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历史帷幕后的水下舰队-芬兰潜艇部队下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 15:48 《国际展望》杂志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在西面的最后一次训练在9月13日开始,“维斯西斯”号、“伊库-特尔索”号和“勇气”号补给船从赫尔辛基启航。“勇气”号在训练中被一枚磁性水雷炸伤,随后被拖回了赫尔辛基,补给任务只好由老式训练舰“苏奥曼·尤特森”号担当。 1944:U艇参战 1944年,芬兰潜艇环绕着科依维斯托群岛和维堡湾进行了一次短时间的巡航。6月19-20日,“伊库-特尔索”号在科依武萨里西南方向开始战斗巡逻。它没有找到适合鱼雷攻击的目标,此时红海军的残存力量都留在列宁格勒。MO型巡逻艇对于鱼雷来说太小、太快、数量也太多,不是个好目标。 1944年7月3-5日,佩宁萨里布雷行动开始,“维斯西斯”号满载20枚水雷从沃兹凯尔泊地启航。在3日夜间通过乌尔科-塔米奥岛时发现两艘苏联巡逻艇,它下潜到10米深处。7月4日凌晨5点通过纳尔维岛,9点30分,佩宁萨里岛出现在右舷。“维斯西斯”号在10点50分试图定位以布设水雷时,潜望镜发现了2艘苏联扫雷艇在250度方位。风平浪静的海面上,用普通望远镜就能清晰的看到潜艇的侧影。这些扫雷艇发现了“维斯西斯”号并扫雷艇立即发起深弹攻击,“维斯西斯”号迅速下潜到25米深处避开了深水炸弹并以2节速度径直向扫雷艇正下方靠近。扫雷艇投下的20枚深弹都在“维斯西斯”号后方爆炸。12点50分,扫雷艇驶往佩宁萨里。13点05分-13点47分,“维斯西斯”号完成布雷。15点,巡逻艇出现在90度方位,“维斯西斯”号向北潜航返回,18点通过纳尔维岛。7月5日2点30分,在潜航20小时后成功返回基地。 最后一次在维堡湾执行任务的芬兰潜艇是“维特西伦”号,它于7月5日在科依维斯托北端布下水雷。从那以后,该地区的潜艇行动都由德国VII-C型潜艇执行。芬兰潜艇转移到胡奥瓦里-纳尔维-塞斯卡岛一线以西。它们以单艘为单位执行战斗巡逻,最开始是每天一次,随后变成每两天一次,因为实在没有合适的目标。 进入8月份,一批在提特尔港的商船引起了芬兰海军的兴趣,“伊库-特尔索”号在8月23日尝试攻击。潜艇沿浅水道接近港口,龙骨下方1-2米就是海底。当“伊库-特尔索”号转向准备发射艇尾鱼雷时,触动了港口反潜网上的一个小型爆炸装置,爆炸使所有潜望镜全部失灵。1个完全露出水面收不回来,而其他几具则无法升起。但潜艇奇迹般的在没有潜望镜的情况下返航,途中未遭遇事故。第二天,在重新充电的过程中,艇员被告知有20个电池破损,酸液漏到了船底,严格的修复也未能清除所有的酸液,9年后,当它准备送到拆船厂拆毁时,发现艇尾电池舱内有两个大洞,渗漏的酸液烧穿了耐压艇壳! 1944年8月31日,“维特西伦”号驶往提特尔港,执行了芬兰海军在二战里的最后一次战斗巡逻。当时正值海上风浪大作,“维特西伦”号不得不潜入水下20米等待风暴过去。当潜艇升到潜望镜高度时,其艇尾被风浪高高抛出水面,潜艇几乎倾覆,作战任务不得不取消,“维特西伦”号在9月2日返回基地。 1944年仲夏,德国潜艇抵达芬兰湾。这些潜艇都是VII-C型。第一批3艘潜艇(U-481、U-748和U-1193)在6月底到达塔林。7月里又有7艘潜艇到达(U-242、U-250、U-348、U-370、U-475、U-479和U-679),8月份又有3艘抵达(U-717、U-745和U-1001)。德国潜艇部队的指挥部驻扎在科特卡,司令官是获得过荣誉勋章的阿尔布雷希特·布兰迪。潜艇指挥官在与通常情况完全不同的情况下指挥行动。他们面对的不是辽阔而幽深的大洋,而是遍布水雷的浅水近海。德国潜艇的行动区域主要在胡奥瓦里-纳尔维-塞斯卡线以东和纳尔瓦海湾。巡逻时间通常持续两天,每次巡逻的潜艇数量一般不超过4艘。 芬兰海军为每艘德国潜艇配备了领航员,他们都是在这些近海水域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海军军官。德国潜艇没有为他们的鱼雷找到有价值的目标,他们可能只是击沉了一些60吨的木制猎潜艇(MO-boats)。