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评论:核条件下的方面军登陆战役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 18:06 舰船知识网络版 | |||||||||||
核条件下登陆战的特点
登陆作战是一种类型特殊,受制因素广泛,组织复杂的进攻作战样式。核条件下登陆作战,除具有一般进攻作战和两栖作战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核战争的特点。与常规条件下的登陆作战相比,核条件下登陆战的危险性增加了,有些因素复杂化了,但是常规条件下登陆战原有的许多难点也迎刃而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进行常规条件下登陆作战,登陆方也必须充分作好防护核袭击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登陆方只有主动进行核突击与被动防御核袭击的区别。 常规条件下登陆战通常由最高统帅部负责战略指导,由战略方向指挥部协调和指挥各方面军进行登陆战役。核条件下,方面军登陆战役应在最高统帅部的直接指挥下进行。 常规条件下登陆战通常会遇到三大难点:(1)抗击敌“先制行动”;(2)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3)突击上陆和巩固登陆场。在核条件下,由于大量使用战役、战术核武器,上述三点已经不是问题了。作战的难点是抗击敌核反击,保障航渡安全,以及突击上陆后的纵深作战问题上。 常规登陆战通常分为空中战役和海战、预先火力准备、装载、上船、航渡、突击上陆、巩固和扩大登陆场等几个阶段。在核条件下,由于战役战术核武器使用的突然性和强大的破坏性,作战节奏加快,纵深加大,所以应分为第一次打击、第二次打击和航渡、突击上陆和纵深作战、核反击四个阶段。 常规条件下登陆战,登陆方通常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尽量选择敌军防守薄弱的海岸作为主要突击方向,以便迅速以较小的代价,在陆上站稳脚根,然后再进行后续作战。核条件下敌方的防御体系将没有强点和弱点的区分,而是分成已经受到核突击的区域及暂时未受到核突击的区域。因此主要突击方向的选择,应着眼于纵深作战的需要。 常规条件下登陆战需要装备有大量性能先进作战飞机的航空兵负责夺取制空权,需要强大的海军夺取制海权,需要大量专门设计建造的登陆舰艇,需要相当数量的重装海军陆战队作为突击上陆的主力,陆军应主要负责纵深作战。核条件下,则主要依靠战略导弹部队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以装甲机械化部队和大量空降兵作为纵深战斗主力,少量的轻装海军陆战队只能作为登陆的先头部队,在核条件下轻装步兵的生存能力是很差的。核条件下,性能较差但数量庞大的老式海空军装备也可以发挥作用。 常规条件下登陆战对气象、水文条件的要求是首先考虑登陆战的需要。核条件下登陆战则需要首先考虑核突击的需要。特别是要考虑盛行风向对目标区放射性沉降影响,避免危害我方地区,同时还要考虑导弹发射区的气象条件。 第一次打击
第一次打击是核条件下登陆战役最重要的阶段。第一次打击的效果将关系到登陆作战的成败。第一次打击的主要行动特点是突然和猛烈。 第一次打击的首要任务是消灭敌大规模杀伤武器,必须坚决地消灭这些目标。第2个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第3个任务是削弱敌重兵集团。第4个任务是破坏敌指挥系统。主要目标是敌方指挥中心、导弹基地、机场、防空系统、军港、主力部队的军营。 第一次打击的任务由战略导弹部队独立完成。战略导弹部队打击范围大,战备程度高,依托既设阵地作战效果最好,所以只有战略导弹部队能够胜任隐蔽、突然的第一次打击任务。方面军登陆战役中的第一次打击任务由装备战役、战术导弹的导弹集团军担任。第一次打击的导弹部队完成任务后将转移阵地,有些准备执行第二次打击任务,有些准备执行核反击任务。 