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龙旗飘扬的舰队》节选--甲午战前的风云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月14日 18:12 舰船知识网络版

  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她打算好好乐一乐。

  京师里,从紫禁城、西苑三海到颐和园、万寿寺,各处均已修缮一新。银子花得如流水,仅慈禧太后由颐和园宫门至紫禁城西华门,所经道路两旁,要分六十段点景,分别搭建龙棚、龙楼、经棚、戏台、牌楼、亭座等,共需耗银240万两。在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狂欢中,朝廷对于朝鲜的一场农民起义将导致中日大战毫无思想准备。在穷奢极欲的挥霍中,国
防开支却全面紧宿,拮据万分。北洋海军打算增添"镇远"、"定远"120毫米口径快炮各6门,"济远"、"经远"、"来远"120毫米口径快炮各2门,共计18门,以及更换"威远"105毫米口径后膛炮3门并子药等件,共需用银61万两,都难以筹措。李鸿章只能建议,先购"镇"、"定"2舰需用快炮,"济"、"经"、"来"、"威"4舰应购各炮,俟前项炮款付清之后,如果备用款仍可腾挪,再行陆续添购。

  这年5月,正逢北洋海军三年大阅之期,朝廷派李鸿章出海会校。7日至27日,李鸿章先后视察检阅了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胶州澳等地的舰艇部队、海岸炮台和军事学堂。21艘军舰编成的混合舰队声势浩荡,桅樯如云。然而李鸿章并不像以前几次那样乐观开朗,而是忧心忡忡。他在向朝廷汇报这次阅兵的报告中写道:

  "臣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各铁舰详加察看,规制均极精坚,而英尤胜。即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中国海军正是在这种后难为继的局势中,迎来了中日甲午战争。

  19世纪最后20年,朝鲜一直是国际斗争中的一个热点。由于朝鲜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李鸿章对朝鲜事务的处置方式,明眼人早就看破,这个东北亚的火药桶,早晚必会出事。

  李鸿章的幕僚罗丰禄1891年在给兄嫂的家信中说,当年日本侵略台湾,沈葆桢鉴于林则徐开启边衅之覆辙,不敢请申挞伐,转贿以五十万两银子,于是琉球、越南、缅甸先后沦亡。我本人光绪七年来天津时,朝鲜开海禁之议初起,李鸿章欲借通商诸国,以钳制俄人,不能不说是老谋硕画。起初朝廷不置可否,一任李鸿章所为。到了醇王主政,李鸿章议将朝鲜作为局外之邦,醇王奏称,琉球、越、缅诸国,皆洋人来取,我不与争而已。而朝鲜,人尚未取,我已先予,将来必不免人訾议之。其议遂寝。而国家对朝政策,遂不能前后贯注了。朝鲜于中国关系甚大,又介于俄罗斯、日本之间,其危特甚。这个判断很有见地。信中提到1875年沈葆桢在处理日本侵台事件时的妥协,是基于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力主抵抗反被道光帝革职的教训,透露出鸦片战争失败带给清朝官场的政治后遗症是极为深远的。罗丰禄,字稷臣,福建闽县人,是福建船政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1877年首批海军留学生前往英法留学,罗丰禄作为随行官员参与管理,可见他在当时已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他在1880年带领留学生回国后,经李鸿章奏调,在北洋水师营务处工作,兼任李鸿章的英文秘书,对李鸿章的外交思路应当是最为了解的。

  1894年上半年,朝鲜发生了两件大事:金玉均被刺和东学党农民起义。

  朝鲜开化党领袖金玉均,"甲申事变"后流亡日本,日本政府以对其加以保护为由,将他放逐到小笠原群岛和北海道,直至1890年才解除对他的看护。1892年,朝鲜政府派李逸植到日本,主持暗杀开化党人。李在东京结识了曾在法国留学的朝鲜人洪钟宇。洪钟宇短发西装,能操各国语言,也与金玉钧等人相识,同意参与暗杀金玉钧。金玉均此时对日本政府的狡猾和背信弃义已有认识,也同清政府驻日公使、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及汪凤藻建立了联系。据说他想会见李鸿章,讨论东亚的未来。1894年3月27日,金、洪乔装日本人,同中国使馆翻译吴静轩及一名日本仆从乘"西京丸"号轮船抵达上海,住在日本人吉岛德三所开的东和洋行。次日下午3时,洪钟宇在旅馆中枪杀了金玉均。29日,租界当局逮捕了洪钟宇。消息传到日本,引起舆论哗然。几乎就在同时,朝鲜刺客李逸稷在日本企图暗杀开化党另一领袖朴泳孝未遂被捕,日警旋进入朝鲜驻日使馆,逮捕朝鲜人权东寿、权在寿。为抗议日方擅入使馆捕人的行动,朝鲜驻日使臣俞箕焕离开东京回国。朝日关系进入紧张状态。

