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航空兵场站部队优先保障战斗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10:47 解放军报
南海舰队航空兵场站部队优先保障战斗机(图)
资料图:中国海航苏-30MKK双机编队

  王世均 陈静

  新闻背景

  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场站担负着多个飞行团队的保障任务,先后成功保障了15种机型。面对繁重的保障任务,该场站积极创新保障模式,盘活现有保障资源,短短几年实现了由留守型到保障型,由单一机种保障到多机种保障的历史性转变,保障能力得到大幅跃升。近年来,该场站飞行供应保障优良场次率始终保持100%,多次被南海舰队航空兵部队评为“优质安全场站”,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被海军评为“一级优质安全场站”。

  变“难以承受”为“举重若轻”

  担负多个飞行团队保障任务初期,这个场站由于缺乏保障经验,只能沿用兄弟单位传统的“三线”保障模式:飞机着陆后必须先从着陆线牵引到加油线加油,然后牵引到停机坪做下一次起飞准备,一切就绪后再牵引到起飞线。这种“三线”保障模式运作程序复杂,费时费力,机务保障人员工休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官兵抱怨“难以承受”。

  人员少,任务重,怎么办?为此,该场站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探索,把保障对象分为“多区一点”,将保障力量进行优化组合,每个保障单位编成两个保障分队,每个分队固定保障一个飞行团,与飞行团的工休时间实现同步,较好地缓解了机务保障人员的工休矛盾。

  同时,他们按照“先战斗机、后运输机,先战斗飞行、后其它飞行,谁先起飞先保障谁”的原则,优先保障重点任务,合理调整保障力量,实行滚动式保障。针对保障人员和设备相对不足的问题,该场站把重要保障单位的保障力量相对固定,对过往运输机和执行非作战值班任务的飞机由其他人员实施定点保障。通过这些“举重若轻”的改革举措,该场站使现有机务保障体系更加简洁、顺畅,效益成倍提高。

  变“捉襟见肘”为“源源不断”

  前些年,该场站的装备与保障需求不配套,部分装备过于老旧,保障资源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场站的保障水平。面对重重困难,该场站领导深入保障一线进行调研,不断细化各类问题,分批分层解决问题,有效盘活了本来“捉襟见肘”的装备保障资源。

  “只要想到了,保障资源就会源源不断”。按照跑道线设计要求,以前车辆和牵引飞机都靠滑行道右侧行驶,而加油线和充气位置在滑行道左侧,车辆在避让飞机时存在事故隐患。为确保安全,他们大胆改革,将牵引飞机路线改为左侧,其它车辆靠右行驶,理顺了行车路线。夜航训练时,灯车的强光刺激飞行指挥员的眼睛,影响他们指挥飞机着陆。为此,该场站在灯车的灯罩上特制了一个挡光板,解决了问题。为提高夜航飞行人员视距,该场站在加油线、导航台站安装多盏激光灯。他们还根据团队飞行强度大、批次多的特点,将每年描画一次标志线改为每半年描画一次,始终保持了标志线清晰。

  着眼实战,该场站还制定了《外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自筹资金加强了外场飞行保障指挥中心建设;安装了外场指挥自动化系统,提高了保障指挥效率;在航行调度室安装了雷达,改善了航空管制监控手段;加宽了中央停机坪至加油线中间弯道,提高了飞机滑行安全系数。

  变“昨夜星辰”为“时代骄子”

  前年,一批新保障装备落户该场站,官兵们为此兴高采烈。但没多久,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由于保障装备型号间的细微差异,致使保障人员在慌乱中操作新装备出了差错,导致数架战机没能按时起飞。此事让该场站党委敏锐地意识到:技术骨干短缺、新装备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当前保障力提高的“瓶颈”。

  要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培育一批新型保障人才。为此,该场站及时制定了人才建设三年规划。为了促进人才成长,他们邀请友邻单位技术标兵和院校专家教授到部队进行业务指导,并将训练考核成绩和官兵切身利益挂钩,对成绩不及格的不安排上岗。针对专业种类多、统一组训难度大的特点,他们设立了两个试点单位,组织专业训练示范教学,大力开展“一帮一”互助互教活动,培养装备保障骨干队伍。

  如今,该场站一大批技术人才由“昨夜星辰”变为“时代骄子”。据统计,79%的官兵达到技术能手标准,36名士官分别获全军、海军、舰队“士官优秀人才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