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常砺天
基隆港是台湾海军在台岛北部最重要的基地,战略价值甚高。然而,台湾军方却在早些时候放出风声,称由于基隆港不适合部署大型舰艇等原因,计划从明年起将常驻港内的舰只撤出,逐步移防至条件更好的台北港。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如何?11月出版的台湾《全球防卫杂志》载文进行了分析。
最强“纪德”难寻落脚处
目前,台湾海军在基隆港的主要兵力为第131舰队及港务分队,其次为负责向马祖岛运送补给的第151舰队及执行搜救任务的第192舰队,偶有其他舰艇进驻。文章称,第131舰队在规模最盛时,曾编有包括7艘驱逐舰和21艘巡逻舰在内的数十艘大小舰只,如今台湾海军兵力已缩水不少,基隆港按理不该出现因空间不足导致运作困难的状况。
事实上,真正令台军感到困扰的原因,在于前两年购自美国的4艘“纪德”级驱逐舰。该级舰排水量9000吨以上,吃水深达10米,对港口设施要求较高。自成军以来,它们仅在2005年底在基隆港靠泊过一次,此后就从未在这里现身过。
文章指出,“纪德”舰瞧不上基隆港有充分的理由。基隆港区整体呈漏斗状,最窄处只有220米宽,港内最大水深仅15米左右。因此,2005年“纪德”舰造访时,为避免声呐和推进器触底,在选择进港航路时颇费了一番周折。到离港时,由于担心擦撞航道中设置的浮标,体型庞大的该舰不得不以一路倒车的方式退到外港,才得以掉头离开。
此后,港务部门虽然对航道采取了疏通措施,但水深的限制,仍然令“纪德”舰无缘再次造访基隆港,苏澳的中正军港遂成为其在台岛北部惟一的落脚点。问题在于,中正军港内适合该舰的码头也仅有一座,为满足后勤补给和快速反应的需要,台军不得不额外花钱,向苏澳港务局租借民用码头以备不时之需。
抗风能力是台北港最大软肋
在这种背景下,台湾海军打起台北港的主意,甚至考虑将131舰队全部从基隆港迁走,亦有一定的合理性。据了解,台北港码头水深可达14米,航道深度则普遍在14米以上,如建立“军事专业区”,足够让包括“纪德”舰在内的所有主力舰常驻。
当然文章也强调,除去施工费用不提,台北港相比基隆港确有先天不足之处。首先,基隆港从1886年启用至今,经过日本殖民当局和国民党政权的大力建设,港口设施的完善程度堪称一流;加上在周边山区设置的对空及对海防御火力,安全性在岛内数一数二。反观通过围海造地建成的台北港,在地形上既无天然港湾带来的纵深,附近也不易部署防卫兵力,港区整体安全性难以确保大量军舰在此常驻。
其次,自“纪德”舰成军以来,每逢有台风袭来,停泊在苏澳港的该舰大多会选择绕过台岛北部,再南下前往台中港避风。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航程虽然途径台北港,但军方却从未让“纪德”舰就近在此处躲避,宁可消耗更多燃料也要去台中。文章认为,军方之所以舍近求远,考量的主要因素就是台北港的抗风能力无法满足要求。
此外,经过几十年的摩擦和协商,台湾海军与主管基隆港的民间业者早已形成默契,舰艇在此运作对民船活动无甚影响。再考虑到军方不时举办的开放展示活动,基隆港反而从中获得了商机,与军方形成了实质上的互惠共生关系,自然不乐见舰队迁走。从这些角度讲,虽然现有的港口条件确有令人不满之处,但综合权衡下来,是否必须要让舰队“搬家”并启用台北港,仍是必须慎重考虑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