  应朝鲜政府的要求,李鸿章安排"威靖"舰,于4月12日将洪钟宇及金玉均尸体抵往朝鲜。朝鲜守旧派大臣对金玉均被刺欣喜若狂,趁夜进行戮尸。这时,日本则在东京举行大规模悼念活动,指称金玉均之死是中国政府策划的,要求对华宣战。外相陆奥宗光和参谋长川上操六都积极主张扩大对华和对朝的侵略,但认为仅为一个政治流亡者之死而宣战,理由尚不充分。正好东学党发动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前去镇压,于是日本政府找到了借口。

  东学党又称东学道,是由崔济愚首创的一种民间宗教,它融合儒、释、道三教,排斥西学(即基督教),以确立东国(朝鲜)之学为目标,参加者多为贫苦农民。朝鲜政府把东学党作为异端邪说来镇压,1864年将崔济愚处死。但东学党在第二世教主崔时亨领导下,继续活动,1893年,东学党势力大盛,他们进入汉城,聚讼咒法,要求为崔济愚伸冤,同时在各国公使馆前张贴"驱逐倭洋"的标语,使得外国人十分恐慌。各国公使筹议调集军舰,以防不测。袁世凯表示中国有弹压之责,请各国静候。在他的请求下,李鸿章派"靖远"、"来远"驶入仁川,以后又派"济远"、"经远""前去替代。

  1894年初,全罗道古阜郡农民在当过东学道接主的全臻准率领下,举行了反抗郡守赵秉甲的起义。6月1日,起义军占领了李氏王朝的老家全罗道首府全州。

  日本一直密切注视事态发展。5月9日,驻防仁川的"平远"舰协助将朝鲜官军运往全罗道的群山,日本使馆立即派员询问朝鲜外务署,"平远"舰前去为何,华兵是否下船等等。袁世凯认为,朝鲜是中国的藩属,请求中国平息内乱,中国作为上国是难以推辞的。1885年《天津条约》规定中方派兵需行文知照日本,并没有中国派了日本也要派的文字。日本若要出兵,恐怕不过是保卫使馆,调兵百余名而已。

  6月3日,朝鲜政府正式向中国发出乞援书。在此之前,日本使馆为了摸清中国态度,曾派翻译郑永邦会见袁世凯,劝诱中国出兵,表示"我政府必无他意"。接着,日本代理公使杉村濬又于3日亲自会见袁世凯,催促中国出兵。袁与杉村私交甚好,他再次错误地以为日本不会干预。其实在6月2日,日本政府已作出了出兵决定,陆奥宗光、川上操六和外务次官林董商定,出兵人数为六千至七千。5日,日本成立战时最高指挥机构大本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乘"八重山"舰返回任所。6日,李鸿章饬令海军"济远"、"扬威"两舰赴牙山、仁川护商,调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诚率淮军1500人,分乘招商局轮船前往朝鲜。依照《天津条约》,中国驻日公使汪凤藻同日把这一消息照会日本。

  日本看着中国落入预定的圈套。8日,派一户兵卫少佐率领步兵一大队从宇品港向朝鲜进发,在清军到达牙山的同时,从仁川登陆。10日,大鸟拒绝了朝鲜政府提出的不要带兵返回任所的要求,在400名海军陆战队员护送下进入汉城。另有50名陆战队员,乘"顺明"小轮水路赴汉城。12日,清军1200人在牙山一线登陆完毕。16日,日军7000人在仁川全部登陆。

  在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的同时,东学党起义军同政府签订了休战条款。11日,义军退出全州。中国军队并未与义军发生接触。13日,袁世凯与大鸟圭介会谈双方撤兵,日本政府本来已无理由继续向朝鲜增兵,为了达到侵略目的,竟荒谬地提出中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建议。清政府明确表示,日本无权干预朝鲜内政。但日本利用控制汉城的有力地位,逼迫朝鲜接受它设计的"改革"。到了这一步,中日两国的正面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本文节选自《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 姜鸣 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相关链接
《龙旗飘扬的舰队》节选--寂静战场的较量(2003/01/14/ 18:10)
《龙旗飘扬的舰队》节选--从琅威理看洋顾问(2003/01/14/ 18:08)
《龙旗飘扬的舰队》节选--海军经费与颐和园工程(2003/01/14/ 18:06)
《龙旗飘扬的舰队》节选--严复在天津水师学堂的职务和表现(2003/01/14/ 18:04)
新书选登:《龙旗飘扬的舰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