洋”造船厂有望获得总额超过10亿格里夫纳的合同。光是这笔合同的订金,就能极大减轻工厂的财政负担。

  今年春天,乌工业部长弗拉基米尔·诺维茨基视察费奥多西亚市,其间亲自造访了“海洋”厂,目的就是要考察一下该厂的现状是否“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赋予的军品出口任务”。当地媒体称,全市上下都期待着向中国出口军用气垫船,因为城市的经济支柱就是“海洋”造船厂,周围还围绕着大批配套企业。如果中国真能下单,就意味着费市的经济将有一个大翻身。如今,中乌气垫登陆舰交易有望落实,费奥多西亚市政府乃至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自然兴奋异常。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气垫登陆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