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80后军人中的兵专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 06:21 解放军报
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80后军人中的兵专家(图)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京西宾馆会见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部分基层部队人大代表时,与向南林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80后军人中的兵专家(图)
训练场上的向南林。王绍波摄

向南林和福利院的孩子在一起。王绍波摄

  -本报记者 张弛 欧世金 孙兆秋 特约记者 吴溪

  人物简介:向南林,1981年9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2年11月入党。沈阳军区某师高炮团修理连情报指挥技师兼雷达修理班班长,大专学历,二级士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四总部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获首届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被沈阳军区树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标兵、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被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树为优秀士兵标兵。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

  这是今年两会期间的一个镜头。

  3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京西宾馆,参加解放军代表团审议。胡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后,亲切会见了来自基层的部分军队人大代表,这其中就有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二级士官向南林。

  “听说你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标兵?”握着向南林的手,胡主席问道。

  “我做得还很不够。”

  这时,一起参加会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向胡主席介绍,向南林已经上了军校,他的先进事迹在地方大学生中很有影响。

  “希望你好好学习。”胡主席勉励向南林。

  向南林表示:“我们青年官兵要时刻牢记主席的嘱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提高打赢本领,按照主席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做让主席放心的好战士。”

  “今年多大了?”

  “28岁。”

  “这正是年轻的时候,年轻要有为啊!”胡主席勉励向南林。

  一股暖流,在向南林胸中激荡。他长久沉浸在激动之中。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村青年,抚今追昔,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当兵去

  向南林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当年,10万人口的旺苍,就有1.2万多人参加红军。向南林的爷爷、父亲、叔叔都是共产党员,在他的心中,留下许多红色的记忆。

  向南林童年时,家乡还比较贫困。村小学是简陋的,一间四处漏风的平房就是教室,几个年级的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升入初中后,到学校要走50多公里,翻越多座大山。每天吃着红薯,就着咸菜,点着煤油灯读书。贫困的家庭生活,让向南林从小就懂得: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读书才能走出大山。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被市里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当上了学生会主席。

  1994年深秋,母亲在去卖粮的路上,从农用车上掉下来摔成重伤,在医院抢救了7天。性命保住了,家里却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一天,向南林听说学校附近一家工地找人卸砖,一车开价80元。晚上学校熄灯后,他偷偷跑到工地。工头一看是个半大小子,有些担心:“你能行吗?”瘦小的向南林使劲拍着胸脯说:“天亮之前搬不完,就当白干!”整整一夜,向南林就像蚂蚁搬家,一趟又一趟……

  天亮了,一车砖被向南林连滚带爬卸完,磨破的手套沾满了血迹。他累得瘫坐在地上,心里却很高兴:能为父母帮点忙、做点事,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

  母亲吃药、兄弟俩上学,家里生活越来越艰难。

  1999年10月,正在上高二的向南林悄悄报名参了军。离家的那天,母亲一边帮他收拾行李,一边偷偷抹眼泪。父亲满怀愧疚地说:“孩子,家里穷,供不起你,出去闯条路吧!”

  翻过一座山头,向南林回头望去,看到父母依然站在山顶上,目送自己远行。

  军官梦

  向南林当兵,就是想当军官,在部队长期干。然而,新兵连第一次摸底考核,就让他心凉了半截。

  5项内容,他有4项不及格。身体瘦小、体重只有53公斤的向南林意识到,自己的起点低,要想达标,就要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

  向南林给自己缝了两个粗布沙袋,绑在腿上练腿力;早起晚睡,练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节假日,一个人跑到山坡上去练冲刺。他觉得自己的体力不够,就让人骑到自己的肩膀上,蹲下起立,锻炼腰腿的爆发力。

  一次,向南林练手榴弹投掷,右胳膊脱臼,一动就钻心地疼。那些天,不能参加正常操课了,他用一只左手,把全连的卫生打扫了个遍。地面、楼梯一点一点地擦,裤子膝盖处被磨得变了色。胳膊伤痛刚好,向南林就赶紧去练投弹。他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每天都比别人多投两三箱手榴弹,经常练得吃饭都拿不住筷子。

  新兵结业考核,向南林体能、队列、射击、投弹、器械等各科成绩全优,军事理论考试全营第一,荣获新兵营嘉奖。

  2001年3月,向南林被连队推荐到学员苗子队,复习文化准备考军校。这时,他感到,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然而,仅几分之差,他失去了报考军校的资格。向南林是个优秀士兵,获得过军械员比武第二名。机关的同志很惋惜,就推荐他报考士官学校。

  那几天,他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美好的军营生活,让向南林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对军人的价值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在笔记中写道:军人生来为国家!即使我当不了将军,也要成为将军手中一把利剑!

  两年的士官学校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学校原本打算让品学兼优的向南林留校,却没想到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院校精简人员。留校不成,他又听到了老部队撤编的消息。

  一位校领导找到他,关切地说:“我跟你家乡军分区的领导熟悉,帮你联系回家乡吧!”在许多人眼里,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向南林却婉拒了领导的好意。他说,当兵就不能恋家!如果所学的专业派不上用场,两年军校岂不是白读了!