突然性是战役胜利的基础,历史上多次战争的经验证明,进攻中突然袭击造成的效果甚至比兵器、兵力方面的优势更重要。在核突击中突然性的重要性更大。由于战役、战术导弹飞行时间极短,敌方预警系统发现导弹来袭,也来不及采取措施,很多时候甚至来不及发出警报。达成突然性的前提是严格的保密工作,在敌方拥有大量先进侦察手段,和大范围情报网络的情况下,大规模常规部队的行动是难以隐蔽的,只有战略导弹部队有条件发起突然袭击。 第一次打击是使用大量战役、战术核导弹进行的密集核突击,只有贯彻“首战即决战”的思想,消灭敌方军队的主力,破坏敌方指挥和动员,在短时间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为后续作战扫清主要障碍。猛烈的核突击造成的心理震撼效果也很强。核武器特别适合杀伤那些集中的、无防护的目标,步兵与装甲兵相比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差异很大,但是在军营里的生存能力是相同的,因此应争取把敌军主力消灭在军营里。技术水平越高的军兵种对保障工作的依赖性就越大,即使部分敌机可以在坚固的机堡中生存下来,但飞行员、地勤和机场抢修分队也无法在核突击下生存,而且遭到核突击的机场是难以修复的。第一次打击的效果越好,第二次打击的压力就越小。 核武器不是万能的,核突击之后,仍然会有少量残存的敌机、敌舰干扰后续的登陆行动,但其数量和持续作战能力都很有限。有些坚固的地下目标会在核突击下生存下来,这些目标登陆方都可以用优势的常规力量解决之。 第二次打击和航渡
登陆战与陆上进攻战不同的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装载和航渡的过程。而核条件下,又需要进攻部队尽可能利用核突击的效果。解决这个时间差的办法就是第二次打击。即在登陆部队装载和航渡过程中再次进行核突击。 第二次打击可能在第一次打击之后的数小时或数天内进行,在此期间应进行大量空中侦察,除侦察机和无人机外,还应大量使用歼击机和轰炸机进行威力侦察,以评估第一次打击的效果,监视敌军的调动和部署。 第二次打击主要目标为:(1)补充攻击第一次打击的剩余目标;(2)坚固的滩头阵地和海防导弹系统;(3)对纵深作战中难以绕过的支撑点;(4)敌纵深机动部队,海上编队。 第二次打击主要由航空兵和部分战术导弹部队共同实施,由于第一次打击严重削弱了敌防空力量,航空兵可以发挥侦察能力强和使用灵活的特长,特别适合执行打击临时发现的机动目标,如舰艇编队、装甲部队等。第二次打击中核火力、常规火力打击应与心理战相结合。其中常规火力打击所占比例很大,因为滩头阵地上的永备工事用普通的核弹头是难以摧毁的。但是核突击可以孤立坚固设防的滩头阵地,使登陆方可以从容地进行空、炮火力准备,为登陆部队开路。猛烈的核突击之后,残存的敌军陷入恐惧、失望和极度混乱的状态,及时利用核突击效果开展高强度的心理战有利于从精神上摧毁敌军的抵抗意志,减小后续作战的损失。 核条件下,对登陆部队装载的要求与常规条件基本相同。如:常规条件下也要求两个登船点不能被一颗万吨级核弹杀伤。 登陆部队需要采取分散航渡的方法,舰艇间距离加大,编队要小,各舰艇编队在宽大的正面上采取疏开队形前进。这样必然会延长航渡时间,还必然分散护航力量,因此只能采取区域封锁,重点护航的办法。但是在核条下,敌方陆、海、空兵力已经受到严重削弱,因此,敌可能出现的核反击是航渡过程中的主要威胁。 突击上陆和纵深攻击
核条件下登陆战中,由于双方火力空前猛烈,登陆方应采取多点登陆,多路纵深攻击的战法。高集中兵力于一两个主要登陆场遭到敌方核反击的损失太大。 多点登陆的优点是:(1)使敌方难以判断我军主攻方向,难以集中兵力火力进行有效反击。(2)可以增加突击上陆速度,首次上陆的兵力多,可以加强突击力量,并迅速割裂残存敌军各部分的联系,以便各个击破,并瘫痪敌方的指挥、后勤和动员能力。多点登陆的缺点是:(1)隐蔽性差;(2)海空掩护难度大;(3)对登陆地区要求自然地理环境要求高;(4)排雷破障任务重;(5)指挥协同更加复杂。前两个问题需要依靠第一次打击来解决。后面的问题需要做更多的物资和工程准备。 常规条件下那种大量轻装步兵持轻型反坦克武器在海滩上等待敌方装甲部队反击的战法在核条件下是不可取的。核条件下,只有装甲机械化部队才能有效地利用核突击的效果,穿过受染区,消灭残余的敌人。