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军区防空旅吸纳95名新型博士硕士人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06:31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张明军 本报特约记者 杨鸿本 报特约通讯员 骆立言
本文提要: ●95名博士硕士标志人才建设新高度●8名拔尖人才带出263名专业技术骨干●1名博士后的工作室2年出7项新成果●20%的军政指技军官每年岗位互换●7名硕士先后“回炉”补课过好基层关●兴利去弊应对高学历干部增多的新情况 新年伊始,北京军区某防空旅的一项统计显示:该旅拥有3名博士后、8名博士,84名硕士……如此之多的高学历干部让记者感到振奋。作为基层一线部队,如此整齐的高学历人才方阵是怎样形成的?又给部队建设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对此,记者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一番调查与思考。 现状:95名博士硕士哪里来 一个旅为啥能拥有如此之多的高学历干部?面对记者的提问,旅长张鸿波将人才“家底”和盘托出:95名博士、硕士,上级分配22人,本旅干部入校学成归来72人,引进1人。 据介绍,该旅高学历干部数量与集团军其他旅团比相对较多,原因在于他们的装备科技含量较高,高学历干部有用武之地,干部考学实现学历升级的也较多。据统计,仅近两年,全旅就考取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33人。 一个旅拥有95名博士、硕士,可谓“庙”小“和尚”多。对此,旅党委认为,高学历人才多是好事,集中体现了多年育才的成果,标志着基层部队人才建设达到新高度。但人才建设要切合实际,既要用得上、用得好,又要避免浪费。大学生干部仝京川自信地说,学历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提升,未来干部队伍的硕士比例会像今天的本科一样普及。 为安置好这些高学历人才,旅党委综合考虑每个人的专业特长、能力素质等因素,将12人安排在技术岗位,15人在旅机关,其余人员充实到基层,力争让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 高学历干部相继走入军营,促进了旅党委看人、育人、用人观念的转变,强化了部队学知识、学科技的氛围,特别是对解决科研、训练等方面的难题作用明显。谈及95名博士、硕士带来的新气象,张鸿波边说边自豪地掰起了手指头:我们承担总部赋予的防空兵5本新大纲编修任务,起草组成员全由本旅人员组成;“攻坚2006”实兵研练,在获得军区奖牌的6个攻关项目中唱主角的也是本旅技术骨干;各职各类人才储备充足,选配营连主官、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真正实现优中选优…… 从该旅的情况来看,这些高学历干部普遍观念新、知识面广、发展潜力大,工作整体表现突出。近3年来,先后有26名博士、硕士走上营连主官、机关科长和部门以上领导岗位,2人被破格越级提拔为机关科长。 使用:为博士硕士搭建成长舞台 本着“高学历人才要出高效益”的共识,为切实发挥95名博士、硕士的作用,该旅党委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实行学科带头人制度。去年8月,渤海之滨某靶场,导弹、高炮严阵以待。当“敌机”骤然临空时,火控雷达却突然出现故障。该旅雷达专业学科带头人、修理营技师马国申,仅用一分多钟就排除了故障。在该旅,像马国申这样的学科带头人还有7名。这项制度扩大了人才规模,带来滚雪球效应:8名学科带头人带出了一支以263名专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军事人才方阵,使全旅18个主要专业,既有领军人物,又有后备力量。 ——坚持特殊人才特殊管理。修理营工程师彭顺堂博士后出站学成归来,旅党委打破常规,专门投资13万元,为他建立博士后工作室。彭顺堂不负众望,不到两年时间主持完成7个革新项目,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旅党委积极搭建舞台,放手让高学历干部在训练改革、科研攻关中唱主角,在总部和军区赋予的科技项目中挑大梁,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建立军政指技岗位互换机制。两年前,该旅党委着眼培养军政兼优、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干部调整递补,打破单位、部门、专业界限,每年安排20%左右的军政、指技军官岗位互换,同时安排15%左右的机关、基层干部交叉任职。在岗位互换中,高学历干部是主体。目前,该旅机关干部有基层主官经历的占46.7%,基层60.7%的营连主官具有机关任职经历,指技合一的复合型干部占26.1%。 ——引导高学历干部过好基层关。2006年6月,一名在基层任职的硕士因工作不适应被安排当兵锻炼。他从整理内务到专业训练,样样以兵为师,从兵的视角感悟连队建设,逐步理清了基层工作思路。旅党委由此形成共识:根基不牢,好苗子也难以长成参天大树。随后,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又先后安排6名硕士“回炉”补课,或任职连队,或下连当兵。目前,在该旅高学历干部先过基层关已形成制度。 思考:正视高学历人才增多的新情况 该旅政委王增强认为,对于基层而言,高学历人才方阵崛起并非全是喜。应着眼高学历干部队伍长远建设,积极应对一些新情况:一是由于基层部队条件所限,拴心留人的压力大;二是受基层部队编制限制,保留人才难。95名博士、硕士面对的只有两个高级技术岗位,职务晋升和职称矛盾突出;三是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随着高学历人才的逐步增多,也要防止人才浪费;四是对高学历干部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个别能力差、工作不适应的出口不畅。 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多是大趋势。作为在人才建设上走在前面的典型单位,防空旅今天面临的问题,各部队明天也将陆续碰到。对此,必须积极面对,兴利去弊。在这方面,该旅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树立大人才观,促进人才流动。该旅树立开放式的人才观,主动促进人才流动,3年来先后为外单位输送13名博士硕士,有效利用了人才资源,避免了人才浪费。 统筹规划,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该旅通过制定科学的人才规划,引导干部在考博、考硕时选报部队急需、实用的专业,同时严把素质关,选送思想基础好、素质全面、发展潜力大的干部入学。学士、硕士必须在基层锻炼2年,表现优秀者才有资格报考上一层次学历。 建立协作机制,盘活人才资源。该旅借助装备生产厂家、院校的技术优势,设立了装备维修基地和博士后实验基地。同时,他们的人才优势又成为某院校和一些部队的技术支撑。 走出高学历干部能进能出的路子。该旅党委认为,高学历干部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必须注重保留,但不能成为个别思想基础不牢、不思进取的人的“保护伞”,要引进竞争和淘汰机制,畅通出口。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