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维和英姿-红星蓝盔在非洲(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 08:02 《国际展望》杂志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背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播洒和平与安宁的希望 本刊特约记者独家报道中国军队非洲维和英姿——红星“蓝盔”在非洲 ☆ 中国军队首次成建制踏上非洲 2002年12月,应联合国的请求,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由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以工程兵某旅维和待命部队为基础,组建一个工兵连,参加联合国在刚果(金)的维和行动。这是我国2002年1月正式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待命机制后的首次维和行动,也是中国军队首次成建制踏上遥远的非洲大陆。 人民解放军组建(选调)专业部(分)队参加联合国在全球的维和行动,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我国的国际的影响,树立我军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委和总部首长非常关心和高度重视此次中国“蓝盔”的和平远征,四总部和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以特事特办的形式,精心筹划、严密组织、密切协同、通力配合、全力支持,根据联合国维和行动要求和任务区特点,为部队选拔精兵强将,编配先进装备,完善生活保障设施,顺利完成了部队的组建,并实现了我军历史上首次成建制的洲际输送。 ☆ 顶天立地的“工程兵” 工程兵是合成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部队的主要专业分队。“工”字,劳动与技术的简称。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这个由两横一竖组成的方块字,属于应用频率最高、组词数量最多的汉字。尤其是“工”字中那顶天立地的一竖,向上出头是个“土”,向下出头是个“干”。工程兵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栉风沐雨、披星戴月,一身尘土、一付“土”样。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胜利开辟通途。从建设“两弹一星”基地,到构筑共和国的防护盾牌;从抢险救灾,到打击恐怖,无处不留下工程兵的足迹。工程兵作为在和平时期和战争年代都具有重要作用的兵种,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工程兵是我军第一个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兵种。也是到目前为止参加维和行动批次最多、人员最多的兵种。此次参加维和行动的工兵连由175人组成,其中军官33名,士兵142名。辖指挥组、道桥分队、建筑分队和支援分队,编配各种性能先进的国产工程装备和车辆63台,主要担负修筑道路、桥梁、简易营房,维护与修复机场,实施供水、供电设施建设与保障,必要时在直接担负的工程任务区域内探雷、扫雷,排除与销毁爆炸物。任务期限为18至24个月,期间人员进行轮换。 ☆ 圆满完成“死亡任务” 2003年4月初,维和工兵连齐装满员、精神振奋地抵达联合国指定的刚果(金)任务区。此时,刚果(金)过渡政府成立仅9个多月,连年的战乱使国家经济衰败、危机四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部队到达后,原定由“联刚团”保障的营房建设尚未展开,满目尽是破旧的厂房、报废的机械、没人的茅草、过脚的污水。维和官兵顶风雨、战烈日、斗蚊虫,迅速展开作业。他们冒着40多度的高温,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清理废旧厂房、碴土1500立方米,平整场地20000平方米,搭建活动板房1350平方米,打筑砼地坪1600多平方米,开设了移动电站和净水站,高标准、高速度地建成了设备配套、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军营,成为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部队中最整洁、最漂亮的营地,打赢了走出国门后的“第一仗”。美丽的基伍湖畔也因此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当地政府官员及友邻部队纷纷前来参观,在当地群众中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维和工兵连牢记神圣使命和职责,不负祖国人民的重托,发扬我军工程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守纪律”的革命精神,在远离祖国、社情复杂、部落冲突不断的情况下,周密组织、科学计划、严格管理,克服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劳动强度大、施工距离远等困难,出色完成了“联刚团”赋予的大量任务,不断创造出令联合国有关机构、当地政府和友军称奇的“中国速度”。一年来,构筑和修复了布卡武至乌姆机场、布卡武周边以及布卡武市独立环岛道路48公里;完成了2个机场的直升机停机坪与起飞平台的修筑和废弃物资的清理,并承担了机场的维护任务;承担了“联刚团”部队营地施工,先后修建了“联刚团”布卡武前指办公楼、乌拉圭空中支援分队营地、印度直升机大队营地和南非、尼泊尔等国警卫部队营地;为“联刚团”布卡武前指向姆文加、洪波、沙本达等维和方向400余公里的机动提供工程保障。