在核条件下,在地面战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坦克装甲车辆的质量(因为M1A2在核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T55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重要的是数量。只有大量使用装甲部队,才能实现宽正面、高速度、大纵深进攻。方面军登陆战役中,各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应该由加强有自行火炮和机械化步兵的坦克部队担任,后续部队中坦克的比例也应增加。 纵深攻击中经常发生遭遇战,坦克机械化部队在进攻中应尽量从行进间发起攻击,摩托化步兵应尽量乘车冲击。对坚固设防的支撑点应尽量绕过,或利用核突击的效果直接冲击。 核条件下进攻部队难以避免遇到受染区,条件允许时应尽量绕过受染区,必要时也可以穿越受染区。人员受到照射的程度,与通过受染区的方法和及时的洗消工作有很大关系,因此只要仔细侦察,周密部署,并做好充分准备,机械化部队是可以穿越受染区作战的。主要有两种方法:(1)不待辐射级下降,从行进间通过受染区;(2)待高辐射级下降后通过受染区。当然,也可以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为减少人员受照射剂量,在高辐射区作战应主要使用坦克部队。穿越受染区时所有人员都应穿防护服,离开受染区后应尽快进行局部洗消工作。 空降兵可以远距离快速机动,并不受海岸防御和其他地形条件限制,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核突击的效果。对空降作战威胁最大的是敌防空系统和配置在纵深的敌装甲部队。上述目标在第一、二次打击中已经基本解决,因此有条件大量使用空降兵。在方面军登陆战役中,空降兵的任务非常重要,主要有消灭敌大规模杀伤武器、指挥机关、后勤部门,夺取机场、桥梁、渡口等重要目标,为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创造条件。主要空降行动有空降师规模的战役空降,还有营连规模的战术空降和特种空降。 核反击
核反击是进行核条件下方面军登陆战役胜利的根本保障。第一次打击之后,登陆战役可能随时转入核反击阶段,战略导弹部队应作好随时还击准备。即使常规条件下登陆战役,也需要做好核反击准备。在联盟战争中,第一次打击的对象和核反击的对象可能不是一个敌人。 核反击的主要任务是对敌方重要战略、战役目标实施核突击,瘫痪其指挥系统,削弱其战争潜力,挫败其战略企图,动摇其战争意志,遏制核战争升级。 核反击目标和规模,由最高统帅部根据敌方核袭击的目标和规模而定。原则上应首先选择那些战略价值高,对全局影响大,并易于打击的目标,量敌用兵,科学计划导弹核火力。参战兵力可能达到战略导弹集团军群规模。 由于战略导弹部队是敌方核袭击的主要目标,因此,担任核反击的部队应做好充分的伪装和防护工作。核反击部队的生存本身就是胜利。 由于核反击部队阵地高度分散,遭到核袭击后的通信保障任务也非常艰巨,除正常的指挥控制系统外,还应准备好特殊控制手段,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自动执行全部或部分核反击计划。 对拥有强大核武装的敌人作战,完全消灭敌核武器是不现实的,减小敌核袭击损失的主要方法是作好防护和疏散工作。充分的疏散工作也是遏制敌核袭击的有效手段。城市化程度低的国家采取先敌疏散措施是非常有效的。相反,那些80%人口居住在大、中城市里的国家,即使拥有大量核武器,也承受不起中等规模的核反击。 总之,在核战争中,核力量对比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谁掌握战略主动权,谁就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作者:安静) 相关专题:海峡两岸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