U-679于7月14日到达维堡湾(Bay of Vyborg),在Ruonti岛附近与苏联猎潜艇MTB TK-57遭遇。MTB TK-57发射的鱼雷从U-679号艇的前方掠过。猎潜艇发射的1发炮弹击中了U-679的指挥塔,3名艇员丧生。TK-57的第2枚鱼雷也脱靶了,芬兰海岸炮兵部队救了U-679号,他们用炮火赶走了苏联猎潜艇舰队。 U-475在7月18日到达。用2枚鱼雷打掉了MO-304的艇艏,但它仍被拖回港口。7月28日,U-370遭到深水炸弹攻击,它立即用鱼雷还击。苏联红海军的MO-107号猎潜艇船艏被打掉,但仍然被拖回了港口。 7月30日,德国潜艇部队失去了U-250号潜艇。它被MO-105发射的电动鱼雷击伤,但是随后的深水炸弹在25-30米深度撕开了轮机舱的艇壳。艇长和其他5名艇员从指挥塔逃生后被俘。这艘潜艇随后被苏联海军设法捞了起来,一些高度机密的东西落入了苏联红军手中,包括T-5声自导鱼雷和因格玛密码机。 在失去了U-250号后,德国潜艇部队移驻纳尔瓦湾。他们设法解决掉一些小型反潜舰只,但仍然经常遭到苏联的猎潜艇和陆基的伊尔-II攻击机的进攻。9月6日,德国潜艇失去了他们在芬兰的基地,9月20日,失去了在爱沙尼亚的基地。在这以后,他们的行动局限在芬兰湾和波的尼亚湾,直到1944年底。 1944年9月4日,苏芬停战生效,芬兰潜艇舰队从那以后就一直停泊在埃玛萨洛。9月15日,德军试图夺取苏尔萨里,芬兰最高指挥部担心类似的攻击出现在奥兰群岛。潜艇部队再度出动,被派往瑙沃地区担负警戒任务。9月19日,《苏芬和平条约》签署,条约规定芬兰战舰在战争期间不得离开港口一步。1944年10月27日,所有潜艇被运往土尔库。12月15日,“水貂”号和“水獭”号被送往芬兰堡的冬季船坞,1945年1月,其他潜艇也被从土尔库拖往芬兰堡。此后,它们一直在那里呆了8年。 整个“续战”期间,芬兰潜艇一共击沉了1艘商船和3艘潜艇,还有一些船只被它们布下的水雷击沉,芬兰潜艇舰队无一损失。芬兰海军的战斗日志显示,潜艇部队总能在需要它们的时候出动,但其战术仍然显得落伍,几乎全部是单艇行动,德国海军引以为豪的“狼群”战术,芬兰人没有学到。 ◆ 尾声 1947年的《巴黎和平条约》(The Paris Peace Treaty)不允许芬兰拥有潜艇。当时芬兰有计划用较大型的潜艇用做沿海油轮,但这个计划很快被放弃,于是这些潜艇就停泊在芬兰堡的海军基地里被人遗忘了。 1952年12月2日,芬兰国防部决定放弃这4艘老旧潜艇。1953年7月1日,国防部和一家拆船公司签定合同,买主将在比利时拆毁维特西伦级和“水獭”号潜艇。这4艘潜艇分为两组被拖往比利时,第一批是“维斯西斯”号和“伊库-特尔索”号在1953年8月12日-31日,随后是“维特西伦”和“水獭”号在同年9月15日-10月1日。 第一组两艘潜艇在8月4日就作好了准备,1周后德国拖船“斯坦”号带走了“维斯西斯”号和“伊库-特尔索”号,但暴风雨天气延误了行程,他们在9月1日才到达安特卫普。两周后“维特西伦”号和“水獭”号也由同一艘拖轮拖往安特卫普。在北海海面遭遇暴风雨,系在“水獭”号上的缆绳断裂,只剩下“维特西伦”号独自在10月1日到达安特卫普。不久荷兰海岸警卫队巡逻艇找到了在海面上漂浮的“水獭”号并将它拖到了安特卫普。“维特西伦”和“水獭”号随即被拆毁,但“维斯西斯”号和“伊库-特尔索”号因为拆船后的废料价格下跌而被留在了海港里无人问津。拆船公司为了挽回部分损失,想出了一个花招,他们在“维斯西斯”号的指挥塔上用白色油漆漆上巨大的“U-17”字样。比利时公司向游客声称这是一艘德国U艇,可能是参加过一战或是二战早期的II型远洋潜艇。游人上船参观必须花20法郎买门票。一些芬兰游客注意到了这个骗局并联系了芬兰大使馆和比利时政府,比利时拆船公司的骗局终于告一段落。 “水貂”号在1955年被从赫尔辛基的芬兰堡海军基地送到了位于卡塔扬诺卡的瓦尔梅特(Valmet)船厂。1959年10月21日,芬兰政府宣布要将它出售拆毁,闻讯后的芬兰潜艇老兵们立即与海军司令部和军事博物馆取得联系,试图保住这艘极具历史价值的潜艇。这艘潜艇被分段运回了芬兰堡并在1962年重新焊接在一起。十年后的1973年7月9日,在芬兰海军节上,该潜艇正式对公众开放。它是唯一一艘保存下来的芬兰潜艇,也是唯一一艘尚存的德国IIa型潜艇。 “荷兰”IvS公司的德国背景 一战后,尽管德国被禁止拥有潜艇,但他们的制造技术仍然是一流的。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根据条约瓜分了德国残存的潜艇,带回国去研究,这是在1922年。一些小国家也希望从中获利,但他们得不到德国潜艇。日本、苏联和阿根廷是第一批与德国接触以购买潜艇图纸和雇佣德国潜艇制造专家的国家。1920年,日尔曼尼亚造船厂和乌尔坎造船厂将1艘巡洋潜艇方案卖给了日本(submarine cruiser)。日本建造了8艘这样的潜艇。从1924年开始,日本与德国布隆·福斯船厂合作在神户建造3艘布雷潜艇。1921年,阿根廷邀请德国专家前往阿根廷指导一批10艘潜艇的建造工作。1922年,意大利和瑞典从德国潜艇建造专家的意见中获益。西班牙也对此很感兴趣。在2次大战期间,德国的潜艇工业几乎恢复到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来。但是《凡尔塞条约》第191款规定:“对于德国而言,任何建造和获得任何一种类型潜艇的企图都是不允许的,甚至只是用于商业目的。”那么德国是如何开始违反条约在国内建造潜艇的呢? 答案是转移到邻国荷兰。1922年7月,IvS公司在荷兰注册,注册资本12000荷兰盾,股东包括乌尔坎船厂在汉堡和斯德丁的船厂、2家克虏伯公司所有的船厂、日尔曼尼亚、基尔和威悉、不莱梅。另一个重要的潜艇建造商——布隆&福斯船厂没有加入进来。IvS的目的是设计和建造出口军舰,以维持德国工厂的开工和技术储备。技术指导是特谢尔博士,商业指导是乌尔里希·布鲁姆。他们在等待荷兰政府和管理部门通过IVS公司注册的时间里,暂时在日尔曼尼亚船厂的一个临时办公室工作,组建技术队伍。 为了争夺西班牙的40艘潜艇的大计划,许多船厂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德国海军和“荷兰”IvS公司的亲密关系在以下事实中显露无疑。德国海军说服了汉堡的布隆&福斯船厂也涉足潜艇市场,将M.A.N柴油机的特许生产权授予“荷兰”IvS公司,这种柴油机正是西班牙人感兴趣的东西。 德国海军非常热切的希望保持德国在潜艇建造方面的技术优势。由于政治原因,德国海军不可能站出来做“荷兰”IvS公司的后台,因此,许多资金都必须通过一些拐弯抹角的秘密渠道流入IvS公司。这些资金的起点是沃尔特·洛曼领导的德国海军“海上运输部”(Sea Transport Section),中介者是德国海军办公室建立的秘密代营企业:Mentor Bilanz,对外声称是一个会计顾问公司。它成为“荷兰”IvS公司的第4股东。真正的指挥者是刚退役的海军上尉汉斯·绍特基,他在Mentor、IvS公司和德国海军之间担任联络员。同时,洛曼建立了1个前台公司TeBeG-mbH,德文“技术建议与支持有限公司(Technical advise and supply company limited)”的字头缩写,它的真正目的是使德国海军能够建造潜艇。它也由一位退役上尉指挥。所有这些前台公司都在柏林的德国海军部大楼里有办公室。与此同时,亚诺·斯普林德尔上校,一位仍在服役的曾经为U艇分舰队指挥官,被任命为德国海军办公室新的“反潜防御”部门的主管,以建立新的U艇舰队的基础。相对独立的IvS公司、Mentor Bilanz公司在1927年建立了1个“技术部”(technical department)——它就是真正的德国海军U艇建造办公室。 1931年,在测试了E-1后,IvS公司将同一型潜艇提供给了苏联。苏联专家希望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最主要的是安装更强劲的发动机和苏联自己研制的甲板炮。这就要求加大原来设计的尺寸。苏联工程师被派往IvS公司共同参与设计工作。E-II方案(也被称为224 II方案)是一种828/1080吨的潜艇。改进设计在1934年3月完成,同年,列宁格勒的奥尔忠尼启则船厂开始建造N-1到N-3的三艘潜艇。它们在1936年被重新命名为S-1/2/3在苏联红海军舰队中,这些潜艇被称为Nemka,“德国女孩”,因为它们是德国人设计的。□ 本刊特约撰述 邹 宇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