中国维和工兵连以工作的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成为联合国刚果(金)维和行动的突击队,许多临时性的急、难、险、重的工作,都是中国工兵当先锋、打头阵。销毁收缴的武器和弹药,数量多、型号杂,风险性极大、危险性极高。中国维和工兵先后五次圆满完成了这项称为“死亡任务”的工作。在刚果(金),中国维和工兵是和平的使者,是安全的保障,是成功的代表。 ☆ 中国工兵的成功折射出中国的成功 中国维和工兵在圆满完成维和任务的同时,以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联合国维和机构5次派员对工兵连的人员实力、携行物资、机械车辆、通信装备、自我维持能力等方面进行严格、全面核查,合格率达到100%。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非常喜爱这些来自“龙的国度”的军人,各国维和部队也与中国维和工兵连成为和平事业上的“亲密战友”。“联刚团”和当地政府的主要官员都多次到我连视察工作并看望官兵。主席斯温先生对维和工兵连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看到这样一支来自中国的训练有素、军容严整、军纪严明、装备精良的工兵分遣队,我感到欣慰和自豪。你们是‘联刚团’部队的楷模和榜样。”联合国秘书长副特别代表莉娜·松德女士视察连队的工作和管理后评价道:“我谨向中国工兵连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对工兵连业已取得的感人至深的成就和面对挑战采取的堪称楷模的态度表示崇高的敬意。”联合国负责刚果(金)维和工作的司令迪亚罗将军亲自为完成第一期任务即将回国的工兵连全体官兵授勋,他说:“你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平、勤奋精神和责任意识在‘联刚团’内部享有盛誉,你们的成功,折射出你们的祖国——中国的成功。” 目前,首批维和人员已经完成规定任务,平安返回祖国。第二批维和工兵连的官兵正在刚果(金)的土地上,续写着中国军人维护世界和平的篇章。 刚果(金)内战 1998年,由于觊觎刚果(金)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卢旺达、乌干达和布隆迪以保卫边境安全为由出兵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津巴布韦、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应卡比拉政府之邀出兵帮助平叛,遂使大湖地区的局势复杂化。这场战乱也被称为“非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过去的5年里,虽然交战各方先后签署了多个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议,但双方始终没有严格遵守。据专家们估计,多年的连绵战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和自然灾难夺走了200-470万人的生命,据国际救援组织了解,绝大多数人是死于由战争所带来的饥荒和疾病。战争还造成了另一个特殊的现象———少年兵,这些孩子年龄最小的还不到10岁,基本上都是战争孤儿,为了生存只好加入各种武装派别。 有关专家认为,这场连绵不绝的战争之所以持续不断,跟缺乏国际社会强有力的干预有关。由于缺乏国际性的战略地位,刚果(金)内战始终未能引起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干预,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大国,因为没有多大的切身利益而不愿伸出援手。一位从事非洲问题研究的美国专家指出,刚果(金)冲突绝对是世界上最糟糕、最血淋淋的战争,但是外部社会对此的关注几乎等于零,这和当年波黑战争所引起的重视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值得庆幸的是,联合国安理会2002年5月30日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向刚果(金)派出一支以法国军人为主的临时紧急干预部队,从此拉开了在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的序幕。国际社会认为,只有像联合国这样大规模、大力度的干预才是该地区实现和平的希望。 高新装备打造中国维和部队 截止目前为止,中国一共三次派成建制非作战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即:1992年赴柬埔寨维和行动、2003年4月赴刚果(金)和赴利比里亚维和行动。中国部队按照《联合国维和运输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进行了车辆自救互救、雷场识别与撤退、野外生存等25个科目的综合演练,制定了详细的处置预案。同时,他们还对官兵进行英语训练和相关外事教育,要求军官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和书面汇报,班长、士官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部队在出发前,迅速筹措了车辆装备、军需物资、卫生药品、通信指挥和武器弹药等8个专业、数千万元的生活设施和物资器材。按照“数字化”分队要求,部队配备了先进的GPS全球定位系统、集群通信系统、国际海事卫星电话等先进通信设备,不仅可以保障部队在行动间保持联络,还可随时与国内保障联系。多组野营拖车电站,可基本解决营区的日常供电。未来营区还将安装卫星电视天线,保证官兵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连队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无线上网设备,即使在非洲丛林中,官兵也能尽情在网上冲浪。- 本刊特约记者 史志燕 汤晔东 许寿敏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