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巴共研枭龙各出一半经费 K8教练机出口240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4日 09:12  中国航空报
资料图:巴基斯坦空军维护JF-17战机
资料图:巴基斯坦空军维护JF-17战机

资料图:中国产枭龙1号机试飞
资料图:中国产枭龙1号机试飞

资料图:中国空军K-8教练机
资料图:中国空军K-8教练机

  1979年1月是中国航空工业走向世界的元年元月。

  这年1月21日,当时主管航空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决定成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开始了由军援向以军贸方式对外出口国产飞机的发展历代程。当初可供中航技出口的有歼六、歼七、强五、运八等成熟机型,并且取得了骄人业绩。在新的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中,中航技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用户需求为牵引、国际市场为依托、资金技术为纽带、项目管理为基础的崭新的外贸后继机研发之路。

  随着出口机种、机型使用年限增加,军机总会面临退役的结局。这时如果没有新一代机接替,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外贸机断档,那将直接影响到中国航空工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及地位,而且更关乎中航技的生存问题。上级机关和中航技历任领导都高度关注外贸后继机开发,曾前瞻性地决策:不能完全等待、依赖国家或行业提供后继出口机种,一定要领先一步,在可能的情况下以风险投资并寻找海外合作伙伴及启动用户,自行开发适合国际市场的机种、机型,作为出口机的补充和替代,以解决外贸机“青黄不接”问题。后来享誉世界的K8、“枭龙”飞机的研发,即是这一决策的最终成果。

  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广泛市场调研,中航技与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决定合作投资发展新型喷气式教练机。双方商定,各自承担二分之一的研制经费,共担风险,并由中航技负责在国际上寻找用户与合作伙伴,争取国外投资。1986年,巴方同意支付四分之一飞机研制费,与中方合作研制。同年8月21日,中巴双方签署合作研制总协议,K8飞机合作研制由此开始。1990年10月,第一架K8样机实现首飞。截至2008年底,K8飞机累计向巴基斯坦出口39架。1999年12月,中航技与埃及签订合作生产80架K8E飞机合同,其内容包括出口整机、生产线和专有技术;提供软、硬件并帮助埃及建立飞机设计研究中心和飞机综合后勤保障体系等,总金额达3亿多美元。K8E项目也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第一次以生产许可方式,向国外输出整机生产线及技术专利,同时也是出口数量最多、金额最大的一个项目。截止到目前为止,K8飞机已累计出口240余架,占同类教练机国际市场的70%,深受国外用户好评。

  “枭龙”项目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与巴基斯坦合作伙伴多年“磨合”,1992年中航技与巴空军达成协议,各自承担一半研制费用,联合研制“超七”飞机。2003年8月25日“超七”飞机首飞成功,中巴双方正式将其命名为“枭龙/JF-17”。“枭龙”项目是以“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原则运作,整个研制过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由集团公司牵头,中航技、成飞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共同承担研制、生产和销售工作;巴军方用户也积极参与研发,与中方一起开拓国际市场。“枭龙”项目的成功,给中国航空工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航空技术的一个进步,更是国际合作、市场营销、融资方式、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它必将对今后中国航空工业外贸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枭龙”项目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多专业、跨学科、国内外合作的大型系统工程。中方各责任单位按照专业化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并承担相应工作,通过科学项目管理,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以往新机研发相比,枭龙试制周期仅为传统周期的2/3到1/2,而项目研制费同比也要少很多,实现了低投入、快产出的较好费效比,使各投资方及用户均感满意。

  “后继有机”是几代中航技人前赴后继奋斗的目标,也是中国航空工业走向世界扎实的脚步。(凯 迅)

  相关专题:航空档案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航空档案

更多关于 中国 巴基斯坦 枭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