  向南林回到了驻哈尔滨市某部。报到那天,军务参谋看这个兵挺机灵,说:“就留在机关吧。”向南林却说:“谢谢你,我还是想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去。”最终,他被分配到远离省城400多公里的某高炮团修理连。

  好像鱼儿游入了大海。向南林毕业不到两年,就在修理连技师兼修理班班长的岗位上,夺得了集团军专业比武第一名,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2005年4月,士兵提干的机会来了。经过层层选拔,向南林作为全团第一号提干人选被推荐到上级。然而,政策规定:“全日制士官学校毕业的战士,原则上不能提干。”

  “提不提干是组织的事,能不能当好兵是我的事!”向南林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被沈阳军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装备技术士官优秀人才标兵”,荣获首届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

  第二年,向南林毫无争议地再次被作为全团第一号人选推荐提干,还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卡”了下来。

  当天晚上,夜深人静,他冲向空旷的操场,拼命地奔跑。不知跑了多少圈,累得直喘粗气,实在跑不动了,才停下来。汗水夹杂着泪水,流满了脸庞……

  回到宿舍,他在日记中写道:“遇到点挫折就退缩,就不是我向南林,就不是中国军人!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新一代青年,就要笑傲风雨,从容面对。心若在,梦就在,失败了,从头再来。”

  理论迷

  深夜,三江平原漆黑如墨。修理连连长任振东查铺查哨,发现从士官学校刚毕业的向南林的铺是空的。连长从一楼找到三楼,最后终于在一间小仓库里,发现了向南林。他蹲在墙角,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正在读书。

  “干什么呢?”任连长压低嗓音问。

  向南林一激灵,猛地站起来,怯生生地说:“看会儿书。”

  连长拿起书一看,是一本《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一个兵在深夜看政治理论书刊,这让任连长意想不到,不由得心里一动。

  第二天中午,他把向南林领到一楼杂物间,对他说,你收拾收拾,这间屋就是你和战友们的学习室了。从此,“理论小屋”就在修理连叫开了。

  这事后来被团政委孙殿文知道了。一个周末,孙政委来到修理连,直奔“理论小屋”。嗬!好家伙,四面墙上挂满了向南林写的励志书法条幅,桌子正中是一台电脑,周围摆满了书籍、笔记、剪报本,足有十几摞。

  孙政委随手翻开剪报本,见大都是理论文章和言论,不少观点用红笔划了醒目的波浪线,有的还在旁边密密麻麻写着学习感言……孙政委越看越激动:“你怎么对理论有这么大兴趣?”向南林回答:“上级要求就是任务,工作需要就是动力,学进去了就有兴趣。”

  向南林产生学理论的兴趣,启蒙人是新兵连指导员曹树林。曹指导员是沈阳军区“学雷锋金质奖章”获得者,有天天剪报学习的习惯。他对向南林说:“革命理论是人生的航标灯。”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向南林心里。

  考入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后,教员周艳忠的成才经历,坚定了向南林学理论的信心。周艳忠来自鄂西山区贫困家庭,靠自强不息苦学成才,成为当年1000多名毕业生中唯一留校任教的士官,后来提了干,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

  向南林也想成为曹树林、周艳忠那样的人。从此,他对理论学习着了迷。一次,他探亲归队,在沈阳转车。等车时逛书店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学习导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两本新书。他眼睛一亮:部队进行学习教育急需这方面的理论辅导书籍。可一摸口袋,身上带的钱,连买一本书都不够。回部队后再买,又怕没货。怎么办?这时,向南林想到包里有一部女朋友刚送的“好译通”。他狠狠心,跑到电子市场,把500多元的“好译通”卖了200元钱,然后跑回书店买了书。

  书买到手了,他又担心女朋友知道了会不高兴,两个月后,向南林用积攒的零用钱,重新买了个一模一样的“好译通”。

  一段时间,连队战士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出现了一些偏颇:抢修火炮多加一会儿班,有的战士就喊着要休息;有个士官刚休完假,小孩感冒住院,他又提出要回家;一个战士维修发动机,一颗螺丝没拧到位,干部严肃批评他,说了几句重话,他就说干部没有人情味……

  对这些问题,向南林觉得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解答,可他一时又说不清楚。他打电话向病重住院的方永刚教授请教,还与“红九连”指导员葛百军交流。经过精心准备,他以“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为题,给战友们讲了一堂辅导课。“平时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战时才能少流血、少牺牲,对我们基层官兵来说,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这些话,让战友们心里豁然开朗。

  学习越深入,疑问就越多。

  2004年9月的一天晚上,他鼓起勇气,通过总机拨通了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教授家中的电话,一口气提了好几个问题。从此,他和公方彬建立了热线联系,成了公教授的“编外学员”。

  公方彬了解到,向南林阅读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30多万字读书笔记和学习感言,整理出的《科学发展观基层读》、《理论观点随机学》等小册子,成为基层官兵学习理论的辅导教材。公方彬被向南林学理论的执著打动了,去年7月,他专程从北京来到北国边城,与向南林倾心交谈,鼓励向南林做“真的探索者、善的示范者、美的传播者”。

  向南林讲党的创新理论越讲越好,名气越来越大。他从连队讲到军区机关,从军营讲到地方高校,40余堂课,场场爆满。听过他讲课的将军、士兵、大学生,都夸他是“战士理论家”。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