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强军路上的筑梦“棋兵”

强军路上的筑梦“棋兵”
2025年06月25日 06:55 法治日报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1

  原标题:强军路上的筑梦“棋兵”

  图为吴琳(左)给团队成员部署导调任务。 法治日报通讯员 肖晔 摄  图为吴琳(左)给团队成员部署导调任务。 法治日报通讯员 肖晔 摄

  □ 法治日报记者 廉颖婷

  □ 法治日报通讯员 罗金沐 黄婉静

  说话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既有军人干练作风,又有学者温文风范,这是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某中心主任吴琳给人的第一印象。

  有人说他是技术大拿、兵棋事业的开路先锋,他却称自己是一名军队科研工作者,一名强军路上的筑梦“棋兵”。

  创新、繁忙,是吴琳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常态。这些年来,他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日夜鏖战,用一行行代码、一串串数据、一个个符号,运筹于方寸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实验室中模拟出无限接近实战的战争,让兵棋走向战场。

  兴趣所在 使命所系

  初春时节,北京西郊红山口百望山麓的国防大学绿意幽幽、生机勃勃,一派教战研战、练战为战的繁忙景象。

  作为世界六大仿真难题之一,战争模拟一直是各国竞相追逐的领域。兵棋是最贴近实际、最客观准确的战争模拟工具,被誉为“第0.999场战争”。

  20世纪末,中国兵棋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出于对建模仿真领域的兴趣,以及使命感所驱使,吴琳立志研发出独具特色的兵棋。

  1997年,还在海军一所军校读书时,吴琳就把个人理想融入这项我军建设发展迫切需要的事业中。2007年,全军首个大型计算机兵棋系统研发工程在国防大学正式启动。得知消息后,吴琳给负责人胡晓峰写了一封信。看到这封情真意切的自荐信后,胡晓峰决定给吴琳一个面试机会,还准备了5个问题。

  这是专门为一个人举办的面试。当吴琳顺利回答完第三个问题时,胡晓峰已决定:把这个年轻小伙子调入兵棋团队。

  吴琳果然不负众望。凭借战友们眼中敢于挑战、从不向困难低头的那股劲儿,在开发模拟系统初期,一个被认为需要几个人、数月才能完成的项目,吴琳一个人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出色完成任务。

  从此,以吴琳为代表的第一代兵棋人成功研发我军首个战略战役兵棋系统。仅用5年时间,兵棋系统就从实验室走进部队演训场,被广泛运用于部队重大演练和国防大学教学演习,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管用的跨越。

   备战打仗 练将铸将

  2017年,43岁的吴琳接过胡晓峰等老一辈兵棋人的接力棒,成为兵棋团队所在的某中心首任主任。

  当时,少数国家不断将先进技术成果应用到兵棋领域。“我们的兵棋事业未来怎样发展?如何避免出现代差?”那段时间,吴琳时常感到焦虑万分。

  此时,围绕这一话题,团队内部讨论不断:有的主张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有的认为要设计全新的技术体制。“要紧跟世界军用仿真科技前沿,必须重新设计系统架构和技术体制。”吴琳坚持认为,“这样做虽然风险系数高,却能给系统功能带来质的跃升,更符合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要求,更具有生命力。”从此,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始大刀阔斧推进兵棋系统迭代更新。

  通过持续研发,他们创造性提出新一代兵棋系统平台架构和技术体制,逐步实现新域新质作战力量运用的推演支持,打造出新一代大型计算机兵棋系统平台。

  2020年,上级决定在某重大演训活动中首次运用兵棋系统。当时,兵棋工程还处于迭代研发阶段,能否全过程、全流程、全要素模拟推演现代信息化战争,团队大部分人心里没底。

  “这既是对兵棋系统的检验,也是对团队能力的考验。”团队形成共识。随后,吴琳带领团队进驻演练场。核心研发骨干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终于在演习开始前圆满完成任务。

  为了在兵棋系统中打响最真实的战争,让参演官兵直观感受到未来作战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这些年,吴琳和团队一起踏遍大江南北、海岛边疆调试系统。每换一个作战方向和单位,官兵都会提出新需求,吴琳和团队有求必应。

  他们恶补作战知识,把全维全要素、陆海空火天网电融合到一起,不停学习最新作战样式、作战条令、制胜机理,引导参演官兵想尽一切办法破解困局、险局,让部队通过兵棋系统感受到战场带来的残酷。

  一次推演中,红蓝双方展开激烈的攻守较量。红方飞行人员指挥战斗机执行大幅战法动作,巧妙避开对方追击夺取有利进攻位置,成功执行俯冲、瞄准、锁定和发射等一系列动作。但兵棋推演结果却让红方大吃一惊:“这么充足的导弹都没有达到作战意图吗?”

  吴琳一句话让红方人员心服口服:“你这个导弹的挂点,是想挂多少就挂多少的吗?”原来,指挥员求胜心切,在飞机上超挂了导弹。这在实战中会破坏气动外形,影响飞机性能。

  吴琳经常要求团队成员要正确处理质疑,不要回避问题。他让大家把参演人员的质疑和困惑都收集起来,若是解释不清楚导致的,就让前台辅导人员加强这方面讲解;若是后台仿真模型考虑不全,则会带着骨干去修改完善相关作战行动模型。

  育才引才 放手去干

  这些年,吴琳秉承团队唯才是举的优良传统。他表示:“我们坚持育才、引才、用才,通过专家帮扶、课题牵引、项目磨砺,让棋兵方阵人才不断涌现。”

  沈博士是顶尖名校联合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曾经收到过多家上市公司发出的百万年薪邀请。吴琳在了解了他的专业方向和学术成果后,排除万难,通过多方努力,终于将这匹“千里马”招进团队。沈博士进入团队不久,就在系统研发中崭露头角,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陶博士是吴琳带的第一个博士生,他想颠覆团队原有的技术路线,通过数据驱动的训练方式让兵棋系统自我迭代成长。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陶博士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把想法和方案落地。”听到导师的话,陶博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件事在团队中争议较大,万一没走对路子,那可是关系到整个系统未来的方向性失误。吴琳却说:“培养一个人,就得豁得出去,放手让他去干!”

  在吴琳支持下,陶博士和团队用构建的新系统全程保障了某重大演训活动,大幅压缩原有人力时间成本,取得重要军事效益。同时,系统也支撑了全军兵棋大赛,为打造新的兵棋生态奠定技术基础。

  兵棋系统研发之初,团队让一批年轻博士后担任分系统设计师,被戏称为“八大金刚”。现在,这些人都成了重大项目的核心骨干。

  如今,吴琳所在团队大胆启用80后担任副总设计师,90后担任主管设计师。短短一年内,被称为“四小天鹅”的青年骨干就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优异成果。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1条评论|1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指挥员的指挥艺术最难模拟(琢磨)!即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6月25日10:14举报回复
最新评论
指挥员的指挥艺术最难模拟(琢磨)!即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6月25日10:14举报回复

热门推荐

第78集团军某旅优化保障模式提升驻训质效
第78集团军某旅优化保障模式提升驻训质效

第78集团军某旅优化保障模式提升驻训质效

  • 2025年7月12日
  • 00:57
  •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 746
APP专享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 2025年7月12日
  • 01:07
  •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 138
APP专享
王毅会见鲁比奥:希望美方以客观、理性、务实态度看待中国

王毅会见鲁比奥:希望美方以客观、理性、务实态度看待中国

  • 2025年7月11日
  • 11:22
  • 环球网
  • 38
APP专享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